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黑龍江篇】甘南縣:調結構增收入助力脫貧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15日 16:1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甘南縣有中國向日葵之鄉的美譽

甘南縣有中國向日葵之鄉的美譽

  央視網訊(記者 李文學)黑龍江省甘南縣是大興安嶺南麓片區11個貧困縣之一。除了社會扶貧、産業扶貧等途徑外,該縣還針對當前市場實際,壓縮玉米種植面積51.7萬畝,適當增加水稻、葵花、中草藥等作物種植面積,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引導農戶自發調整種植結構,提高種植業經濟效益,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助力脫貧。

  甘南縣,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地處大興安嶺南麓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屬半農半牧縣份,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甘南縣全縣黨員幹部要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向貧困發起總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18年脫貧摘帽。”縣委書記王書偉的表態鏗鏘有力。

  甘南縣土質和氣候適合向日葵種植,面積最多時有80多萬畝,全縣農民靠種植葵花一項就能實現年人均增收1000元。但據甘南縣縣長丁泉寧介紹,近幾年因重茬導致病害等因素,種植面積逐漸減少,最少時才幾百畝。引進的瓜子生産企業洽洽食品公司一度要去外省收購葵花籽。“趁今年種植業結構調整,甘南決定重振葵花産業”。

  甘南縣積極採取政策引導、合作社引領、大戶帶動、農民自發等多種形式,借助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向日葵)標準化生産基地品牌優勢,全縣計劃新增葵花面積10萬畝,落實與洽洽瓜子提供品種,簽訂訂單面積700畝。同時,為激勵農民積極性,甘南縣決定農民種植葵花每畝補貼200元。

  擁有固定資産22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6萬元的“龍江第一村”興十四村,富了不忘幫別人,積極發揮調結構增收入的示範&&作用,幫助其它村脫貧。興十四採摘園溫室內有飄香的茉莉、盛開的蝴蝶蘭,還有立體、無土栽培的西紅柿、西瓜等。“純綠色有機種植,曾經化驗過,農藥殘留為零。”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説,這就是農産品進城的競爭優勢,每畝産值達6萬元。

  明年甘南縣計劃在縣城到興十四村道路兩側,建設一批蔬菜大棚,做大規模,做大市場,提高效益,推動發展。同時,打造電商平臺,加大與阿裏巴巴、騰訊等電商合作力度,推進“興村網”建設,實現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擴大電商線上銷售規模,真正實現“買全縣,賣全國”。

  畜牧業是農業增效的重要支撐。甘南縣重點扶持專業村屯和養殖大戶,促進畜牧業生産的集約化、規範化,推動了新型工業化進程。該縣轄區奶牛存欄已達到8.5萬頭,牧業規模養殖戶發展到3306戶。該縣引進建成的飛鶴(甘南)乳品有限公司,在甘南縣有8萬頭荷斯坦奶牛養殖基地,5萬畝飼料地種植玉米和青儲,還有專供奶牛基地的飼料廠,帶動了就業,增加了收入。

  去年8月投産的嘉一香食品有限公司是集飼料加工、種豬繁育、商品豬生産、屠宰加工、零售批發于一體的生豬全産業鏈項目,也是全省單體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生豬産業化龍頭企業。項目總投資13億元,滿負荷生産後年可實現産值61億元,稅收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500個,增加就業收入4500萬元,帶動養豬農戶3萬戶,實現養豬收入3億元。

  依託嘉一香企業,甘南縣全力打造“豬經濟”,年底全縣出欄生豬力爭達到65萬頭,同時對年出欄300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落實100萬元補貼。

  優化調整種植業結構過程中,甘南縣還發揮中草藥種植龍頭企業祥春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的帶動作用,對於種植中草藥的農戶給予每畝300元的補貼,提高了農民種植防風、板藍根、黃芪、赤芍等中草藥材的積極性。目前,該縣中草藥種植面積超過了3萬畝。

  甘南縣目前仍有貧困人口29641人。今年,該縣在危房改造、低保擴面、醫療保障、教育助學、養老服務、殘疾救助等6個方面,制定了針對性措施,開展了“1+6”結對幫扶活動,全縣各級幫扶幹部紛紛走進貧困戶家中,與貧困戶親近溝通,解決生産生活問題,實現了真正的對接幫扶全覆蓋。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