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貴州精準扶貧五部曲之山區扶貧插上“隱形的翅膀”

中國新聞來源:千龍網 2016年05月20日 16:2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千龍網記者通過一週的時間,深入到貴州六盤水、遵義、安順、畢節、銅仁、黔東南等貴州脫貧攻堅的典型地區,進行實地採訪和體驗,與群眾打成一片,傾聽群眾的心裏話,用心發現基層群眾身上向上向善、艱苦奮鬥的精神。千龍網記者將以講述一系列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開拓奮進的新實踐、新成就,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新理念、新思想對實踐的巨大指引作用。

  在沒有通網絡之前,貴州遵義花茂村土陶工藝傳承人母先剛和母先才兩兄弟手工製作的罈罈罐罐,即便是賣50元一個,也會常常陷入“制陶易、賣陶難”的困境;而網絡進村之後,電子商務成為一雙“隱形的翅膀”,讓母氏兄弟的土陶展“翅”再飛,土罐價格飆升到200元一個,甚至毫不費力地超越了花茂村土陶昔日作為茅臺酒瓶子的輝煌時期,村民迅速脫貧致富……

  而在銅仁市江口縣雲舍村,土家族村民通過電商還把意大利洋廚師請進了千年古村來為老人做壽宴,讓92歲老人既大開眼界,又大開洋葷……江口縣通過電商扶貧有效解決了全縣山區農民“買難、買貴”的問題,降低了當地農民的生産、生活成本,還調整了農村産業結構,表現出非凡的“鏈結力”。

  電商“接二連三”扶貧在貴州已經趨於常態。貴州省2016年重點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産業推進行動和電商扶貧等一系列扶貧推進政策,對貧困家庭開設網店給予網絡資費補助、小額信貸的支持政策,實現所有貧困村扶貧專業合作社全覆蓋,通過産業幫扶脫貧63萬人。

  昔日茅臺酒瓶子借助“隱形的翅膀”展“翅”再飛

  現年38歲的母先剛是貴州省遵義市花茂村土陶工藝傳承人之一。日前,母先剛告訴千龍網記者,他全家5口人,他家祖傳了5代的陶藝至今已經有140多年曆史。在花茂村沒有開發旅遊之前,幾乎沒有遊客光顧他的陶藝製品,他做的罈罈罐罐,一年到頭也就是鄰里街坊買幾個壇子,而且價格非常便宜,當時一年賣壇子的收入也就1000多元。

  母先剛詳細介紹説,他家祖傳的土陶製作工藝始於清代光緒年間,陶藝産品主要為油罐、鹽罐、坦缽、缸缽、盬子等陶罐系列,大約有幾百個品種。這些土陶材料是當地的白泥。從白泥到成品,要經過制陶泥、做毛坯、上釉、燒制幾道工序,所有的産品完全是手工製作,沒有模型,因此,每一個土陶都是世界唯一的産品。

  到了20世紀60年代,花茂村曾經組建花茂陶瓷廠,專門為遵義市各酒廠生産酒瓶子,特別是為貴州茅臺酒廠生産酒缸、酒瓶、酒罈等器具,當時的花茂村白泥組家家戶戶都以制土陶為生,土陶産品生産達到鼎盛時期。1955年,花茂村有陶瓷作坊56家;1956年,花茂村又成立了花茂紅陶社;到了20世紀90年代,由於土陶製作工藝粗糙、成本高,不能滿足市場發展需求,供需嚴重脫節,導致花茂村土陶作坊逐漸蕭條,許多以此為生的農民都紛紛放棄了土陶。

  母先剛和哥哥母先才、以及父親母光榮一家人,一邊種地,一邊制陶,始終堅守祖輩創造的這個“瓷器活”。如今,花茂村土陶工藝已被列為遵義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全村有100多名技藝高超的制陶高人。母先剛和母先才兩兄弟雖然也成為土陶工藝傳承人之一,但是,這兩兄弟仍然陷入“制陶易、賣陶難”的困境,一個陶罐的價格十分低廉——50元左右,花茂陶器也舉步維艱……

  “互聯網在實現精準脫貧、鞏固脫貧成果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花茂村第一書記周成軍對千龍網記者介紹説,自從該村接通了互聯網後,全村實現WIFI全覆蓋,村民可免費使用無線網絡。2015年9月,“花茂農村青年電商運營中心”正式成立,推出了“鄉親淘”,這給母氏兄弟的土陶藝帶來了一個歷史性的轉機。

  在花茂農村青年電商運營中心的貨架上,千龍網記者看到了母氏兄弟的土陶藝作品,價格均在200元以上,陶藝作品上面附有二維碼,遊客挑中産品後掃一掃即可下單。負責該中心“鄉親淘”運營的陳端經理告訴千龍網記者,“鄉親淘”主要是發掘當地農特産以及推廣地方旅遊,同時為老百姓提供農産品代銷及商品代購服務。隨著電商變現越來越快,母氏兄弟和其他村民們也越來越依賴“鄉親淘”所帶來的收益。

  “我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搭上電商平臺後,這些土罐罐可以賣這麼多、賣那麼遠。”母先才告訴千龍網記者,他們製作的土陶工藝品通過“鄉親淘”銷量增加了三分之一,到現在他家盬子的訂單已接近1000個,而下訂單的不僅有山東、新疆、雲南等國內的一些飯店和收藏者,還有日本、新加坡等國外的一些客戶。

  根據母先才和母先剛兩兄弟給千龍網記者的自述,他們的年收入加起來約有120多萬元,純利潤共有40多萬元。歷經140多年風雨滄桑的祖傳土陶工藝,終於通過電商平臺,在他們兄弟倆這代人的手中大放異彩。兄弟二人致富後,在花茂村修建了高大漂亮的樓房,開設了陶藝體驗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6月16日來花茂村視察時也饒有興趣專門來看母氏陶藝……

  “花茂的陶藝已經名聲在外,除了燒制傳統的罈罈罐罐外,已經逐漸開始轉型製作工藝品,並借助幾家農村電商平臺對外銷售。”周成軍告訴千龍網記者,2016年,花茂村7戶村民自籌資金70多萬元,建立土陶專業合作社,200來位掌握土陶製作技藝的當地農民能在家門口重操舊業,而其中一部分貧困人口也會因此脫貧致富。

  洋廚子進貧困村為老人做壽宴凸顯電商“鏈結力”

  在巍峨秀麗的梵凈山下,坐落著一個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這就是被譽為“中國土家第一村”的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太平鎮雲舍村。千百年來,雲舍村的土家族一直保留著古樸的風情習俗。時光荏苒,2015年,雲舍村發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

  2015年的一天,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雲舍村一位土家族媳婦為給92歲的公公慶祝壽辰,她在“村淘”服務站訂購了一桌意大利餐。隨即,阿裏集團立即協調商家派來3名洋大廚,他們在當天現身雲舍村現場製作意大利餐,讓老人既大開眼界,又大開洋葷。

  日前,江口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何興榮告訴千龍網記者,根據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部署和省、市“大數據、大扶貧”兩大戰略行動,江口縣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互聯網+農業+精準扶貧”和“互聯網+旅遊”的戰略思路。力爭通過兩年時間,把江口縣打造成為“全國電商扶貧示範縣”和“全國智慧旅遊示範縣”。

  “我們主要從3個方面狠抓落實,一是把農村電商作為推進農旅結合、實現農業‘接二連三’的有力抓手。”何興榮解釋説,江口是個農業縣,也是一個旅遊縣,處處是景,聞名遐邇的佛教名山梵凈山座落縣境西北,在銅仁市全域旅遊發展中,承擔著提速領跑的重要責任。

  近年來,江口縣實施“以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帶動農業現代化、工業新型化、城市園林化”發展戰略,堅持“農業圍繞旅遊調整結構,工業圍繞旅遊開發産品,城市圍繞旅遊優化服務”,積極推進“工農互動,農旅結合”,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江口全縣已經建成農業公園1個、農業觀光園2個、民族風情寨3個、農家樂225家,解決農村就業20000多人,帶動3000多戶20000多人脫貧。

  結合産業基礎,江口縣引入農村淘寶、郵樂購、為米網、供銷社貴農網等電商和大數據平臺,對內“鏈結”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業園區、工業企業,對外“鏈結”市場和消費者,以此更有效地推進了産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避免了農業盲目跟風和工業産能過剩。

  “二是把農村電商作為推進精準扶貧、實現同步小康的重要手段。”何興榮介紹説,這樣一方面通過發展農村電商,有效解決“買難、買貴”問題,降低當地農民的生産、生活成本。目前,江口全縣已建成農村電商服務站58個,實現鄉鎮街道100%覆蓋和新政村40%的覆蓋,惠及人口18.6萬人,每月為老百姓代購400萬元以上,可節約成本40余萬元。另一方面通過發展農村電商,有效解決“難賣、賤賣”問題,積極引導全縣70余家工農企業、專業合作社、旅遊景區賓館酒店,進入淘寶網、為米網和電商雲等網絡平臺展銷。2015年,江口縣農特産品和工業品線上交易額近7000萬元,佔全縣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10%,實現了江口縣農村電商的良好開局。

  “三是把農村電商作為召喚人才回歸、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效途徑。”何興榮指出,江口縣通過發展農村電商,幫助貧困戶和返鄉農民工參與電商創業就業,解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自從農村電商工作開展以來,江口縣有2500多名在外青年報名到綜合服務站創業,有150人通過了合夥人考核,他們將成為推動農村電商發展的生力軍。

  在2016至2017年兩年內,江口縣將建成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120個,實現村村全覆蓋,培育孵化網商150家、網貨供應商10家,著力推進全縣農特産品全網營銷,實現“上行與下行、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形成城市與農村“信息互聯互通、産品雙向流通”的良好局面。

  此外,江口縣積極鼓勵貧困戶開辦網店,銷售農産品,對暫不具備開辦網店條件的貧困村,鼓勵鄉鎮幹部、大學生村官、未就業大學生和貧困村在校大學生以及致富能人,在鄉鎮服務站、縣服務中心開設扶貧網店,代銷農特産品。

  信息高速公路通進山區農村電商扶貧“接二連三”

  俗話説:“要致富先修路。”在貴州各地山區採訪期間,千龍網記者發現,貴州各地不僅通過交通扶貧先修看得見的高速公路,以打開山區脫貧的大門,還通過精心打造看不見的信息高速公路,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産業,為山區百姓鋪設致富奔小康之路。

  在貴陽市貴安區大數據産業孵化園,千龍網記者了解到,該産業孵化園主要發展大數據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及基礎信息服務、傳感及智慧終端産品製造、大數據應用服務及大數據技術研發與人才培養五大塊,形成了“産、學、研”一體化全面發展的完整産業鏈,成為富有創業、創新、創意、創造活力的園區。

  自從2014年以來,貴州省委省政府搶抓大數據落戶貴陽機遇,提出打造“大數據+現代高效農業産業+鄉村旅遊”發展戰略,將電子商務作為一項助農增收的抓手,開啟農業“接二連三”新時代。所謂“接二連三”就是指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體現資源優勢、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優勢産業,發展以農産品保鮮、精深加工等為主體的第二産業,發展以農業觀光旅遊、農業物流等為主體的第三産業,加快實現農業“接二連三”,解決貧困農村農特産品賣得掉、賣得快、賣得好的問題,有效帶動農民致富、農業增效、農村發展。

  日前,貴州省扶貧辦主任葉韜給千龍網記者解釋説,電商扶貧是指將電子商務納入扶貧開發工作體系,為貧困群眾創造就業和創業機會,幫助貧困群眾銷售農産品,以電商促市場、以市場帶基地、以基地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一種新型扶貧工作方式。電商扶貧屬生態友好型、環境友好型産業,其成長空間廣闊,潛力巨大,既能培育貧困農村新的經濟增長極,又確保了“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

  根據電商扶貧規劃,貴州將建設一批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服務站和網點,支持和孵化一批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培育一批農村電子商務能人,打造一批適合互聯網銷售的農特産品品牌,健全農村物流快遞配送網絡,提高農特産品的商品轉化率。這些措施也是貴州貧困農村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電商扶貧在貴州已經趨於常態。”葉韜介紹説,2015年10月22日,在貴州電商扶貧現場推進會上,就明確提出將電商平臺企業、物流企業、産品加工企業匯集到“電商扶貧園區”,實現要素聚焦,打造一批電商專業鄉鎮、電商專業村,帶動一批電商特色産業發展,形成電商企業“百花齊放”的局面。

  “電商扶貧園區”的具體做法是由貴州省扶貧辦將安排1億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採取“基礎資金+績效”的方式用於貴州省印江、松桃、碧江、江口、惠水、務川、正安、施秉、興仁、冊亨等10個縣區的電商扶貧試點,每縣將安排1000萬元的扶貧資金,以購買設備及培育人才。目前,貴州專項扶貧資金第一期試點各縣先安排600萬元,第二期通過考核評估,按工作開展情況撥付,以此探索電商扶貧業態、運行程序、發展模式等方面的經驗。

  從2016年起,貴州省將每縣每年培訓電商扶貧人員不少於1000人次,通過縣級電商中心和鄉村站點建設,引導10000戶貧困農戶上網交易,人均增收1000元,通過電商扶貧脫貧40000人;2016年縣級電商中心初步建成並投入使用,電商網點覆蓋50%的貧困村;2017年縣級電商中心各項功能基本具備,電商網點覆蓋90%的貧困村,打造100個國家或省級示範項目1000個特色網店、10000個電子商務服務站,圍繞扶貧産業開發農特産品,打好“貴品”戰略的扶貧戰役,每個縣創建1至3個主打網售産品及若干小品牌。

  此外,貴州省出臺2016年重點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産業推進行動和電商扶貧等一系列扶貧推進政策,對貧困家庭開設網店給予網絡資費補助、小額信貸的支持政策,實現所有貧困村扶貧專業合作社全覆蓋,通過産業幫扶脫貧63萬人。

  “要滿腔熱情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育農村電子商務主體,引進和培育一批骨幹企業、電商創客,大力開展電商職業教育,讓更多企業和年輕人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在一次視察中指出,創新電子商務模式,積極探索線上與線下、境內與境外、傳統與現代等發展模式,推動“黔貨出省”,讓更多特色農産品走出鄉村、走出市場、走出貴州。(文/千龍網記者 于振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