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脫貧決勝看隴原】電商扶貧——一個隴南縣城的逆襲之路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6年07月04日 12:0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11

  央視網訊(記者 王小英)每天早上吵醒陳瑞的,不是鬧鐘,而是淘寶或微信消息。

  他是隴南師專電子商務學院的大一學生,也是一名電商,在網上賣家鄉隴南的土特産。

  “從零開始,除了押金,幾乎是零成本,生活費肯定是夠了,每天生活也非常充實”,陳瑞謙虛地形容做電商半年來的收穫。

  陳瑞口中的零成本,是因為學校和當地電商協會合作,在學校設立了線下體驗店,下單後直接從體驗店拿貨就可以,保證産品質量,無庫存壓力,同時當地郵政部門也在學校設立了網點,拿貨包裝發貨基本可以一氣呵成。

  跟他一樣,全班44人,幾乎每個人都開網店,或組成團隊開網店。

  2013年起,電商像一陣風,吹進了甘肅隴南。為了培養農村電商人才,隴南師專加挂了“隴南電子商務職業學院”牌子,隴南師專成為了甘肅省唯一一所為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專門成立“電子商務學院”的高校。

  電商風吹到隴南時,陳瑞還在上高中,“那會兒就想做電商”,陳瑞的家在隴南市武都區磨壩藏族鄉,當地有中藥材、花椒、土蜂蜜等。

  “家鄉的土特産基本是等人來收購,價格被壓得很低”,陳瑞舉例,自家做的土蜂蜜,收購價格一般是一斤35元,但網上銷售多數能賣到70元,差距非常大。

  “學生進校後,除了開店累積經驗外,最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的品牌意識。”電商學院老師梁玨菲告訴記者,除了理論知識外,他們會教給學生如何設計産品包裝、産品LOGO,還設有專門的攝影棚供學生練習拍照。

  據了解,隴南電商學院集教學、科研、實訓、運營于一體,有專兼結合的電商教師79人。

  梁玨菲展示學生的網店設計作品。

  梁玨菲展示學生的網店設計作品。

  “我們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拍照設計頁面。”在梁玨菲看來,最重要的是學好技能,為學生家鄉培養電商苗子。

  在此前的2016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電商扶貧分論壇上,多位發展農村電商的人士就表示,發展農村電商需要有品牌意識,形成完整的産業鏈。

  此外,隴南電商學院正承擔著甘肅省最大的農村電商培訓項目——甘肅省委組織部舉辦的全省“萬名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工程”。按照方案,甘肅省現有的5000名大學生村官分三年到電商學院輪訓一遍,這將為全省農村電商發展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根據當地的反饋情況,受訓的大學生村官返崗後在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比如,第三期培訓學員、定西市渭源縣北寨鎮大學生村官常小龍已幫助13個行政村建成網店52家;第四期學員、平涼市靜寧縣治平鄉大學生村官王毅成功地將“靜寧蘋果”嫁接在互聯網上,截止2016年4月底,通過互聯網銷售蘋果已達4噸。

  電商學院所在地甘肅成縣,作為最早在隴南先行試點電子商務的縣,中國西部第一個和阿裏巴巴簽訂合作協議的縣,電商扶貧也走出了新路子,2015年成縣貧困人口由2014年末的4.24萬人減少到2.97萬人,減貧1.27萬人,減貧率29.9%。

  成縣副縣長楊敬告訴記者,發展電商扶貧對於貧困地區最大的作用在於既改變了當地老百姓的思想觀念,又倒逼本地特色産業的發展,還可倒逼當地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和調整。

  目前成縣共開辦網店902家,電商企業22家,創辦電商平臺8個,形成了以農産品電商、旅遊電商、文化産品電商、本地生活服務類電商業態為主的農村電商發展格局,累計電商銷售額4.89億元。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