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長征,每一次出發都是告別
■中國軍網記者 鄭文達
于都,千年古邑。天祥唱吟,陽明講學。萬里長征,貢水一渡,撼天動地,潤古澤今。故地尋夢,不墜初心。
(一)
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枹鼓之急則忘其身。
百歲老紅軍王承登為記者們講述紅軍長征故事
當百歲老紅軍王承登拄著拐杖,微微顫顫步入會堂時,剛剛還在翻看著手機微信的年輕記者們紛紛起身,圍了過來。這群來自全國各家媒體的年輕記者們絕大部分都是80、90後,長征之於他們,曾經只是書本上的一個存在,走近國寶級的紅軍老戰士對年輕的記者來説,終身難忘。
當世紀滄桑與青春朝氣碰在一起,竟毫無違和感。老人有些耳背,端坐在靠椅上,仿佛活在自己的記憶中,兀自講述著那段沉重的過往,眼前著急的記者與他無關。老人蒼老的目光深沉有力,平靜的話語帶著我們穿越時光,如同在一間塵埃密布的老屋,翻開一部厚厚的書,拂去上面的灰塵,一段段曾經的歷史,一個個英氣勃發的人物,慢慢向我們走來。他們不再是紀念館中沉默的姓名和數字,而是一大群和我們相似的人的故事和命運,正是這一個個有生命的人構成了我們民族的脊梁。
當你聽到這個101歲的老人還能清晰準確地復述當年在戰場上的軍歌《直到最後一個人》——“神聖的土地,自由誰人敢侵,紅色政權哪個敢蹂躪!”這時你會感到一個鐵血男兒身上的熱血,並未因年齡衰老而衰減半分。請不要忘記那些穿著草鞋就走向戰場的普通士兵……
長征,每一次出發都是告別。
82年前那個重陽節的夜晚,19歲的王承登踏上那座由父老鄉親用家中門板、床板甚至是棺材板拼湊起來的浮橋上時,從沒想過,這一別,就是相隔萬里,就是一輩子。出發時同行的1.7萬名于都兄弟,最終回到故里的不足300人。而留下來的鄉里鄉親也遭受了國民黨和還鄉團的瘋狂報復,《閃閃的紅星》裏的場景,就是紅軍走後的真實寫照。如今,留在贛州尚健在的老紅軍就只剩下他和吳清昌兩位老人了,令人扼腕痛惜的是,老兵鐘明在抗戰勝利70週年前夕仙逝,而另一位老兵黃家棟老人也于2014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