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世界難題的中國答案】織金珠藏:搬得出住得下的生態移民扶貧樣本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30日 18:1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佳勇)2015年11月28日,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貧困人口很難實現就地脫貧的要實施易地搬遷,按規劃、分年度、有計劃組織實施,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珠藏鎮幺衝屯上組只有五六戶人家,一條毛路通往五六里地外的珠藏鎮,這條毛路窄得讓兩個背著東西的人對面交會都很困難。

  38歲的楊明軍一家守著一畝多土地,依靠種植玉米和土豆為生,生活難以自足。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易地搬遷成為楊明軍一家脫貧的新出路。

  “過去養豬都賣不出去,屠戶嫌路遠不願來收豬,把豬趕到集市上還要走四五個小時。”楊明軍告訴央視網記者,如今趕上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他們已經搬到了珠藏鎮上的易地扶貧搬遷點上。

  跟幺衝屯上組一樣,珠藏鎮需要易地扶貧搬遷的村落還有好幾處。

  珠藏鎮位於織金縣西南面,總面積130.4平方公里,人口56799人,該鎮8個貧困村,貧困人口2015戶5641人,“十三五”期間計劃易地扶貧搬遷332戶1376人,涉及15個村19個村民組。

  按規劃,珠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總投資8256萬元,工程佔地74.5畝,設計建築面積35000平方米,預計安置355戶1376人。

  當地政府整合扶貧政策和各項資金,根據當地群眾獨門獨戶居住的習慣,按照每戶3.5萬元的標準,設計了矮樓層、四合院的房屋,並配套菜園子、圈舍,將過去遮風擋雨的簡單住房變為居住、生産多能合一的幸福家居,讓搬遷群眾“變居不變情、離鄉不離土”,實現“和諧搬遷、幸福脫貧”。

  針對鰥寡孤獨等特殊群體,當地政府整合資金200余萬修了建720平方米的四合院,專門劃定可容納24戶的區域供他們居住。

  同時,投資約200萬元建設100多畝菜園子,引進企業投資約2800萬元修建了養殖場,面積3000-5000平方米,為每戶搬遷戶提供10-15平方米進行牲畜養殖,使他們可以延續農耕生産習慣,實現“搬得出、住得下”的有效過渡性保障。

  “一下子從鄉下人,變成鎮上的人,這個確實要感謝國家,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楊明軍聲音有些激動地説。

  為了解決生産發展問題,當地政府還為易地扶貧搬遷的貧苦戶提供了30個保潔工作崗位、10個城鎮管理公益性崗位。

  村民原來的土地則復墾,種植了花卉、經果林,規劃建設油用牡丹種植基地等,還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政府補助、企業收購等手段,增加農民收入。

  如今,楊明軍做了專職司機,愛人則到鎮上的中學幫廚。老家留下的土地將種植經果林,每年還能參與分紅。

  織金縣扶貧辦向央視網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兩年來,織金縣實現8.04萬人脫貧、政策兜底貧困人口31588人,未來三年將使19.78萬人全部脫貧,2018年實現全縣國家級“減貧摘帽”。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