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亞投行總部大樓前的標識。 資料照片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現場。資料照片
第十二屆中國(南京)國際軟體産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現場。資料照片
各國記者在G20新聞中心工作。本報記者 黃髮紅攝
西安至華沙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姜 峰 唐振江攝影報道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現場。資料照片
印度客商在義烏中國小商品城試戴倣古頭盔。新華社記者 譚 進攝
G20杭州峰會新聞發佈會現場。本報記者 焦 翔攝
創新增長
創新鑰匙 打開增長之鎖
中國方案,探尋創新增長路徑
“發展創新,是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的要求。”
“我們必須創新發展理念、政策、方式,更加重視增長質量和效益,特別是通過財稅、金融、投資、競爭、貿易、就業等領域的結構改革,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結合,讓創造財富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市場力量充分釋放,推動經濟從週期性復蘇走向可持續性增長。”
……
“創新”是習近平主席在多次G20峰會上闡述的關鍵詞,也是中國針對現實難題,為世界經濟增長開出的一劑良藥。
本屆杭州峰會將“創新”置於突出地位,正是中國理念、中國主張在G20平臺的延續與發展,承載中國期望同各方一道點燃創新引擎、推動構建創新型世界經濟的美好願景。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發展政策研究司司長洪平凡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作為G20主席國所推動的“創新增長方式”,重點是要打破世界經濟增長的結構性瓶頸,改變增長模式,提高世界經濟的潛力增長。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創新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未來服務型經濟愈發突出的背景下,經濟增長將取決於數字競爭力。
中國經驗,豐富創新驅動模式
“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創新活力之城,相信2016年峰會將給大家呈現一種歷史和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 身在杭州,感受東道主城市的發展脈動,不由對習近平主席去年在G20安塔利亞峰會上作出的這一判斷有了愈發直觀、愈發深刻的理解。
從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到夢想小鎮、基金小鎮、城西科創大走廊等省級規劃,再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國家戰略……杭州,以創新的特質為創業者和創新企業打造了無所不包的金字塔型創新平臺。
在杭州,“電商創奇”阿裏巴巴依靠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平臺,短短17年時間,靠50萬元起家,把業務做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來了1500萬直接就業崗位,以及3000萬以上的間接就業崗位。阿裏巴巴集團公眾與客戶溝通部總經理周桓在總結企業發展經驗時對本報記者表示:“要説我們有什麼秘訣的話,概括為兩個字就是創新。以前是中國被動接受西方的商業模式,現在則是我們引領世界的商業模式。”
杭州的發展軌跡是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成果的縮影。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等機構8月發佈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首次躋身世界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25強。
出席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B20)峰會的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圍繞“互聯網+”、大數據、智慧製造等領域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戰略,有效引領新經濟的發展,探索出了豐富的經驗和較為成熟的模式。
來自多倫多大學G20研究小組的埃萊娜·埃莫裏納告訴本報記者,中國將創新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創新力驅動經濟發展,為世界各國作出表率。在推動全球創新增長方式領域,中國以親身實踐和理念引導發揮了關鍵性作用。G20峰會,正是世界各國一道分享中國創新理念和方案的良機。
杭州峰會,推動創新理念落地
創新增長方式,重在推進改革創新,開闢和抓住新機遇,提升世界經濟增長潛力。
在中國的倡議下,G20首次制定創新增長藍圖,在創新、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各領域制定一系列具體行動計劃,制定創業行動計劃;綠色金融首次被納入G20議程,並形成了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明確列舉了發展綠色金融的7條可選措施,為未來全球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核準G20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制定了相關指導原則和一整套評估指標體系,旨在推動各方深化結構性改革,增強世界各國的經濟韌性和中長期增長潛力……涵蓋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在內的全方位革新穩步推進。
9月3日,B20峰會期間提交的《2016年B20政策建議報告》中,中國主導提出世界電子貿易平臺,倡導由商業驅動,為全世界中小企業打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可以自由公平開放貿易的平臺,真正設置一套為小企業解決問題的機制。
身處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之中,G20杭州峰會聚焦世界經濟發展的現實難題,拉開“創新增長方式”的大幕。創新發展,蘊含各國對於創新活力的不懈追尋,體現中國同各方攜手探索創新發展未來之路的最大誠意與決心。
(本報記者趙成、張夢旭、楊迅、邢雪報道)
經濟治理
直面病灶 完善全球治理
著眼長遠,拒絕短效“強心針”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8年後,全球經濟仍未完全邁入復蘇正軌。透過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持續低迷等“表象”,人們逐漸意識到,僅靠貨幣政策刺激增長、企圖通過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提升本國經濟增長等“強心針”的效果日漸消退且外溢影響凸顯。治標不治本、顧眼前不顧長遠的“權宜之計”非但無法徹底擺脫增長難題,反而給世界經濟前景蒙上新的陰影。在各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利益共生不斷深化的今天,唯有找準了世界經濟的“病灶”,找到加強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的“長效藥”,才能從根本上幫助世界經濟走出增長困境。
作為G20主席國,中國將“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作為杭州峰會主要議題之一,為G20成員共同會診世界經濟病灶創造機遇,以期為世界經濟增長難題開出標本兼治的“長效藥”。
澳大利亞羅伊國際問題研究所G20研究中心研究員塞恩斯伯裏認為,目前全球投資額下降,失業率高,全球經濟面臨較大風險,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僅僅意識到危機是遠遠不夠的,各方必須展示決心,拿出著眼長遠、應對危機、防範風險的有效辦法。
凝神聚力,破解長期性難題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促成G20首次領導人峰會的召開,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由此成為G20重要的常設性議題。2012年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在G20框架內成立,為推動完善國際金融架構提供了新的依託。此後該工作組的工作一度停滯。
今年,中國作為G20主席國重啟G20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與各方攜手推動建立更加穩定和有韌性的國際金融架構,並形成了《邁向更穩定、更有韌性的國際金融架構的G20議程》,圍繞擴大特別提款權(SDR)的使用、增強全球金融安全網、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改革等五個方面提出建議。一系列實在舉措增強了各方完善國際金融治理的信心和動力。
2015年12月,在中國的倡議推動下,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成立, 開始研究如何通過綠色金融調動更多資源加快全球經濟的綠色轉型,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表示,“一刀切”的做法行不通,但相互依存的全球經濟需要持續溝通,建立共識需要不斷對細節的關注和堅持不懈的努力。G20正通過新設立的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挑戰作出重要貢獻。
代表歐盟出席峰會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提出,金融體制改革仍然是G20日程的重要部分。G20與國際社會要繼續金融體制改革,打造一個堅實的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G20也應對金融改革的綜合影響進行合理分析,以確保金融改革與G20總體目標保持一致性。
印尼財長斯莉表示,G20成員普遍期望國際經濟金融治理體系能更透明、更開放、更符合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的新現實。中國的相關倡議正一步步使這一體系更具有合法性、包容性和可靠性。
強身健體,提高抗風險能力
儘管國際金融危機後金融改革提高了全球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但仍面臨較大風險,並會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放大。今年7月在成都舉行的第三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公報指出,近期市場動蕩和不確定性再次凸顯建立開放且具抗風險能力金融體系的重要性。
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資深研究員馬丁·雅克分析全球經濟治理的病灶指出,過去40年,全球經濟重心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發生了重要的轉移,然而全球經濟治理結構卻沒有進行相應的有效調整。G20在實踐上替代七國集團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和世界銀行投票權的遲來改革,也許可以被視為最顯著的變化。
俄羅斯工業企業家聯盟主席亞歷山大·紹欣認為,讓廣大發展中國家獲得更多話語權、投票權等權利,才能更為有效地促進地區發展平衡、消除壁壘,為世界降低風險。
作為杭州峰會主辦國,中國致力於維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同時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發揮橋梁作用,引導有關各方求同存異,凝聚共識,維護合作大局。中國邀請自G20峰會機制建立以來最多發展中國家與會,推動全球經濟治理從大國協調逐漸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平等參與過渡,推動形成各國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G20杭州峰會,各方呼喚一個更加完善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成為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的“長效藥”,引領世界經濟邁向新一輪繁榮發展。
(本報記者趙成、邢雪、曲頌報道)
貿易投資
拆除圍墻 優化全球貿易
世界經濟,受到限制貿易措施掣肘
在9月3日下午結束的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説:“我們推動二十國集團加強貿易和投資機制建設,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鞏固多邊貿易體制,重申反對保護主義承諾。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舉措,為各國發展營造更大市場和空間,重振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 如果把世界經濟比作人的肌體,貿易和投資就是血液。如今,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多邊貿易體制發展面臨瓶頸,世界經濟正在遭遇“血管梗阻”。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自2008年以來,全球貿易增速已從1990年到2008年間平均增長7%降至2009年到2015年間平均增長3%的水平。
低迷數字背後,是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共採取1583項貿易限制措施。更糟糕的是全球貿易治理呈現碎片化趨勢。一方面,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如雨後春筍大量“生長”;另一方面,多邊貿易體制卻陷入困境,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步履維艱,各種區域性自貿協定不斷涌起……
由於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都明確表示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TPP的前景並不明朗。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李昕表示,“TPP提供的國民待遇等投資保護規定具有排他性,可能激化域內國家與域外國家之間的矛盾。”
與此同時,截至2015年底,全球已簽國際投資協定的數量達到了3304個,每個投資協定的條款內容、保護水平、市場開放程度都不盡相同。
中國方案,奠定貿易投資雙贏基礎
國際貿易要走向開放,就需要拆除各國海關之間的“圍墻”。
今年7月,G20貿易部長會議批准了首份《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和《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以下簡稱《戰略》)。貿易部長們還承諾,在今年年底前全部核準《貿易便利化協定》,積極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相關能力建設和技術援助,努力將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5個百分點。
喀麥隆《論壇報》高級記者班昆·高德勒夫·科雷斯認為,“目前G20成員面臨的挑戰日益增多,如果能形成解決這些問題的持久性方案,將給其它非G20成員帶去很好的慰藉。”
澳大利亞羅伊國際問題研究所G20研究中心研究員塞恩斯伯裏表示,《戰略》的獲批,表明世界上最主要的20個經濟體對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持有共同的堅定立場,這是G20平臺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這兩大重要成果有助於讓零和思維者意識到,互利共贏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唯一齣路,這將會很有建設性。”加拿大全球研究網記者卡拉·斯泰亞説,G20杭州峰會有利於消除貿易保護主義,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認為,《指導原則》的達成表明,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經過艱苦的談判,找到了利益的平衡點,也在國際投資治理方面達成一致。
互利共贏,中國積極參與規則制定
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猶如車之雙輪。讓世界經濟之車重新馳騁,主席國中國和G20杭州峰會重任在肩。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發佈的《2016年B20政策建議報告》提出了20項政策建議,其中之一是建議G20“建立促進跨境電商領域公私對話的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
“eWTP的目的是幫助中小企業和年輕人打造一個可以自由公平開放貿易的平臺,讓企業與企業聯絡得更緊密,二三十億的年輕人通過手機和電腦就可以實現‘全球買、全球賣’。”阿裏巴巴國際站負責印尼市場的國家經理鐘亮華這樣解釋。
為切實推動G20由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經濟治理機制轉型,作為主席國,中國全面推動G20加強貿易投資機制建設,紮實推進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發展,引導各成員拆除“貿易圍墻”。
在今年的G20峰會上,中方倡議和首創G20貿易投資工作組,促進全球貿易增長和加強全球投資政策協調。
近日,中美兩國在華盛頓舉行新一輪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第三次交換負面清單出價,各界期待中美兩國達成一個互利共贏的高水平協定。萊索托通訊社編輯利迪博侯表示,要消除貿易壁壘,發達國家應更多地幫助發展中國家,分享相關經驗,強化互利共贏的理念。
(本報記者暨佩娟、楊迅、邢雪報道)
包容聯動
普惠包容 實施中國行動
會場內外,包容發展獲得最多矚目
“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9月3日,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習近平主席用既高屋建瓴而又簡單親切的語言,向世界強調,要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
即將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首次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核心位置,首次就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首次就支持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開展合作,是體現時代精神、順應潮流大勢的舉措,也展示了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和對人類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深刻理解與踐行。
當問及最關心此次G20杭州峰會的哪項議題時,前來參會的外國智庫無不首推“發展問題”。澳大利亞邦德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凱特琳·拜恩告訴本報記者,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使得它在議題設置和引領方面能發揮更加獨特的作用。“體現命運共同體意識”“展示全球領導力”,這位教授對中方的倡議豎起了大拇指。
在G20杭州峰會新聞中心,能看到很多黑皮膚、黃皮膚和白皮膚的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記者們。
埃及總統新聞辦公室主任艾哈邁德·薩拉姆告訴記者,雖然只是作為嘉賓國出席,埃及依然派出了一個35人的記者團隊報道此次G20盛會,足見其對會議以及會議發展議題的看重。的確,除了G20成員,一些發展中大國分別與會,本身就體現了此次G20杭州峰會的全球代表性,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史無前例。
發展問題,迫切需要全球統一協調
從最初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應運而生,到如今向建立全球經濟長效治理機制轉型,從出臺短期政策到制定中長期政策,G20扮演的角色更加全面、主動,本次峰會中國力主突出發展議題,突出聯動和包容,也是G20自身發展、自我完善的關鍵舉措。
來自發展中國家津巴布韋的《先驅報》對峰會表達了深深的期待,“G20過去常被指責對發展中國家無多大裨益,很多非洲國家希望本次G20峰會可以突破性地關注世界發展不平衡問題。這一希望寄託于中國的立場。本次峰會第一次實現將非洲工業化納入G20議題,這給非洲國家帶來了希望”。
回顧過去10年的歷史不難發現,全球經濟復蘇之路並不平坦,曲折反復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難題始終難解。同時,南北發展差距繼續拉大。這些發展問題盤根錯節、互為因果,很多並非個別國家能獨立推動完成,客觀上需要全球統一的協調與合作。
“消除貧困和饑餓,實現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發展,不僅是共同的道義責任,而且能釋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我們應該致力於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和結構性改革,為各國增長注入動力,使世界經濟煥發活力。”正是基於對全球發展問題和複雜國際環境的深刻理解,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全球公平、平等、聯動、包容發展的重要性,為世界可持續發展規劃藍圖、注入力量。
國內國外,發展理念中國忠實踐行
中國古語説,“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不斷實現國內的減貧與發展,提前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並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將今後5年幫助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與此同時,大力推進國際合作、倡導普惠包容發展,一方面從戰略上引領世界合作發展進程,推動並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積極推進多哈回合談判,推動制定《G20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G20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等,另一方面又從實踐層面對普惠包容的國際合作給予支持,成立亞投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絲路基金,並倡導“一帶一路”建設等國際合作項目,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正像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兼理事比爾·蓋茨所説的那樣,中國不僅在自身發展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也將在幫助其他國家發展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記者曾在巴基斯坦常駐,深切感受到了巴方對與中國開展合作、發展經濟的強烈願望和高度熱情。今年5月,由中企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至拉合爾高速公路(蘇庫爾至木爾坦段)正式開工,工程全長393千米,作為中巴經濟走廊的基建合作重要環節,公路建成後將成為連接巴基斯坦不同區域的重要動脈,帶動多個省份經濟實現飛躍發展。巴基斯坦政策分析家蘇爾坦對此表示,項目充分體現了中國互利共贏的發展觀,巴基斯坦在中國倡導的國際合作項目中不斷實現經濟提升、民生改善,中國倡導的包容、聯動式發展理念為世界帶來福祉。
計利當計天下利。從南亞到中亞,從中東到非洲,這樣成功的國際合作項目不勝枚舉。作為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中國一直扮演著世界經濟“壓艙石”“穩定器”的角色,敞開胸懷擁抱其他國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即將舉行的G20杭州峰會已經打上了“發展”的中國烙印,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讓每個國家同享利益共同體紅利,共擔命運共同體責任,世界必將見證一個共贏的美好未來。
(本報記者焦翔、杜一菲、楊迅、周翰博、暨佩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