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兩學一做:寧夏夯實基層黨建 撬動扶貧大業

中國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2016年09月20日 06:1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貧窮,是刻在很多寧夏人特別是西海固人心裏的記憶,抹不掉,揮不去。

  立下愚公移山誌,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寧夏注重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把黨建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選好領頭雁

  哪兒資源豐富,村支書知道

  脫貧攻堅,關鍵在於&&人。&&人就是領頭雁,往哪飛資源豐富,頭雁知道!

  秋萬全,就是這麼一隻領頭雁。

  “上世紀90年代,每年能掙三十幾萬元。”1995年,從固原西吉搬遷移民到現在的銀川市華西村,腦子靈活的秋萬全幹起了工程承包,做得風生水起。“你是老黨員,就該帶著大家一起幹。”當時鎮領導的一句話,讓他放下了手頭的工程,當起了華西村的村支書。

  那時的華西村,吃的是救濟糧,喝的是地表水,土地鹽鹼化嚴重,玉米、小麥根本種不活。村民年人均收入900元,人均住房5平方米,生活條件甚至不如“西海固”。

  秋萬全自掏腰包,買生産工具,帶著大家修路、修渠、造田。不到20年的時間,華西村寸草不生的鹽鹼地,變成8000多畝穩産大田。目前,枸杞種植、畜牧養殖和勞務輸出,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三大法寶。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提高到2015年的13828元,人均住房面積提高到50多平方米。

  今年,秋萬全被選為鎮北堡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讓頭雁發揮脫貧攻堅的引領作用,是寧夏基層黨建扶貧的核心思路。在這一思路導引下,一大批像秋萬全這樣的農村黨員和致富能手,走上領導崗位,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

  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寧夏積極指導鄉鎮選拔“能人型”村支書,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在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固原市,“兩個&&人”工程已展現出效果。“兩個&&人”即黨組織&&人、農村致富&&人,工程鼓勵支持鄉里精英&&發展生産、增收致富,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近期,結合今年村“兩委”換屆,寧夏指導各縣區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黨組織書記配備情況進行集中摸底,提前發現儲備一批致富能手、産業&&人、合作社&&人,將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全部調整配備到位,這項工作將於9月底前結束。

  建強黨支部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

  路況好,到達吳忠市鹽池縣曾記畔村,比預想的時間提前了半個多小時。“抓好基層黨建,力促脫貧攻堅”,幾行粉刷在外墻的標語分外醒目。

  村民張孝的“發家史”,頗有點傳奇。他曾因為耍錢傾家蕩産,窘迫時,一度想遠走他鄉。村“兩委”上門幫扶,為他擔保貸款買羊,這兩年村級互助資金又為他貸款4萬元。看著羊圈裏滿滿噹噹的400多只羊,張孝心懷感激。這幾年,在村“兩委”的號召下,他還帶動3戶貧困戶和他一起養羊脫貧。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一句話道出脫貧攻堅的大道理。

  “算一算,來這裡已快兩年,最大的感受,一個有威望、有思路的黨支部,是一個村子奔小康的堅強支柱!”村第一書記周致銘十分感慨。

  2014年9月,自治區黨委出臺《扶貧開發駐村工作隊幹部選派管理意見》,按照“個人申請、單位推薦、組織部門審核”的程序,從區市縣三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派2398名素質好、見識廣、懂農村、愛農村的幹部,組成1162個駐村工作隊,到全區所有軟弱渙散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村,幫助基層黨組織抓黨建、促脫貧,抓治理、促和諧,派駐村佔全區行政村總數的51%。

  正是在這個時候,周致銘駐進曾記畔村。讓他想不到的是,村子雖然窮,但支部團結,大家一門心思想著脫貧致富。得益於此,周致銘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村支部制訂了《曾記畔村2015—2016年扶貧開發規劃》《曾記畔村2015年—2019年發展規劃》,規劃出了一張村子擺脫貧困的藍圖。

  一條2.2公里的村公路,順利建成;新建、修復洪漫壩400條; 平整4000畝耕地……藍圖繪下了,村幹部便甩開膀子帶著大夥幹!“今年,我們村一定要脫帽子。”周致銘信心滿滿。

  針對一些基層黨組織沒錢辦事、沒能力辦事的問題,寧夏在西部地區率先建立村級黨組織為民服務資金,根據村組規模、評星等級給予5萬—10萬元補助,並設立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探索股權投資模式,支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解決“空殼村”問題。自治區黨委出臺了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4個方面13條“真金白銀”舉措,破解農村黨建骨幹隊伍建設、經費保障等諸多難題。同時,自治區還累計投資3.2億元,解決村和社區辦公活動場所面積不足等問題。目前,活動場所已實現全覆蓋。

  找準好産業

  讓貧困地區持續造血

  “咱村有朵鐵梅花!”在銀川市閩寧鎮福寧村,鐵梅花的名號無人不知,無人不誇。她就是福寧村黨支部副書記鐵梅。

  16年前,鐵梅從西吉縣移民到閩寧鎮,憑著一股倔勁兒,她幹起了勞務經紀人,發家致富後,她又帶著大家發展規模種植。

  當時,鐵梅自己流轉了100多畝地,發展種植業。但她沒有全種一個品種,而是種了葡萄、玉米、油葵、辣椒等多個品種,她想用自家的地做試驗,看看本村的土地適合種什麼。通過試驗,她最終找到了一條釀酒葡萄種植的致富大道。推廣初期,鐵梅自費為大家購買葡萄險,為種植戶兜底。如今,福寧村規模化種植枸杞與葡萄,年産值超過1500萬元。

  2013年,福寧村對全村貧困戶進行摸底,篩選出253戶貧困戶,隨後對症下藥,通過牛羊養殖、葡萄種植、勞務輸出三大産業扶持,到今年,253戶貧困戶已經全部摘帽。

  “只有找準産業,才能夠為扶貧持續造血!”鐵梅認為。她的看法,也是廣大扶貧基層幹部的共識。

  近年來,寧夏圍繞扶貧産業發展,制定了多項扶持政策:劃撥專項經費,實施“精準扶貧人才項目”,支持貧困地區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專家服務基地,創新專家對口幫扶工作載體,發揮專家和技術人員示範引領作用;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的推廣,為貧困地區培養技術骨幹和實用人才;推廣“企業+基地+農戶”“科研院所+企業+市場”相結合等模式,為貧困群眾提供技術管理、銷售政策方面的服務,促進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産業健康快速發展……“十二五”時期,寧夏解決了42萬人口的脫貧問題,貧困發生率由2011年的25.6%下降到2014年的17.5%。

  按照3年集中攻關、2年鞏固提高、力爭提前脫貧的思路,寧夏正在吹響脫貧的攻堅號角。自治區與5個地級市、9個貧困縣,各貧困縣與鄉鎮黨政一把手逐級簽訂責任書,明確貧困縣鄉黨政班子原則上3年不動、不脫貧不離位。同時,自治區確定9名自治區黨政領導一對一聯絡9個貧困縣,安排廳級幹部聯絡126個貧困鄉鎮,安排處級幹部聯絡800個重點貧困村,安排3.2萬市縣黨員幹部包戶,不脫貧不脫鉤。

  “我們將持續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切實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發展優勢,推動扶貧攻堅。”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傅興國説。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