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南方網訊 (記者 林麗麗)“紅軍不怕遠征難,萬里千山只等閒”。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深入踐行感悟長征精神,由中央網信辦主辦,中央黨史研究室指導,四川省網信辦承辦,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四川省扶貧和移民局等單位協辦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四川站于9月10日至9月14日啟動。有幸借著本次採訪活動的機會,可以讓我們重返歷史現場,用青春丈量革命熱土,感受當年的長征精神。
弘揚長征精神 見證四川蛻變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四川站媒體代表。
短短的5天時間,來自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新媒體和四川省內四川日報、四川電視臺、四川新聞網等近60家媒體代表重新踏上了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等革命老區、革命紀念館以及扶貧攻堅片區的征程,探訪長征遺跡,聚焦巴蜀大地,採訪幹部群眾,深切感受四川的可喜變化,親身感受巴蜀這片紅色沃土近年來在脫貧攻堅、創新創業、建設美麗富饒新四川等方面的巨大變化,記者用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的全媒體報道講好四川故事、傳播四川聲音。
如今,重走長征路四川站已拉下完美的序幕,但長征精神仍回蕩在每位記者的腦海中,永垂不朽。讓人不禁想起,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這條灑遍紅軍將士鮮血的崎嶇征途,紅軍將士是如何在烽火連年的歲月、饑寒交迫的戰鬥中得以堅持並取得勝利的,也為後世留下了一部用生命寫就的壯烈的史詩,一座令人永世仰望的精神高峰。
此次採訪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順場以及白夥組這兩個村落,他們乘著國家政策之風,在村領導幹部的帶領下,積極探索創新,不斷在實踐中走向新高點,用屬於實際行動來詮釋屬於他們記憶中的長征精神。每個村落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閃耀著傳奇的色彩。而我們帶著敬畏和緬懷之心重新踏上這片沃土,感受著他們的每一個變化,也是一種見證。
雅安市石棉縣安順場(南方網林麗麗攝)
媒體團首站走進具有集天地造化之靈氣的浪漫之城——雅安,在這裡,我們不僅見識了人稱“三絕”的雅雨、雅魚、雅女,還探訪了一支紅色的軍隊用紅色的火和紅色的理想點燃的大渡河。80餘年過去了,戰爭似乎已走遠,留下了這座小城的寧靜祥和,行走在安順場乾淨舒服的村道上,處處是生活悠閒、安樂的居民,感受著居民樂觀自信的臉龐以及純真小孩的奔跑嬉鬧。曾經的這裡,充滿著戰爭硝煙,1935年5月至11月期間,紅軍一、四方面軍兩大主力長征經過雅安,並在雅安進行革命鬥爭活動時間長達半年之久。在此期間,中國工農紅軍在當地彝族人民的幫助下勇奪安順場,強渡大渡河,使作戰部隊增強了信心,鼓足了勇氣,為作戰取得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蘆山縣龍門鄉白夥組(南方網林麗麗攝)
白夥組,曾經在“4.20”蘆山地震中顫抖,牽動著黨和政府以及數億人民的心;如今這裡草長鶯飛、煥然一新。白夥組在災後重建過程中,圍繞“農旅結合、産村相融、傳承歷史、彰顯特色”的幸福美好新村建設目標,全力抓好“兩個統籌”,著力讓受災群眾早日安居樂業共同脫貧奔康。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對蘆山縣龍門鄉青龍場白夥組新村的照片進行了點讚。3年來,白夥組謹記習總書記囑託,以合作經營新模式帶領村民加快脫貧步伐,使得在災後重建中崛起的新村生機無限。
小富不能驕 共同富裕才是大目標
所謂“輸血不如造血,扶貧不如扶智”。在此次採訪活動中,這句話得到了很好的詮釋。讓我最難忘的不僅是已脫貧奔康的村民,還有那些為了幫助村民脫貧的扶貧幹部們。聽到村領導們説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想方設法幫助村民擺脫貧困,費勁心思,通過量身體裁進行精準施策。
80後、90後的編輯、記者們
在此次採訪征程中,80後、90後的編輯、記者佔主體。不僅扶貧幹部和脫貧村民拼,就連記者們,也是蠻拼的。
在採訪活動中,記者們不但在一路顛簸的車上認真寫稿,而且在每一次的採訪過程認真記錄每條信息,生怕錯過。特別是進入到阿壩州的時候,記者們不畏突然變化的天氣,在寒冷、高海拔以及缺氧的狀態下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按時出稿。這種拼搏的精神,我想就是對此次重走長征路最好的精神詮釋吧!
採訪活動雖已結束,但四川卻在我對長征精神的領悟中給予了更高的領悟。如今,四川已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後摘帽退出貧困縣和貧困村。在這個關鍵時期,仍需繼續發揚長征精神,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結合新的實際情況,弘揚屬於四川的新的長征精神。
在這5天的征程中,短暫卻有意義。我們用青春丈量革命熱土,重走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長征永遠在路上。我想,面對脫貧攻堅,我們在新時期唯有不忘初心,繼續奮鬥,繼續發揚長征精神,才能走好新的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