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專家談】知行合一 中國力量推動"G20列車"再出發

中國新聞來源:國際在線 2016年09月06日 22:0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或許是巧合,二十國集團的縮寫是G20,而中國高鐵也是以G打頭,後面用數字表示不同的車次。所以,如果將“G20”比作一趟高鐵列車的話,那麼它目前已在第11站杭州充足電,蓄勢待發開啟新的征程。

  2016年9月5日下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杭州閉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記者會上宣佈峰會取得豐碩成果,實現預期目標,就世界經濟增長等問題達成“杭州共識”,具體是: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規劃路徑;創新增長方式,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兩大引擎,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二十國集團合作成果惠及全球。

  在世界經濟總體低迷、全球性挑戰增多的背景下,杭州峰會可以説是承載了萬眾期待。各方不僅期待它給世界經濟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也期待它推動G20機制轉型,從單純致力反危機走向全球經濟治理,撥開亂象,正本清源。而從具體成果上看,杭州峰會可以説是勇挑重擔,不辱使命。

  “杭州共識”的成果,既包括拉動世界增長的具體措施,也有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規劃;既指出了二十國集團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也闡明了二十國集團轉型的具體舉措。可以説是一張完整描繪“G20”高鐵行駛軌跡的路線圖。

  眾所週知,“G20”誕生於8年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時。危難之際,它的主要任務是採取見效快的政策,儘快使危機退燒。8年過後,世界經濟雖已逐漸走出危機,但陰霾未散,恐怖襲擊、難民危機等新挑戰新問題頻出,看似與經濟無關,實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也進一步暴露出現行國際治理體系代表性不足、應對能力弱、公平性不夠等諸多缺陷。借助新型治理機制、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已是時不我待。

  作為代表最廣泛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平臺,G20再一次站到了十字路口。各方期待它不僅聚焦經濟,也要關注影響世界經濟的其他突出問題;不僅制訂短期刺激政策,也要制訂中長期治理規劃,實現長效治理。

  作為G20創始成員,中國一直不遺餘力地為此貢獻智慧與力量。在本次B20杭州峰會上,習主席就G20的目標提出了三點“努力”,分別是:共同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在5日記者會上,習主席進一步指出:G20需要進一步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轉型,從側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長期政策並重轉型,從需求側管理向供給側改革轉型。

  這三點“努力”與三個“轉型”,是中國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做出的最新貢獻,目的是向國際社會傳遞這樣一個信號:二十國集團不僅屬於二十個成員,也屬於全世界;G20的增長和發展要惠及所有國家和人民,讓各國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來。

  有了“杭州共識”,更需要有“杭州行動”。中國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曾提出“知行合一”的哲學理念,通俗地講,就是認識道理與付諸現實密不可分。在本次杭州峰會的開幕式上,習主席曾引用“知行合一”的思想,希望各方“採取務實行動,讓二十國集團成為行動隊,而不是清談館。”因此,只有將“杭州共識”落到實處,才能收到既定成效,産生預期效果,真正地給“G20”高鐵前行提供強勁動力。

  作為杭州峰會的主辦方,中國一直是言行一致的實干家和促進派。一方面,中國真抓實幹,在世界經濟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經濟仍同比增長6.7%,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另一方面,中國推動杭州峰會在創新增長方式、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包容和聯動式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不僅切中世界經濟的病灶,同時指明了經濟發展和G20轉型的方向。

  有理由相信,知行合一的“中國力量”將繼續推動“G20”全速前進,不斷落實“杭州共識”,不斷向著長效治理目標轉型,引領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式增長。(作者:國際在線特約評論員盛玉紅)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