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專家談】中國會如何在G20峰會中發揮大國作用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網 2016年08月23日 11:5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紀明葵 國防大學教授、少將

  G20峰會更多是解決經濟問題的首腦交流平臺,在當今全球治理引領經濟宏觀調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次G2峰會將聚焦全球經濟治理等熱點話題。我國是主辦方,必將在峰會中發揮重要作用。

  鮮明的主題

  我國已把2016年峰會主題確定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一直備受關注。雖然有人不看好中國經濟,但是作為世界大國,到了關鍵時刻,中國經濟仍然受到信任和倚重。2016中國將經濟增長率調到了6.5%。面對世界期待的目光,我們必須承擔起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任。在此背景下,如何恢復全球經濟的高增長,以及如何實現穩定的增長都將是G20關注的重要議題。

  自金融危機以來,新興市場貢獻了世界增長的大部分,因此其增長放緩令人們擔心全球經濟增長也將放緩。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為低增長的現狀提供一些政策工具進行支持,需要更多的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來刺激需求。中國倡導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以及“一帶一路”戰略,這是推世界經濟的扛桿,可以拉動世界經濟的三分之一,可以造福全球65%人類,可提供投資、市場、環保、綠色的機遇。

  全球金融監管體系改革也將是本次G20峰會重要議題之一。這將涉及銀行業的現代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以及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等問題。美國加息帶來的真正擔憂是資本會從新興市場回流至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這對於政策制定者們來説,意味著全球經濟需要更好地進行金融監管和協調。

  如何促進創新來提高生産率,提振經濟增長是G20峰會的主題。目前許多國家均面臨老齡化問題如何提升産能、減少勞動力成本也是各國關心的重點話題。

  氣候變化同樣也是G20峰會重要議題之一。中國已經積極參與了減少炭排放量框架的組建,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各方在峰會上很可能取得進一步的進展,甚至達成一些協議。這不僅是關乎氣候變化,更是關乎新的經濟增長模式的思考,是人類可持續發展建立環境友好型的增長方式的共識和努力。這對於人類生存發展十分重要。

  G20峰會的議題中還包括對於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的探討,比如西非爆發的埃博拉疫情,以及歐洲難民問題等等。

  重要的引擎

  中國的自身發展既面臨著産業轉型壓力,也面臨生産下行壓力。如何將加工型企業轉變為知識産權型企業,在投資消費、出口、環境等方面都面臨著嚴峻挑戰。同時我們還國面臨著嚴峻的出口競爭、西方非法制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壓力。要改變這些被動局面只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命運共體,為此我們正式向世界提出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倡議,也得到了世界多數國家的贊同和認可,這樣不但可以 解決我國産能過勝問題,也可以通過我國的産能輸出帶動周邊的經濟發展。使海權經濟與陸權經濟並行發展。因此,必須堅持睦鄰友好的原則,親誠惠容的政策,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不干涉內政、不主導地區事務、不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

  當然“一帶一路”建設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遇到來自個各方面的挑戰,既有各國政治制度、文化信仰、宗教風俗問題,也有各自發展的不同思路,要照顧到各國的不同才能真正建立命運共同體。

  世界局勢熱點不斷:英國脫歐、土俄關係轉暖、“南海仲裁”中俄升級戰略合作關係等等,這些國際熱點事件都會在本次G20會議上發酵,是無法回避的問題。但G20峰會重點是要解決全球經濟問題,經濟問題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重大國計民生問題,誰都無法是回避,誰都不願因熱點問題影響了本國經發展,這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熱點問題也會在發酵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不涉及這些問題是不可能的,各國都會通過雙邊協商有效的控制矛盾的擴大化,並盡可能的抑制産生新的矛盾。

  當然有些別有用心的國家也會借力打力製造新的矛盾,這也是難免的。但世界經濟下行是大趨勢,解決經濟下行壓力是所有國家關心的問題,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為了本國經濟發展他們也不得不有所收斂。

  本次G20峰會過程中的雙邊會談將是一個亮點,中日韓元首能否進行雙邊會談對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中國能否與東盟領導人雙邊會談,對打破大國的遏制和建立亞太命運共同體,緩解東海、南海矛盾;中俄能否進行雙邊會談對強化戰略協作;中土能否進行雙邊會談對穩定中東形勢;中印能否雙邊會談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穩定增長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主場的優勢

  G20峰會是大國和主要國際組織年度聚合大會,我國是主場,有利於我開展外交與合作攻略,為我國的發展和安全營建良好的局面。

  G20峰會以討論全球經濟為主,兼顧國際形勢、開發和環保等國際社會的重要課題。我國已經提前與G20成員國就本次會議重心進行了溝通。利用國際形勢發生的急劇變化,加強與俄羅斯、土耳其的合作創造周邊更有利的態勢。加強與東盟老撾、印尼、越南的合作,推動與菲律賓的南海合作,努力實現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的願望。圍繞歐洲新變局推動世界多極化與和諧世界的建設,緊緊圍繞和平發展,推動國際領域的平等合作、民主協商和法制建設。決不允許否定與篡改二戰歷史,堅決維護反法西斯的勝利成果和東北亞地區穩定。

  我國已經贏得了在南海問題上的主動,讓美國企圖挑動仲裁案,綁架南海索權國對中國形成群毆之勢破産。結果就連聯合國法院、海洋法庭也主動澄清責任。當事國菲律賓新總統杜爾杜特不顧裁決結果要與中國加強合作。

  在南海沒有一個國家真正站出來對中國採取敵視政策。美國自己也由前臺退到了後臺,稱在南海問題上不持立場。

  中國在南海是真正的受害者,是周邊國家利用了中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良好意願,大量搶佔了中國的領土。美國不顧歷史事實,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有意挑起南海仲裁案,破壞了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影響了中國與東盟的“10+1”合作,給周邊國家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讓世界真正認識到和平發展的重要。

  但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美國挑起南海仲裁案的真實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國快速復興。奧巴馬強調要領導世界一百年,2012年美國國防白皮書把與中國的關係改為亦敵亦友的關係,就是從長遠戰略上改變了與中國的關係。雖然,雙方建立了新型大國關係,但美國把中國作為戰略對手的指導思想沒有改變。因此,我們也就不能不未雨綢繆,必須作好周邊工作,用和平發展的思想去贏得世界的理解。並真正完成軍事鬥爭的準備。只有完成軍事鬥爭準備才能真正避免戰爭。

  大國的形象

  G20峰會是重要的國際合作平臺,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正用別人能夠接受的語言進行溝通,努力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同時,我們也讓國人認識到中國的大國責任、大國地位、大國胸懷。

  外媒説:“中國要謀求世界領袖地位”。中國從來沒有謀取過世界領袖地位,也不想謀取世界領袖地位。中國希望世界和平發展,強調的是世界多極化,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國共同商量解決,決不能由一個國家説了算。因此,中國謀求領袖國家地位是一個偽命題。

  但中國作一個負責任大國地位始終沒有改變,無論是解決聯合國改革、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抗擊埃博拉病毒、解決糧食饑餓與貧窮、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打擊跨國犯罪中國始終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超過26.4%。中國還將繼續擔任世界經濟的引擎。中國提出建立“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充分體現了大國的擔當和負責精神。

  做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我認為在技術領域取要得新的突破性進展。人類經濟發展模式正由加工産業向知識産業型升級,中國要為世界經做貢獻就必須突破原有的生産模式,認真提高産品質量和生産效益,為人類奉獻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世貿領域、金融領域要不斷完善現有規則,使其更加平等合理。

  在外交領域不能做超級大國,不能施行強權政治,不能干涉內政、更不能主導地區事務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

  在軍事領域要始終堅持積極防禦型的軍事政策,既不窮兵黷武,也不搞軍備競賽,要積極參與聯合國組織的維和承擔起大國的負責和義務。

  中國正以一個負責任大國精神在引領世界經濟的全面發展,正用人類進步的理念與各國合作,中國既不想當頭,也不能任人宰割;中國正以“一帶一路”和“命運共同體”建設為世界打開多邊合作機制,並引領世界經濟創新前行。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