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2016年終盤點特刊·來之不易的民生成績單

中國新聞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16年12月30日 19:5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2016:民生賬本裏的融融暖意

  光明日報記者 馮蕾 李慧 邱玥 見習記者 劉嘉麗

  即將過去2016年,有太多值得銘記的故事和瞬間。

  這一年,有超過1000萬人告別貧困,昔日的窮鄉僻壤萌發著活力與希望;這一年,有超過1000萬人在城鎮就業,開啟了嶄新的人生旅程;這一年,我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推開,這項覆蓋超過10億城鄉居民的社保制度,將讓更多人告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時指出,保持經濟增長速度、推動經濟發展,根本還是要不斷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出發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符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有利於創造新的增長點、提高長期增長潛力,而新的增長點就蘊含在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當中。

  透過民生清單、財政清單和政府責任清單,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鮮明,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必將凝聚更大的力量,收穫更大的進展。

  2016年我國預計將減少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精準扶貧給群眾帶來更多實惠。光明圖片

  1.從扶貧清單看進展之實

  【改革故事】年末,本是村裏人家燒炭火窩冬的時節,貴州省玉屏縣朱家場鎮興隆村的萬功堂一家卻難享悠閒,地裏50畝獼猴桃正待剪枝拔草。

  興隆村是省級二類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015年底剛剛超過4000元。近年來,興隆縣發改局聯絡幫扶興隆村,駐村幹部張萬順從省城貴陽請來農業專家為萬功堂謀劃思路,“興隆海拔在500米以上,土壤偏酸性,正適合獼猴桃生長”。缺乏資金,縣發改局又聯絡農信社送來5萬元“特惠貸”。

  “不要擔保,政府貼息,這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萬功堂説。

  “2016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戰之年,是我國扶貧開發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扶貧工作重視程度之高、政策舉措之實、工作力度之大都前所未有,在廣度、深度和精準度上都達到了新的水平。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取得良好開局,預計全年減少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的任務可以超額完成。”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的話鏗鏘有力。

  2016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其中,中央為667億元,同比增長43.4%;省級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

  首戰之年,精準扶貧清單亮眼——

  全國動員近200萬人開展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回頭看”,共剔除識別不準的貧困人口929萬人,補錄807萬人;

  全國共向貧困村選派駐村工作隊12.8萬支,派出駐村幹部54萬多人,健全駐村幹部管理機制;

  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成為脫貧攻堅的標誌性工程,截至10月底,項目開工率達99.4%,已有46萬貧困人口“挪窮窩”,後續的“換窮業”“拔窮根”及時跟進;

  東西扶貧協作不斷深化,東部共有9個省(市)和9個大城市對口幫扶西部10個省(區、市),對口支援西藏、新疆,中央層面共有320個單位對口幫扶592個重點縣……

  2016年,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各地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2.從財政清單看理念之變

  【數據之變】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8%,其中,節能環保、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城鄉社區、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保持15%以上的快速增長。

  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公共財政發展規劃》,北京經濟增速將從高速轉為中高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5%以上。重點將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公共性領域財政資金投入,逐步減少在競爭性領域的直接投入。一方面嚴控“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增長速度;另一方面,按可持續、保基本原則安排好民生支出,使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不斷提高——“一減一增”之間,體現了發展理念之變。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遼寧省,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8.6%。儘管如此,遼寧仍然把保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上半年,該省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涉及民生的支出佔到財政支出的近八成。

  政收入增長雖放緩,但該給群眾辦的實事一件也不能少。今年以來,各地下大力氣推進精準扶貧,著力擴大就業創業,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從2016年中央財政預算看,本級支出同比增速為7%,民生領域支出增速遠遠高於7%的平均增速,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7.2%。此外,2016年污染減排預算數比2015年執行數增長53%,綠色發展的理念更加彰顯。

  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北梁新區北六區居民住進棚改新居,迎接春節。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攝

  3.從責任清單看決心之堅

  【百姓親歷】“終於盼出頭了!”66歲的葉發堂捧著新房的鑰匙笑開了花。作為華中最大棚戶區改造收尾工程,湖北武漢青山區青馨居小區今年7月開始辦理交房手續,2500多戶像葉發堂這樣的“棚戶人家”,將陸續告別蝸居,搬進新家。

  葉發堂是武冶設備製造公司的退休工人,1972年來到青山後,就一直住在廠前街山崗村的武冶單身宿舍裏。房間只有21平方米,沒有廚房和衛生間。“過去,做飯只有在走廊上支爐灶,上廁所要跑到走廊盡頭的公廁。”葉發堂説,“新房子敞亮多了!”

  這一年,全國保障房建設緊鑼密鼓——全國計劃開工棚戶區改造600萬套,1—10月已開工599萬套,佔年度目標任務的99.7%,完成投資1.38萬億元。上半年,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365.98萬套,佔年度目標任務的97.7%。

  這一年,1億多退休人員養老金穩步提高——今年首次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同步調整基本養老金,總體調整水平為2015年退休人員月基本養老金的6.5%左右。

  這一年,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等相互銜接的機制逐步形成……更多的惠民政策密集出臺,更多的民生改革加速發力,百姓的“安全感”“獲得感”在穩步增強。

  民生清單既是一份成績單,更是政府部門肩上沉甸甸的責任狀。責任清單,要求政府部門“法定責任必須為”。政府要種好“責任田”,當好“服務員”。

  從促進就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到保障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從穩定物價到改善交通出行,從治理大氣污染,到優化城市環境……這一年來,民生賬本紮實厚重,民生囑託意味深遠。民生改善的進展,是政府工作業績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傳遞出敢於破難題、攻難關的堅強決心。

  以交通擁堵為例,這是很多大城市都有的現象,不同部門交叉管理,容易相互推諉踢“皮球”。北京市開出治理擁堵新“藥方”,首創性列出全國首份緩堵專項責任清單,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分工。今後,如果有部門在緩堵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將被問責。

  實現責任公開化、權力透明化,既是人民期盼,又是大勢所趨。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改革之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蹚出來的。推行責任清單制度,必然會觸及各種矛盾。只有迎難而上,承受“斷腕之痛”並將改革進行到底,才能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中央深改會議有哪些民生“紅包”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採訪整理)

  脫貧攻堅

  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強調,推進脫貧攻堅,關鍵是責任落實到人。要加快形成中央統籌、省區市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層層落實脫貧攻堅責任。

  點評: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2017年脫貧攻堅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在産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勞務輸出、教育衛生扶貧、貧困村集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在扶貧責任落實、扶貧資金監管、兩項制度銜接、社會力量參與、激發內生動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養老保障

  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提出,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要從我國國情出發,立足老年人服務需求,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重點關注高齡、失能、貧困等困難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點評: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當要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給能力,破除制度障礙促進養老服務市場的繁榮,降低準入門檻盤活市場的養老資源,優化市場環境促進服務供給的精準化。

  教育公平

  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指出,要針對突出問題,在合理規劃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建設、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提高鄉村教育質量等方面推出務實管用辦法。要加大對鄉村特別是老少邊窮等地區義務教育扶持力度。

  點評:民盟中央副主席張平:將優質教育資源及時輸送到貧困地區,讓城鄉孩子們同享優質教育,是教育公平的最大體現。同時,也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立現代遠程教學站,進行網絡教學及管理,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配置。

  擴大就業

  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指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健全服務體系,暢通流動渠道,加快構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

  點評: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業創業工作要綜合施策。要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發揮中小微企業“就業容納器”作用,組織實施好“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等中央基層就業項目。

  醫療改革

  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指出,要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推廣,支持各地差別化探索,在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改革、醫保經辦管理體制、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建設、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綜合監管制度建設、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等方面大膽探索創新,全力取得突破。

  點評: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王杉:公立醫院改革首先要有利於更大程度保護病患利益,提高療效,改善病患的生活質量,其次要有利於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最後要有利於公立醫院的長遠發展。

  以改革增強“獲得感”

  作者:遲福林(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過去一年,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要任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並取得初步成效。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會議明確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各項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這就需要儘快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性突破,以形成民生改善、“獲得感”不斷擴大與提升的牽引器。

  要更好滿足需求,就要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理解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當前,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全社會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從以物質型消費為主逐步向以服務型消費為主轉型,服務型消費需求已經成為重要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當前,我國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需求佔比約為40%,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50%左右。擴大與提升“獲得感”,需要客觀把握這一趨勢,加大服務供給的力度,改變服務領域供給短缺的突出矛盾。例如,以老年人服務需求為例,當前我國老年人醫療健康消費需求規模每年不低於1萬億元,而實際供給不到2000億元,“有需求、缺供給”的矛盾相當突出。如果能夠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教育、醫療、健康、環境等民生領域擴大供給規模,改善供給質量,降低供給價格,就能夠精準提升“獲得感”。

  當前,服務供給難以滿足全社會需求,已經成為制約“獲得感”的關鍵。為什麼消費者跑到國外去買馬桶和感冒藥?為什麼出境遊熱度只升不減?為什麼相當一部分中等收入群體跑到國外去體檢和治療?根源在於當前我國的服務供給“三低一高”的矛盾問題相當突出——市場化程度低,對外開放程度低,服務水平低,服務價格高。

  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提升“獲得感”,關鍵在於加快服務業市場的雙向開放,用市場的力量引導各類投資注入服務業中,擴大供給規模;用競爭的力量打破各種類型的壟斷,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應當説,這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大的“硬骨頭”,需要集中火力、儘快攻克。一旦服務業雙向開放取得重大突破,不僅可以提升“獲得感”,而且可以為中國經濟注入強大的增長動力。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到2020年,我國服務業規模有望達到50萬億元,佔GDP比重有望提高到58%左右,基本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産業結構,奠定6.5%左右經濟增速的重要基礎。

  此外,要加快夯實“獲得感”不斷提升的制度基礎。第一,繼續加大財政向民生傾斜的力度。在積極財政政策的支持下,過去一年實現了民生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增長5.9%,居民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保障房建設領域等的財政支出增幅均超過14%;通過推進基本養老金改革,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總體上升6.5%左右,受益1億多人。老百姓的“獲得感”和民生質量的持續改善,離不開民生領域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在城鄉統籌、社會保障、養老醫療、環境保護等方面仍需要加大財政投入,提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第二,繼續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反貧困是最大的民生。2016年各級政府加大了反貧困力度,貧困人口預計減少1000萬人以上。實現2020年脫貧“一個都不落下”的目標,需要多管齊下、多措並舉。一方面,要完善各項社會政策,努力提高就業、養老、教育、醫療、環境保護、低保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另一方面,注重總結提煉各地行之有效的扶貧辦法,包括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等,形成多領域合作、多主體參與、多資金注入的扶貧新格局。第三,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改善政府公共服務績效。影響民生“獲得感”最直接的就是各部門的服務質量。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效能”。從企業和居民的現實需求看,還需要繼續削減繁複冗余的行政審批事項,著力加大減稅力度,進一步取消職業資格認定等,改善各部門的公共服務績效,以簡政放權、減稅放利,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企業和百姓得到越來越多的“獲得感”。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