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訊(記者 王甲鑄)43歲的屈萬平坐在輪椅上,手裏的手機不斷發出消息提示音,那是通過微信向他購買蘋果的客戶。他一邊和記者聊著天,一邊熟練的回復著,臉上始終帶著笑。很難想象,這個身高只有1米1的“玻璃人”,在過往的20多年裏,獨自支撐著一個苦難的家庭。
支撐著屈萬平的除了他自己的堅強和樂觀,還有黨和政府“一個都不能少”的扶貧政策和決心。
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省唐山市考察,他説中國有幾千萬殘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今年2月1日至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強調,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屈萬平所在的陜西洛川縣,位於陜北高原,縣域大部分地區垣面廣闊,土層深厚,所種植的洛川蘋果享譽世界,但在洛河及各支流密布的洛河峽谷一帶,則溝壑縱橫,土地貧瘠,相對於垣面上的近些年紛紛買房買車的果農,這裡的貧困戶更多,脫貧也更難。
屈萬平的貧困一方面源於自身特殊的家庭情況,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他家所在的彌家河村就位於條件較差的洛河峽谷的川道裏。
8個月大的時候,屈萬平第一次骨折。“非常頻繁,10歲到15歲這個階段,我基本是在炕上度過的,家裏窮,骨折了也不去醫院,只能硬抗著。”屈萬平説,也因此,他從2年級開始就只能輟學在家。
“尤其是20歲時家庭的變故,太不幸了,我嫂子難産去世,我哥性格本來就孤僻,大腦受了刺激,得了精神病,特別嚴重。對我打擊非常大,我要照顧我哥、兩個侄女以及身體每況愈下的父母。那個時候的困難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艱難的很。”屈萬平説。
在親人的資助下,屈萬平蓋起了一間小賣鋪,銷售一些日用品以補貼家用,一年下來,最高能掙到三、四千元。但是卻依然無法維持每年昂貴的醫藥費用。為此,堅強的屈萬平先後嘗試了養蝎子、配鑰匙來貼補家用。
39歲時屈萬平又一次骨折,這次他決定前往北京看病,“我想無論如何都要看好病,因為我要撐家呢。”當時是2013年,一次屈萬平在北京王府井看到街邊有賣蘋果的攤販,牌子上寫著洛川蘋果。“那賣的根本就不是洛川蘋果,當時我就想怎麼能把正宗的洛川蘋果發到北京去呢?起碼能掙些錢。”屈萬平説。
鄉親們在果園採摘蘋果(圖片由洛川縣委宣傳部提供)
2014年,在朋友的幫助鼓勵下,2年級輟學卻自學了初中課程的屈萬平做起了微商,在微信上賣起了洛川蘋果。他給自己的微信取名叫“生命力”。
而命運也終於從這一刻開始垂親這個不肯認輸的男人和苦難的家庭。
2014年12月1日,那一天屈萬平在微信上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一萬元的單子,忙著發貨下單,加上興奮,他一夜未眠。
不僅僅是微商,2015年,得益於當地政府“互聯網+洛川蘋果”模式,一家農村淘寶店也在屈萬平的家里落戶,幫助社區居民代銷代購,並在蘋果銷售淡季引入其他陜北特産,屈萬平的電商生意一步步走入正軌,並逐漸擴大。如今,他的年收入已經從之前的一年三、四千元提升到三、四萬元。“這就是天上地下的差別,”屈萬平説,他再也不用為家裏人的醫藥費發愁了。
屈萬平的生活環境也在2015年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讓洛河峽谷的貧困戶早日脫貧,洛川縣委縣政府實施的洛河峽谷地帶群眾整體搬遷工程,在這一年讓他和家人住進了鎮上統一安置的寬敞明亮的樓房。
屈萬平的脫貧脫困之路,和洛川當地的蘋果産業扶貧、搬遷扶貧政策息息相關。
洛川是陜西蘋果的發源地,全縣64萬畝耕地中有51萬畝種植蘋果,2015年全縣蘋果總收入超過5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12987元。
按照“三年脫貧、五年小康”的總目標,洛川縣委縣政府確定了以果畜為主的産業扶貧,以洛河峽谷地帶為主的搬遷扶貧、電商扶貧、勞務扶貧等多種政策辦法,力爭到2017年全部實現脫貧。産業扶貧方面,截至2016年6月底,全縣貧困戶新建果園403戶1615畝,果園提升1258戶1678畝;同時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目前已經有45家企業帶動貧困戶630戶;蘋果電商方面,殘疾貧困戶就有148家。同樣截至去年年底,洛川已搬遷洛河峽谷地帶貧困群眾1838戶,並通過勞務公司安排他們到蘋果園打工、發展蘋果電商等多種方式就業,並增收致富。
很顯然,屈萬平就是洛川蘋果産業扶貧中最普通也較特殊的那一個。
“我從小鍛鍊,現在每天都在屋裏堅持走路。和我一樣病的人,很多人根本無法走路,就是因為不鍛鍊。”他説,人只要努力,就會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