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中國將向G20峰會提交普惠金融文件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6年08月27日 08:0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今天,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透露,普惠金融是9月4日、5日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的重要議題。作為G20峰會的輪值主席國,中國在普惠金融方面做了3個文件,將提交會議討論,通過後,將為今後一段時間G20國家乃至全世界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非常好的指引。

  據介紹,這3個文件分別是《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以下簡稱《高級原則》)《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G20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計劃落實框架》。其中《高級原則》由G20框架下的普惠金融全球合作夥伴(GPFI)負責起草,得到了G20成員、非G20國家以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與金融業界、私人部門、學術界的大力支持。易綱表示,討論通過後,“《高級原則》將成為國際社會首次在該領域推出的高級別指引性文件,將成為普惠金融領域國際頂層設計的關鍵一環”。

  易綱説:“作為G20的一員,中國的普惠金融發展理念、經驗以及中國重點關注的內容在起草過程中也被《高級原則》吸收採納。”《高級原則》包括8項原則,66條行動建議,將提交G20峰會討論通過。

  “普惠金融這個概念是聯合國在2005年正式提出的。”易綱説,普惠金融是以低成本的金融服務廣大民眾,讓弱勢群體享受到金融服務。

  易綱指出:“普惠金融指標體系是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衡量標尺,可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和普惠金融創新提供科學依據。”

  易綱表示,在規範發展數字金融和支持普惠金融創新方面,中國這些年取得了明顯進展,特別是數字金融在中國發展比較快。“數字金融有較強的普惠性,這也是我們今年在《高級原則》中強調的。以支付寶為例,其活躍客戶達到4億多,每筆支付的成本也是相當低的”。

  易綱坦言,在推進普惠金融的進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思考並探索解決的方式。

  一是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問題。“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救濟金融,也有別於政策性金融,不能過度依賴財政補貼和行政命令,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力量,尋求商業可持續的模式”。

  二是數字化鴻溝問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提升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但也帶來了數字化鴻溝。一些弱勢群體缺乏數字化技術知識與技能,在金融數字化時代與主流社會差距反而會拉大。

  三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普惠金融發展問題。中國普惠金融模式、經驗和教訓也可以提供給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借鑒。

  四是一些大型金融機構“去風險”“去銀行”導致的金融排斥問題。

  他指出,近幾年,一些大型跨國銀行關閉非洲等地區發展中國家的網點,對當地普惠金融造成不利影響。主要誘因是反洗錢、反恐融資趨嚴,處罰加重。“如何在落實反洗錢、反恐融資要求的同時,不帶來金融排斥問題,將是G20今年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本報北京8月26日電 潘圓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