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聚焦G20杭州峰會:戰略遠見彰顯中國智慧

中國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2016年08月29日 06: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位於北京的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

  資料圖片

  2015年10月,中國參與肯尼亞“蒙巴薩—內羅畢”標準軌距鐵路建造工程。

  人民視覺

  7月9日,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貿易部長會議在上海開幕。

  人民視覺

  8月20日,Maker Faire創客盛會在北京舉辦,一位小朋友對智慧機器人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人民視覺

  峰會主題

  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

  張宇燕(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G20杭州峰會是中國首次領銜全球經濟治理頂層設計。“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作為本次峰會的主題,包含著聯絡密切的四大要素。其中,“創新”是貫穿峰會始終的核心,“活力”“聯動”“包容”均與其息息相關,歸根結底都可包含到創新之中,都是要提供正向激勵,降低交易成本,讓各方都受益。峰會將制定創新增長藍圖,出爐鼓勵創新的具體政策,並在推動全球貿易和投資機制建設等重要領域建章立制,在G20的體制和機制創新上邁出史無前例的關鍵一步。在此基礎上,峰會將為世界經濟長期增長提供新“活力”,為解決當前經濟金融困境制定出新方案。

  當前,全球面臨著經濟復蘇嚴重乏力、債務空前高企、勞動生産率增速創歷史新低、全球貿易增速減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民粹主義上升和資源錯配等困境。峰會強調“聯動”和“包容”的主題,就意味著在此背景下,各國更要加強宏觀政策的協調合作,避免溢出效應和回蕩效應,追求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預計中國將在本次峰會上強調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包容性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

  預期成果

  制定創新增長藍圖

  趙新力(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G20創新議題中方專家組召集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踐證明,一段時間以來主要依靠投資、出口和消費拉動經濟發展是無法從根本上實現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全面提升和發展生産力,必須依靠體制機制創新全方位解放和激活生産力。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G20成員普遍制定了面向2020年和2030年的五年和十五年的科技創新戰略、路線圖或規劃。本次峰會將“創新增長方式”確定為今年峰會的重點議題,是G20首次聚焦全球增長的中長期動力,還將在創新、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領域制定一系列具體行動計劃。在此前舉行的專題工作組會議上,各方已就制定G20創新增長藍圖達成原則共識,這説明G20的主題已經從應對危機、擺脫困境擴展到了主動謀劃可持續發展。相信本次峰會制定的G20創新增長藍圖及其一系列具體行動計劃,將給G20成員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持久彌堅的影響。

  制定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

  張海冰(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

  2016年是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下簡稱《議程》)最為關鍵的起步之年,對《議程》的關注是G20從危機應對平臺向長期性經濟治理平臺轉型的現實需要。今年的峰會是第一次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也是第一次圍繞落實《議程》制定行動計劃。這次將制定的行動計劃,既包括集體行動計劃,也包括G20成員的國別具體舉措和行動。一方面,這在落實《議程》方面為全球樹立了榜樣,展現了G20協調和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領導力,對鞏固G20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意義重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主席國中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的責任擔當。

  在峰會前,G20發展工作組已就落實《議程》的集體行動計劃充分聽取了G20成員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的意見,是G20自身發展議程的一次系統升級。此外,峰會邀請了更多發展中國家與會,也向國際社會傳遞這樣的信號:G20不僅屬於20個成員,還屬於全世界;關注的不僅是自身福祉,更是全人類的共同發展。

  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

  黃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

  當前,各界普遍認為,經濟結構改革是幫助危機國家渡過難關、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途徑。2012年,G20首次提出了結構改革這一新方向,但並未設置必要的評估機制。2016年,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機構的支持下,G20開始探索推動和落實經濟結構改革的舉措,其中包括針對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國家所適用的改革優先領域、改革指導原則以及評估改革效果的指標體系。

  過去30年裏,中國已經在經濟結構改革方面積累了相當的治理經驗和治理成績,由中國來領導推進這項工作,表現出中國對於全球經濟治理的責任感。在G20平臺上推動經濟結構改革,也有助於各國立足長遠利益,推動國民經濟良性發展。只有各國經濟都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全球經濟才可能真正實現強勁、均衡、可持續的增長。目前,各方已就G20結構性改革的九大優先領域達成共識,正在進一步制定指導原則,建立一整套衡量改革進展和成效的指標體系,體現了標本兼治促增長的思路。

  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

  陳鳳英(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國際貿易增速已連續多年低於世界經濟增長。這固然與各國有效需求不足有直接關係,但保護主義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主席國中國有責任將“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列為G20杭州峰會的議題之一。今年7月的G20貿易部長會議批准了《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以下簡稱《戰略》),旨在通過協調貿易投資政策,採取便利化措施降低貿易成本,增加貿易融資等舉措,扭轉貿易增長下滑的趨勢,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戰略》內容全面、務實,可操作性強,將有望激活國際貿易這一大引擎,並與財政和金融領域合作,使G20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真正由“虛”向“實”轉型。同時,也向全球傳達了積極聲音:G20達成共識支持加強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同意加強區域貿易協定透明度,確保其與多邊規則的一致性等,以此回擊此起彼伏的反全球化思潮。

  制定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

  陳建奇(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世界經濟室副主任):

  目前,國際投資領域被3200多個雙邊協定所分割,不利於開展跨境投資合作。中方今年推動G20制定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這將是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具有開創性。它的重要意義體現在:一是有利於促進世界主要國家對國際投資形成共識,從而更好地進行國際投資合作,為全球意義上國際多邊投資協定的制定打下基礎;二是有助於解決全球投資層面缺乏相應治理機制的問題,突出國際投資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世界期待中國能夠釋放出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理念。國際投資在全球治理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關於這方面議題富有建設性的探討對於提升中國在國際投資規則制定中的地位,實現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目標具有里程碑意義。

  首份《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的批准,預示著“制定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的成果框架已基本形成,峰會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界期待此次峰會能夠進一步推動與會各方形成共識,確定國際投資協定談判的時間表,為未來的落實提供方向和目標指引。

  深化國際金融架構改革

  金中夏(中國駐IMF執行董事):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再一次揭示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以及IMF等核心國際金融機構在治理結構、政策監督和救助能力上的不足。自2008年G20舉行首次峰會以來,國際金融架構改革就是歷屆峰會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國際金融架構改革的主要倡導者,隨著自身實力的上升,中國在改革中的作用和發言權也在不斷增長,在歷屆峰會中均為相關討論和成果作出了重要貢獻。自接任主席國以來,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落實了延遲多年的改革方案。

  此次峰會將“深化國際金融架構改革”列為主要成果之一,有切實進展作為依託,也彰顯了G20繼續深化改革的決心,將成為中國作為G20主席國的歷史性貢獻。目前,G20在這方面的預期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擴大SDR使用;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持續推進IMF份額與治理改革;完善主權債重組機制;改進對資本流動的監測與管理。這幾大領域的成果將有效提升國際金融架構的危機應對和預防能力,有助於促進全球金融穩定和世界經濟增長。

  創立三位一體的反腐敗合作

  李成言(北京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反腐敗追逃追贓是各國在《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框架下,都有義務和責任互相配合完成的政治任務。中方將推動G20制定追逃追贓高級別原則,設立追逃追贓研究中心,制定反腐敗2017—2018年行動計劃。構建原則、機制、行動三位一體的反腐敗格局,是及時和重要的決定。所謂的“三位一體”,即為原則上各成員應共同遵守對腐敗分子的法律認定,機制上要建立互相配合的追逃追贓協商小組,行動上則要在法律結合點上提供方便快捷的主客觀條件,達成一致行動,從而使2017—2018年追回的貪官級別、貪官人數以及贓款數額進一步提高。這一成果有助於構建共贏的國際反腐敗合作平臺,使各國貪腐分子不敢逃、不能逃、不想逃的形勢成為可能。各方就此形成共識,將對中國反腐敗追逃追贓工作形成重要的推動力。

  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

  楊光(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亞洲和非洲國家與西方國家還存在著較大發展差距。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找到工業化發展的理想路徑,工業化程度偏低。這些國家急需加快工業化進程,提高自主發展能力,以提升産業結構,解決就業問題。G20探討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工業化問題符合非洲發展的需要,也符合世界經濟總體發展的需要。在幫助非洲國家進行工業化方面,中國比西方國家更有經驗,也更具優勢。中國積極推動非洲工業化進程,也能夠提升中國與非洲國家合作的水平,為中非關係尋找新的增長點。

  制定創業行動計劃

  曾湘泉(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

  G20創業行動計劃是本次G20勞工就業部長會議的核心成果。G20勞工部長會議認為,創新在促進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創業是推動體面就業、創造力、創新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G20各成員應採取行動落實行動計劃,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讓創業者,特別是青年創業者釋放潛力,通過切實推動創業,實現更好的就業。通過實施該計劃,突出創業帶動就業,對實現就業崗位增長,擴大青年、婦女等困難群體的就業,將産生積極作用。中國正在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客經濟活躍,創業帶動就業效果明顯,就業市場整體趨於穩定。中國政府實施簡政放權,在為“創業”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支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工作成就。中方今年推動制定這一行動計劃,將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提供強勁動力,為各國交流創業實踐與經驗搭建重要平臺。

  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儘早生效

  鄒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

  今年4月的協調人會議發表了G20歷史上第一份關於氣變問題的主席聲明,各方承諾于4月22日或之後儘早簽署《巴黎協定》,並儘早完成國內審批程序。目前,絕大多數G20成員和嘉賓國都已簽署《巴黎協定》。本屆峰會召開之時,正是需要各國政府推動國內落實《巴黎協定》法律基礎的關鍵時刻。中國正積極努力在今年峰會之前,完成參加《巴黎協定》的國內法律程序,批准該協定。中國還將推動各方加快完成批准手續,促使《巴黎協定》早日生效。這將對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保持和加強氣候變化領域國際合作的勢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在G20峰會的成果文件中,中國還協調各方意見,主導形成了氣候變化融資的相關內容,將形成本屆峰會成果文件中最直接的氣候變化元素。

  兩大看點

  特色活動豐富多彩

  ——習近平主席將出席工商峰會(B20)併發表主旨演講。G20峰會將於4日開幕,5日結束。習主席將主持會議。會後,習主席還將舉行中外記者會,介紹峰會成果。此外,中方還為各國領導人和與會代表準備了富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活動。

  辦會風格開放包容

  ——中方將通過主辦G20工商峰會、婦女會議、勞動會議、民間社會會議、青年會議和智庫會議等六場大型配套活動,廣泛聽取社會各界聲音,打造最廣泛共識。

  朱傑進(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主辦G20杭州峰會從一開始就被寄予厚望。峰會的主要看點包括:

  第一,如何尋找到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依然保持在中高速水平,成為低迷的世界經濟中一抹亮色。其他G20成員都希望借鑒中國引領經濟“新常態”的經驗和智慧,早日走出困境。

  第二,如何促進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一直以來,中國始終重視各方意見,同時,始終堅持把發展中國家作為中國外交的基礎。中方邀請了東盟主席國老撾、非盟主席國乍得、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國塞內加爾、77國集團主席國泰國以及哈薩克斯坦、埃及這兩個有代表性的發展中大國一同出席峰會,使本屆峰會將成為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的一次。

  第三,如何推動G20機制本身的發展與轉型。G20機制的誕生是全球經濟治理的一次歷史性突破,打破了發達國家幾十年來對全球經濟治理的壟斷,發展中國家第一次以平等身份參與全球經濟的管理等。不容忽視的是,G20迄今仍保留著危機應對的特徵,缺乏頂層設計和長效治理的思維。本屆峰會的十大戰略成果,將充分體現G20的戰略遠見和定力,為G20長效機制的轉型指明方向。

  版式設計:蔡華偉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