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解辛平:長征,向著民族復興偉大夢想進發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軍網 2016年10月19日 15:1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長征,向著民族復興偉大夢想進發

  ■解辛平

  80年前,中國共産黨領導工農紅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取得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光輝勝利,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

  這一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偉大遠征,使在漫漫長夜中艱難求索的中國革命迎來曙光,成為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

  80年來,紅軍的背影漸行漸遠,他們的偉大精神永放光芒;

  80年來,長征的步伐從未停息,精神的偉力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回溯,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習主席指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就是要“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

  (一)

  從誕生那一刻起,中國共産黨就把為民族求解放、為人民謀幸福作為不懈奮鬥目標。

  為了這個目標,共産黨人歷經百折千回,不惜流血犧牲,不畏艱難跋涉。長征,就是共産黨人在逆境中奮起、戰勝艱難險阻、勇敢奪取勝利的偉大壯舉。

  這是一場向死而生的進軍。頭上是敵人的飛機盤旋,腳下是草鞋踏出的泥濘,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年輕的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排除千難萬險,打敗一切敵人,書寫了一次撼人心魄的革命傳奇。

  從更大的歷史縱深看,中國革命在長征這個節點上形成了“V”字形轉折。經過長征的洗禮,中國共産黨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危機走出生機,在改變自身命運的同時,也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

  毛澤東説:“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

  沒有長征的勝利,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局面就不可能形成。通過長征,黨和紅軍完成戰略轉移,並把這次征途變為奔赴抗日前線的偉大進軍,進入抗日的前進陣地。長征途中,黨和紅軍廣泛開展抗日宣傳,使長征成為“播種機”,為全民族團結抗戰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礎。

  沒有長征的勝利,就沒有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長征的磨難和考驗,不僅錘煉了中國共産黨人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能力,而且造就了一支無堅不摧的工農武裝力量。正是到達陜北的數萬紅軍將士,成為了贏得中國革命勝利的火種。

  沒有長征的勝利,就沒有民族的復興和人民的解放。長征的勝利,為在當時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國建立紅色政權打下堅實基礎。13年後,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屹立於世界東方,80年後的今天,成為影響世界和人類進步發展的舉足輕重力量。

  (二)

  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長征,經歷了曠世罕見的艱辛和曲折。自長征勝利以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共産黨和紅軍在“流徙千里,四面受制”的情況下,能夠勝利完成戰略大轉移?

  毛澤東對此做出了回答:“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産黨。沒有共産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

  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為了救國救民的理想而百折不撓;才能把握歷史潮流和人心所向,找到克服困難的正確道路;才能發揮堅強領導集體和戰鬥堡壘作用,凝聚起完成偉大事業的強大力量;才能發揮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使長征由可能是“軍心渙散的潰退”,變成了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長征的勝利充分證明,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民族復興的希望所在。

  偉大的長征,對中國革命、對中華民族發展,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形成了成熟的堅強的領導集體和領導核心。長征從被動到主動、從遭遇空前挫折到開闢勝利道路,轉捩點是遵義會議。正是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正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指揮下,紅軍始終掌握戰略主動權。我們黨從此也日益成熟,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偉大事業的核心領導力量。

  偉大實踐造就偉大的領導集體和傑出領袖,進而領導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推進偉大實踐,這就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歷史邏輯。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歷史,就是由一段一段的征途連接而成。

  今天,我們正邁進在新長征的征途上。當代世界,如何準確判斷時代大勢、跟上時代潮流,如何把握稍縱即逝的發展機遇,如何正確應對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如何科學運籌國家民族的長遠發展、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如何為人類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等等,更加需要堅強的領導、科學的引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巨大理論勇氣和高超政治智慧,把握時代和實踐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局面。我們的新征程正展現出光明方向、美好前景。

  旗幟立起來了,我們就知所趨赴。

  “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這是長征路上紅軍官兵講得最多的一句話。今天“跟黨走”,就是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確保人民軍隊在黨的絕對領導下勝利前進。

  (三)

  長征,是中國革命事業遭遇的一次空前挫折,但也為中國共産黨人發揚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地探索正確的革命道路提供了現實契機。

  由於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長征初期,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在延續,紅軍繼續遭受巨大挫折。

  殘酷的現實,迫使黨和紅軍深刻反思:面對國民黨傾盡全力的剿殺,紅軍向何處去?中國革命向何處去?

  危急關頭,黨和中央紅軍召開的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遵義會議等,正確地回答了紅軍的行動方向和戰略戰術等重大問題。特別是遵義會議,正確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從此中國共産黨人開始獨立自主地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歷史,是思維邏輯的實踐源泉。

  我們黨在長征途中,從失敗的深刻教訓和勝利的成功經驗中,得到一條基本啟示,就是必須從實際出發,必須按規律辦事,最根本的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具體地、深入地結合起來,形成正確的理論指導,並具體化為路線、方針和策略。

  做好“結合”的文章,從此成為我們黨探索革命、建設、改革道路的基本遵循。

  今天,我們為什麼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因為我們選擇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我們黨發揚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科學精神的結晶,是與時俱進做好“結合”文章的實踐成果。

  在探索正確道路、推進偉大事業的進程中,走彎路、犯錯誤,都是難以避免的。我們黨和人民軍隊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能夠正視自己的錯誤,主動修正錯誤,這同樣是實事求是科學精神的體現。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更要繼續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立足新的形勢任務,在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在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在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在新的征途上不斷把理想變成現實,把事業推向前進。

  (四)

  長征的勝利,可以説是共産黨人崇高理想、堅定信念結出的果實。

  中國近代以來,從來沒有哪支政治力量,像中國共産黨人這樣,不為官、不為錢,不怕苦、不怕死,只為主義、只為信仰。黨和紅軍所具有的這種高尚境界、遠大追求、鮮明品格,在長征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方志敏,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軍政委員會主席,被俘後嚴詞拒絕國民黨高官厚祿誘降,就義前在牢房墻壁上留下遺言:“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絕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

  陳樹湘,紅三十四師師長,抱著“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必死決心,在慘烈的湘江戰役中重傷被俘,他絞斷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

  吳煥先,擔任過紅二十五軍軍長、政委,出身富裕家庭,是驍勇善戰的紅軍高級指揮員,犧牲時年僅28歲。他的妻子把乞討來的糧食送給紅軍,自己餓死在回鄉的路上。

  …………

  長征隊伍中,無論是“有教養的將軍”“帶槍的學者”,還是“走投無路的農家子弟”“逃自死亡線上的鐵路工”,他們始終抱定“為了實現共産主義”“為了蘇維埃新中國”“為了北上抗日”的信念,堅信自己是為了正義的事業而奮鬥,堅信自己值得為這樣的事業而流血犧牲。

  中國共産黨之所以有力量,很重要的就是來源於為人民解放和民族自由而不懈奮鬥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

  有人認為,理想信念是高不可及、虛無縹緲的。但是,縱觀古今中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有沒有理想信念,決定著其存在的價值,進而決定著其歷史命運。

  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正是始終懷抱著遠大目標和堅定信仰,才能“牢牢佔據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實現人類美好理想的道義制高點”,才能無往而不勝。

  習主席指出:“今天,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産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

  不管是在艱難曲折之時,還是在勝利奮進之時,我們都要堅持不忘初心。這個初心,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就是要為推動人類進步事業貢獻我們的力量,就是堅信正義事業必勝,並“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