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江西新餘:光伏精準扶貧 “陽光”照亮“脫貧路”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6年07月18日 17:4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餘市是國家新能源科技示範城和分佈式光伏發電應用示範區。(記者 袁育堃 周亮攝)

  新餘市是國家新能源科技示範城和分佈式光伏發電應用示範區。(記者 袁育堃 周亮攝)

  央視網訊(記者 袁育堃)近日,記者在省級貧困村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洞村鄉程家坊村採訪時看到,當地的幾位村民正忙著擦拭房頂上的光伏設備。該村光伏扶貧發電站裝機容量為39.78千瓦時,年發電量達42189度,預計年收益達4.9萬元。

  這是新餘探索光伏精準扶貧路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江西省新餘市立足精準産業扶貧,以35個貧困村為主戰場,整合光伏扶貧資金5590萬元,在全省率先實施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項目,以增強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脫貧。

  目前,該市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達900兆瓦,已並網發電近200兆瓦,惠及群眾近10萬人。

  近年來,新餘市啟動光伏發電應用專項規劃,加大能源供給側改革,因地制宜發展“漁光互補”、“農光互補”和“林光互補”模式光伏發電項目。(記者 袁育堃 周亮攝)

  近年來,新餘市啟動光伏發電應用專項規劃,加大能源供給側改革,因地制宜發展“漁光互補”、“農光互補”和“林光互補”模式光伏發電項目。(記者 袁育堃 周亮攝)

  新餘市是國家新能源科技示範城和分佈式光伏發電應用示範區,在光伏發電指標、政策等方面優勢明顯。尤其是近年來,光伏推廣應用勢頭強勁。市委、政府高度重視産業扶貧工作,借助光伏産業這一優勢,將光伏電站確定為當前扶貧增收的主渠道,並籌集建站財政資金5590萬元,採取購建、自建兩種方式,在分宜縣、渝水區、高新區、仙女湖區啟動4個總規模6.99兆瓦的光伏扶貧電站項目。

  “選擇好一個能結合本地特色、適合本地發展,能夠為貧困村貧困群眾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的産業,是抓好産業扶貧工作的前提。”    新餘市委書記劉捷説。

  在探索光伏精準扶貧的新模式中,新餘市在全省率先實施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項目,提升扶貧“造血功能”。通過政府企業雙補助、“公司+農戶”等方式,建設漁光互補、農光互補、林光互補、屋頂光伏發電等模式,增強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脫貧。

  “光伏扶貧為貧困村和貧困群眾開闢了穩定的增收渠道,照亮全市貧困村和貧困群眾的脫貧路。”市扶貧和移民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餘市瞄準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將電站收益精準“滴灌”到農村“無勞力、無資金、無穩定收入來源”的特困貧困戶和貧困村裏。

  夕陽下的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陸輝電子7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電站顯得格外壯觀。(記者 袁育堃 周亮攝)

  夕陽下的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陸輝電子7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電站顯得格外壯觀。(記者 袁育堃 周亮攝)

  據介紹,電站收益進入專項扶貧基金賬戶後,扶貧部門統籌考慮轄區內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需求,進行合理分配。前5年,收益的50%用於對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生活補助、醫療救助、入學幫扶等,50%作為貧困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公益事業等。5年後,收益全部用於幫扶“三無”特困貧困戶。

  目前,分宜電站項目和渝水電站項目每月純收入約50萬元,每月為每戶“三無”特困貧困戶增收近百元。新餘有8.68萬人因此受益,其中特困貧困人口受益近3000人。預計高新電站和仙女湖電站項目並網發電後,總受益人近10萬。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