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文/圖 光明網 李政葳
以前人們常説“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農民想要奔小康或許得靠著一張無形的“網”。
現在,互聯網技術已經影響到了交通、信息閉塞的江西革命老區,這裡曾經貧困的群眾正在轉變思路,搭上“互聯網+”快車脫貧致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推動農業産業發展轉型升級——互聯網為革命老區帶來的新業態正悄然形成。
挖掘電商創業的“藍海”
“老區農産品豐富,但交通閉塞,電商恰好彌補了傳統銷售方式的不足。”靠電商平臺創業銷售當地臍橙的雷艷梅,如今已經是“農村淘寶”都縣羅江服務站負責人。
2014年,雷艷梅回到老家江西省于都縣羅江鄉,申請了天貓店舖“野宴旗艦店”,店舖于2014年11月15日上線。從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4個月內便賣出15萬公斤臍橙、5萬公斤柚子,銷售額達180多萬元,還帶動了周邊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
于都縣創業創新成為一種新潮流
目前,整個于都縣已經開設了320個村級服務站,其中85個淘寶村級服務站,222個京東村點,13個農村e郵服務站,覆蓋123個貧困村;京東、阿裏、居無憂、農村e郵等10余家電商企業陸續進駐了該縣。
雷艷梅創業成功的經驗,應該歸結于及時抓住“互聯網+”新機遇,搭上電商迅猛發展的快車。為進一步鼓勵創業,于都縣政府還出資租賃企業廠房,精心打造了“于都電子商務孵化基地” ,對創業者進行培訓等“一條龍”孵化,還實現了“免費註冊、免費提供場地、免費提供信息、免費培訓人員、免費提供網絡、免費提供水電”的政策。
湯琪正在檢查藥材的發貨訂單
就在兩月前,于都縣的年輕小夥兒湯祺帶著一台電腦,來到于都電子商務孵化基地創業。通過在網上代賣多種藥材,每月的銷售額達到了40多萬元,凈賺1萬多元。“相比以前打工、種田,收入翻了四五番。”湯琪説。
截止目前,該孵化基地共發展個體網店5430家、新增註冊電商企業85家、新增微店6200家,電商交易額突破38億元,同比增長79.56%。
根據最新發佈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佔比26.9%,規模為1.91億;城鎮網民佔比73.1%,規模為5.19億,較2015年底增加2571萬人;2016年上半年,商務交易類應用平穩增長,網上購物用戶規模分增長了8.3%。以上這些數據,也進一步印證了電子商務對雷艷梅、湯琪等廣大農村創業者的推動作用。
“互聯網+”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在瑞金市田塢現代農業綜合園辦公室內的一塊智慧大屏幕上,呈現著園內大棚內每個片區蔬菜的生長情況。另外,部分大棚內還安裝了智慧設備,通過24小時智慧監管系統與環境監測系統,可以準確地記錄農業園大棚內的土壤成分、溫度、濕度、水肥管理、殺蟲灌溉等具體情況。
田塢現代農業綜合園智慧大屏幕上一角
在這家現代農業園裏,“科技興農”並不只是一個口號。該農業園片區目前已與廣州市農科院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係,依託廣州農科院的科研實力和品牌優勢,提升産品品質和知名度。同時,農業園還積極籌劃投資興建瑞金市農産品交易市場,致力於農産品流通領域的發展進步,在農批市場進行網絡化經營模式。
與田塢現代農業園利用互聯網技術管理蔬菜種植模式類似,贛州市于都縣近年來著力打造的臍橙質量溯源基地,也備受各界關注。了解到,于都臍橙及臍橙加工製品採用二維碼溯源技術,為每一個臍橙製作了“身份證”,實現“一果一碼”可追溯,準確詳細地記錄了果品種植、採摘、加工、倉儲、物流等信息,讓每一個于都臍橙都“明明白白”。
手機掃碼後,每個臍橙果實都可以追根溯源
“這樣消費者可以通過客戶端與智慧手機移動客戶端查看,實現遠程可視化與透明化管理,以降低消費者對視頻安全的擔憂,實現果園生態化、標準化、科技化、品牌化運營,實現‘生産有記錄、過程留痕跡、品質有保障’。”該基地有關負責人説。
了解到,于都臍橙這種防偽溯源還採用了O2O模式,將線上營銷、下上購買,帶動線下經營、線下消費,將微信公眾號、微商城、會員積分體系與當地旅遊相結合,實現了農林産業與鄉村旅遊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