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鄉村遊”帶動百姓奔小康 成為館陶的富民産業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6年07月20日 11:0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訊(記者 徐輝)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壽東村,一個省級貧困縣裏的貧困村,沒山沒水沒資源。2014年,該村188戶,近一半是貧困戶。

  兩年間,壽東村成為遠近聞名、觀者絡繹不絕的糧畫小鎮,“中國十大最美鄉村”。

  美麗的環境吸引來四方遊客,絡繹不絕的遊客讓當地百姓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從“臟亂差”到中國十大美麗鄉村

壽東村

壽東村

  壽東村沒山、缺水、沒資源,全村188戶,91戶是貧困戶。2014年,該村人均收入7000元左右。

  説起壽東村之前的情景,村支部書記張付仁用“臟亂差”來形容。“一下雨衚同都是泥,到了晚上漆黑一片,垃圾隨處倒。”

  從2014年開始的兩年裏,壽東村百姓踏上了致富的“快車道”。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5萬元,今年達到2萬元。

  讓一個省級貧困村“火箭式”翻身的助推劑是“空降”的糧畫産業。

  2014年3月,當地一家糧畫企業搬到了壽東村。如今,壽東及周邊村80多名工人在為該企業做糧畫。“做得好的每月能掙2000元錢,還能照顧老人、看孩子,比出去打工強多了。”張付仁説。

  借助糧畫産業,壽東村全力打造糧畫小鎮,1000多萬元政府投入撬動了3000多萬元社會資本,讓壽東村從臟亂差的貧困村破繭成蝶。

  2015年,壽東村獲得中央電視臺評選的“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成為河北省依託美麗鄉村打造的首個3A級景區。

  如今,走在壽東村的大街上,當初的臟亂差不見了,代之是整潔的馬路兩側清水潺潺、綠樹紅花;葡萄長廊、七色長廊,一個小巷一種韻味;咖啡屋、豆腐坊、客棧、主題餐廳、微電影工作室,世界手工畫展,各有各的風情,遊客紛至沓來。

  通過土地入股糧畫企業、辦旅遊合作社、路側街邊設廣告牌等方式,壽東村集體收入也直線上升。“別的不説,我們村邊的停車場預計今年就能收入二三十萬元,全年集體收入差不多能破百萬元。”張付仁説。

  “鄉村遊”成為館陶的一個富民産業

壽東村大街上的特色咖啡屋

壽東村大街上的特色咖啡屋

  最初的規劃,鄉村旅遊是館陶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副産品,但是卻給館陶農民帶來了意外驚喜。

  2015年國慶長假期間,館陶縣5個特色小鎮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4.8萬人,實現旅遊總收入1000余萬元。“鄉村遊”這個副産品正在成為館陶的一個富民産業。

  今年38歲的陳張凱,是土生土長的壽東村人。小學畢業後,他和其他輟學的小夥伴一樣選擇外出務工。

  村子變美了,遊客來了。

  2014年,在外做了多年廚師的陳張凱看到了機會,決定返鄉開農家樂。如今每年收入十幾萬,陳張凱一家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壽東村村民陳樹學介紹,春節期間僅半個月,村裏來了幾十萬遊客,他在村裏賣糖葫蘆就掙了3萬多。“現在賣涼皮、燒餅每月也能掙將近上萬元。”

  “沒有經濟做‘底子’,美麗鄉村就是過眼煙雲,難以持久。”館陶政府縣長孟凡雄説,傳統種植養殖不足以支撐,需要發展特色産業。

  館陶縣挖掘産業特色,在把特色農業種養殖做大的基礎上,與旅遊相結合,打造了以黃瓜産業為主導的“黃瓜小鎮”等16個特色小鎮。

  以這些具有文化旅遊賣點的精品村為節點,把美麗鄉村串聯成一條能夠“一日遊、兩日遊”的鄉村特色旅遊線路,並積極爭取納入全市、省級美麗鄉村旅遊線路。

  2020年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館陶縣走出了一條“美麗鄉村+旅遊”的新路子。館陶這個以農業為主的典型貧困縣一下子變成了鄉村旅遊示範縣。今年春節開放的五個小鎮,接待遊客人數達74.5萬人次,綜合收入4600萬元。

  館陶經驗被稱為“低成本、可複製、能推廣、可持續”的美麗鄉村建設典範。

  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該縣大力實施“262”工程,即全縣277個村,按20%、60%、20%的比例和不同建設任務分為五星、四星、三星三個級別,分類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

  到2020年,基本建成五星級美麗鄉村50個,四星級美麗鄉村177個,三星級美麗鄉村50個,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