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中國神韻與世界文化的對話

中國新聞來源:新華網 2016年09月05日 15:4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半湖月色偏宜夜,十里荷香已欲秋”。一曲琵琶演繹的《春江花月夜》將觀禮嘉賓帶入了一幅波心蕩月、槳櫓添聲的山水長卷,拉開了水上情景表演交響音樂會《最憶是杭州》的序幕。

  西湖,是杭州人心頭最柔軟的一汪盈盈碧水。水,也是這臺節目最動人的美學元素。

  以天為幕、以橋為景、以湖為臺,各方來賓置身於湖光山色中,聆聽經典名曲,觀看水上歌舞,感受中國神韻與世界文化的交融與對話。

  9月4日,演員在表演《美麗的愛情傳説》。當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G20成員和嘉賓國領導人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在杭州西湖景區觀看《最憶是杭州》實景演出交響音樂會。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這是一台飽含江南風韻、詩情畫意的演出

  流傳此間的民間小調《採茶舞曲》展現江南採茶女們充滿詩情的勞作之美,讓整個西湖都隨之輕盈律動;《美麗的愛情傳説》通過越劇、小提琴、歌舞等多種藝術形態,再現了梁山伯與祝英臺、許仙和白娘子這兩個如泣如訴的民間愛情故事,表達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對美麗愛情和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難忘茉莉花》重新演繹了這首享譽世界的中國民歌,抒發了人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故鄉風物的眷戀。

  這是一台彰顯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演出

  一曲古琴、中國鼓與大提琴的對話,呈現了中西合璧的《高山流水》,傳遞出中國與世界各國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水上芭蕾舞表演《天鵝湖》將虛擬成像和真人表演完美結合,優雅的舞者穿梭于銀河流光般的古橋之下,令人讚嘆不已。

  選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歡樂頌》氣勢恢宏,表達了全人類彌合分歧,建立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望和堅定信念。

 

  9月4日,演員在表演《天鵝湖》。當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G20成員和嘉賓國領導人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在杭州西湖景區觀看《最憶是杭州》實景演出交響音樂會。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這是一台兼具古典現代、富於想象的演出

  水中舞臺、燈光、全息影像、LED、焰火等高科技舞臺技術,使一個個音樂作品得到更加立體的呈現,充分體現了古典中國的美學氣質,使觀禮貴賓得到“動靜皆入畫”的全新體驗。

  當演出終章《歡樂頌》的音樂響起時,一組“人工”噴泉搖曳綻放在如夢似幻的湖面上,三座燈光璀璨的鋼結構“山峰”從水面緩緩升起,“G20”標誌高高懸挂其上,在絢麗光束的映照下光芒四射。隨著樂曲逐漸達到高潮,繽紛絢爛的焰火驟然點亮了整個夜空。

  交響樂、噴泉、光束和焰火交織纏繞,仿佛人類命運的緊密相連。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G20領導人聚首錢塘江畔,商討如何匯聚各國之力,共築未來之橋。人們相信,只要彼此包容,守望相助,堅定前行,就能共抵經濟繁榮彼岸,為全球治理書寫新的篇章。

  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山水一色演繹“天堂佳音”

  9月4日,演員在表演《採茶舞曲》。當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G20成員和嘉賓國領導人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在杭州西湖景區觀看《最憶是杭州》實景演出交響音樂會。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演出在“春江花月夜”的美妙意境中開篇。在全新的交響化編配之後,這首中國古典名曲如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讓人置身於美好的夜晚之中。

  一曲畢,又一曲起。300多名女舞者在琵琶演奏家趙聰的彈奏下翩翩起舞。《採茶舞曲》,杭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間小調輕盈,讓整座西湖隨之律動。

  傳統戲曲與小提琴共鳴的《梁祝》和漫聲謳歌的江南小曲《茉莉花》無疑是世界最熟悉的中國音律,中國特有的婉約柔美在各種藝術形式的演繹下在湖面緩緩流淌。

  當芭蕾舞者們的足尖輕躍水面,《天鵝湖》這一原始文本來自德國,藝術創作在俄羅斯的世界經典舞劇在東方湖畔完成一次全新的演繹。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曲目能與《歡樂頌》之盛大相匹及,晚會在交響合唱《歡樂頌》中落幕,表達著對祥和、歡樂的追求與讚美。

  九支曲目,九種形態,繪一幕“光影山水卷”,匯一首“世界交響曲”。國家一級演員徐寧這樣評價這場演出:“以天為幕、以山為景、以湖為臺,在表演中,我看到水、光、樂的三者完美融合”;中國藝術院研究院研究員宋寶珍則評價,《春江花月夜》《梁祝》《天鵝湖》《歡樂頌》不僅僅是文化內容的經典,而且是藝術形式上的經典。“中外不同的名曲劇目在西湖上共同演出,寓意深遠。”

  9月4日,演員在表演《採茶舞曲》。當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G20成員和嘉賓國領導人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在杭州西湖景區觀看《最憶是杭州》實景演出交響音樂會。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一小時,世界感受中國

  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裏,全球音舞精品躍然眼底。然而在一個自然的水面完成一台交響音樂會,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經驗。

  音響總監金少剛説,比如琴弦,可能剛剛調好音,彈上兩曲後,音調就不對了,又得重新調整。

  同樣遇到困難的是劉福洋,這位年輕的舞團團長第一次被自己最熟悉的舞步難倒——他和搭檔駱文博要在水面三公分以下完成舞蹈“梁祝”。“在水中跳舞會面臨阻力,服裝也會被打濕,這對舞蹈演員的掌控能力提出了考驗。”

  粧面髮型如何做到防汗防水則是造型師易茗需要解決的難題。“考慮到江南韻味、中國氣韻,演員從眉形到唇色都要像水墨畫一樣清新雅致。”為了確保演員演出時呈現最佳狀態,易茗在反復試驗中挑出在高溫、涉水環境下合格的化粧品。

  晚會總導演張藝謀説,儘管困難重重,但所有參與其中的文藝工作者都有同樣的堅持,“就是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讓世界感受中國。”

  經濟“弄潮兒”的文化自信

  一個為推進全球經濟治理而召開的重要會議,因為一台晚會留下了更多文化的讀解。

  “音樂和舞蹈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徐寧説,熏陶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山、水、花、月的氛圍下,展現出世界文明的共同優秀成果。

  在全自然環境中融入全息投影的科技手段,宋寶珍説,演出中無時無刻不在表達人與影像、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動關係,展示了中國文化創新和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的成果。

  從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到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從向世界展示、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到再造、演繹其他民族的傳世之作,金少剛説,這充分顯示著中華文化兼容並蓄的包容性,和越來越有力的文化自信心。

  “全球治理也需要文化藝術的滋養。”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俞強説,在這裡,文化藝術不是簡單的潤色,而是牢固的支撐,支撐起一座座溝通心靈的橋梁,促進和推動文明的對話。

  記者手記:從“茉莉花”到“歡樂頌”

   9月4日,演員在表演《天鵝湖》。當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G20成員和嘉賓國領導人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在杭州西湖景區觀看《最憶是杭州》實景演出交響音樂會。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攝

   4日夜,雨後西湖,水光瀲艷,風荷正舉,中國的藝術家們為參加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的中外嘉賓,獻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從借助高新科技演繹的水上芭蕾《天鵝湖》,到新編民歌《難忘茉莉花》,再到經典《歡樂頌》,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進行著一輪輪的跨文化對話,從而傳遞出人類共通的情感元素和情感力量。

  當前,世界經濟又走到一個關鍵當口,國際社會對二十國集團充滿期待,對本屆峰會寄予厚望,這就需要各國之間增進理解交流,加強溝通合作,“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而文化藝術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最好方式,無論是色彩、音符,還是線條、舞步,都能跨越時空的障礙,消除語言的藩籬,直指人心,互通情意,使各民族文化元素水乳交融。因此,經濟峰會輔以文化盛宴,可謂匠心獨運。

  (編輯:雷東瑞 稿件來源:新華網)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