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徐中成/文 華小峰/圖)從阿壩州紅原縣城出發,到日幹喬濕地公園,短短40公里路程,一會陽光燦爛,一會大雨嘩嘩,雪山草地氣候的複雜和變化無常依舊讓人頗感無奈。
80年前,紅軍在阿壩州翻越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3次穿越人跡罕至的草地,先後召開10次政治局會議,轉戰停留16個月。這也是紅軍長征中最艱苦、最悲壯的歷程。
9月12至14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中央黨史研究室指導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團走進阿壩。3天的行程中,來自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新聞網站、新媒體和四川日報、四川電視臺等近60家媒體的70余名記者爬雪山、過草地,追尋紅軍長征走過的足跡,見證雪山草地脫貧攻堅的喜人變化。
雪山腳下種上玫瑰
“沒想到這裡還種玫瑰花。”12日,在小金縣達維鎮夾金村採訪,採訪團的記者們紛紛感慨。
夾金村有“夾金雪山第一村”之稱,全村104戶418人,曾經以畜牧、挖藥、種土豆為主。53歲的村支部書記曾發貴告訴記者,目前,全村有七八十戶村民家種植了100多畝玫瑰。玫瑰不僅可以提煉精油,還能製成玫瑰茶、玫瑰醋、玫瑰露酒等産品,十分受歡迎。“每畝玫瑰産值在1800元左右,比種土豆翻了好幾倍,劃得著的很。”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後,來到了夾金村。曾發貴説,當年紅軍糧食極度匱乏,但都沒去老百姓家亂搶糧食。用曾發貴奶奶的原話説就是,紅軍很聽話,還喚村民為“老鄉”。這也讓當地村民從逃跑到逐漸接納紅軍、擁護紅軍、幫助紅軍。
“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就更要發揚紅軍長征精神,努力帶領群眾增收脫貧。”曾發貴説,夾金村距四姑娘山景區20多公里,隨著巴郎山隧道的修通,結合旅遊發展,今年全村還計劃建農家樂,搞玫瑰花觀光,讓村民吃上“旅遊飯”。
玫瑰花不僅是夾金村的主要産業。在小金縣清多香玫瑰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下,全縣共有1107戶農戶種植玫瑰4000余畝,其中包括了105戶貧困戶及88戶“殘疾人家庭”參與種植。
80%村民搞起旅遊
紅原縣瓦切鎮日幹喬大沼澤,面積約250萬畝,是紅二、紅四方面軍左路縱隊穿越草地北上的必經之路。因茫茫無際、渺無人煙,氣候異常,被稱為陸地上的“死亡之海”。
“那時候,草地氣候更為惡劣,雨雪風雹來去無常。”紅原縣史志辦工作人員杜艷介紹,尤其是每年的5至9月是草地的雨季,年降水量的90%在此期間注入地表,使本來就泥濘帶水的草原積水成沼,連綿成片,草原的危險也導致很多紅軍犧牲在這裡。
如今,這裡已被列為全國100個經典紅色旅遊開發區之一,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國家還投資3045萬元,啟動實施了日幹喬生態濕地恢復工程,恢復濕地近8萬畝,並建成了濕地公園。
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美麗的草原濕地風光,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附近的瓦切鎮德香村就有17戶牧民建起了家庭賓館和牧家樂。德香村牧民班瑪俄熱就是其中一個。前兩年,利用寬敞的定居房,他搞起了家庭旅館,“每年平均接待遊客1200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萬餘元。”
在兩百公里外的馬爾康市卓克基鎮西索村一組,立足卓克基官寨和紅軍紀念館資源,全村 80%的村民也搞起了旅遊接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遊客8萬人次。”46歲的村主任金寶説,下一步,還要開發紅軍菜,吸引更多遊客來。
毗鄰紅軍長征紀念牌的松潘縣川主寺鎮傳子溝村,家家戶戶也搞起了旅遊接待,遊客不僅能體驗紅軍文化,還能住藏家,吃烤羊,看民俗節目表演。“現在生意很火爆,忙都忙不贏。”村支部書記龍波塔説。
創辦長征幹部學院
12日,在小金縣兩河口紀念館,一堂特殊的雪山草地黨課正在舉行。來自該州金川、小金、馬爾康3縣(市)的42名機關幹部,身穿紅軍服,正在聆聽老師講兩河口會議召開的歷史故事。
阿壩州長征幹部學院紀委書記李勁告訴記者,接下來還要帶學員體驗爬雪山、過草地。
為弘揚紅軍長征精神,錘煉幹部堅強黨性,去年6月,阿壩州依託“雪山草地”紅色教育資源,創辦了全國唯一一所在民族地區建立的長征幹部學院,重點突出爬雪山、過草地等體驗式教學,把“吃紅軍飯、穿紅軍衣、走紅軍路、嘗紅軍苦、唱紅軍歌、揚紅軍魂”貫穿始終,受到了各地學員的普遍歡迎。
“長征起點有井岡山幹部學院,終點有延安幹部學院,而紅軍長征最艱苦、最悲壯的歷程在雪山草地。”李勁説,通過創辦長征幹部學院,就是要挖掘蘊藏在雪山草地的紅色教育資源,全方位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培訓體系,與浦東幹部學院、井岡山幹部學院、延安幹部學院共同構建起東、南、西、北幹部教育培訓體系,不斷滿足當前幹部教育特別是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迫切需求,成為全國完整幹部教育培訓體系的有效補充。“目前,學院已承接各級各類培訓班70余期,培訓學員5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