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80年來,探尋紅軍長征奧秘者絡繹不絕……
從帶著80多個問號進入延安採訪的斯諾,到裝著心臟起搏器品讀“前所未聞的故事”的索爾茲伯裏;從攜全家“沿著紅軍長征路朝聖”的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到大渡河邊撫著鐵索百思不得其解的以色列老兵武大衛;從3個月堅持走完長征路的91歲高齡老紅軍劉國保,到今天舉著手機直播“我的長征”的年輕人……
美國記者斯諾發表的《西行漫記》震驚了世界
他們究竟追尋到了什麼?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無一例外地會被奇跡背後的精神偉力所震撼。
習主席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産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不斷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新勝利。
(一)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信念如磐才能抵達“詩和遠方”
“沒有理想,不用説萬里長征,紅軍連一千里都走不了。”多年後,張聞天動情地回憶。
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縱橫十余省,寒暑兩春秋,一群頭頂紅星的人,在血與火、生與死考驗面前,之所以始終目標如一、視死如歸、一往無前,就是因為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火不熄。這種如磐的理想信念,使紅軍將士擁有超人的膽魄和鋼鐵般的意志,激勵他們在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
在那樣一種挑戰人類極限的環境中,理想信念是比陽光、水和糧食更重要的東西,是踏平坎坷、跋涉前行的強大精神支撐。可以説,長征的勝利,是理想信念的勝利,是精神意志的勝利。
有人質疑,紅軍戰士多來自窮苦百姓,哪懂得什麼“高大上”的理想信念?曾與紅軍共處18個月的法國傳教士薄復禮寫道:“他們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天天不分晝夜地行走……但這些身著破衣、草鞋的年輕戰士,還常常圍繞著人的精神等哲學命題討論……”40多年後,布熱津斯基由衷感嘆:“紅軍戰士都有非凡的理想和抱負。他們全心全意為事業而戰,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法國傳教士薄復禮
回顧屈辱的中國近代史,甲午戰爭,為什麼日軍攻佔“遠東第一港”旅順如此輕而易舉?八國聯軍侵華,為什麼區區2萬人就敢在北京城橫衝直撞?抗日戰爭,為什麼偽軍人數達210萬超過侵華日軍總和?原因很簡單也很沉痛:意志已經繳械,精神已經淪陷!沒有信仰信念、沒有骨氣底氣,國豈能不危?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軍無精神不勝。
正是紅軍如磐的信念,讓處於內憂外患的中國人民看到了國家的光明,看到了民族的希望,“發生了一種足以長期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自信心”,進而聚合起抵禦外辱、爭取民族解放的偉力。
正是紅軍如磐的信念,讓這支衣衫襤褸、迭遭重創的部隊充滿了舍我其誰、有我無敵的血性豪情,充滿了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最終匯聚成了一股勢不可當、橫掃一切的滾滾鐵流。
正是紅軍如磐的信念,讓廣大指戰員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戰鬥到底,他們始終堅信自己為了正義事業而奮鬥,值得為這樣的事業流血犧牲。
精神最耐腐蝕,也最易受侵蝕。當“吃草根、啃樹皮”的生活離我們遠去,有人之所以發出“走得太快了,等一等靈魂”的呼籲;當亡國滅種的威脅不再,我們之所以依然高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就是因為“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的危險始終存在。以前過苦日子難,如今日子舒坦了,更要警惕信仰迷失、精神頹退。“欲亂其軍,先惑其心。”顛覆一個國家,搞亂這個國家的民眾信仰最見成效;打敗一支軍隊,摧垮這支軍隊的精神意志最為致命。
習主席深刻指出:“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沒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沒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撐,要取得長征勝利是不可想象的。”新長征路上,我們要像紅軍那樣心懷火炬,自覺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用理想之光照亮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