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在邢臺市崗底村,李保國正在給當地農民講授蘋果樹冬剪技術。(資料圖片)
李保國經常驅車奔波于太行山區,汽車對他而言就是另一個家。(資料圖片)
河北新聞網5月3日訊(記者孔思遠)4月10日淩晨,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噩耗很快傳遍了太行山區,老百姓悲痛萬分,許多農民甚至自發設置靈堂為他守靈。在網絡上,上百萬人祭奠他,29萬多網友在手機微信中為他點亮了燭光。
不了解的人會問,李保國是誰?他生前到底做了什麼,為啥老百姓對他的離去如此不捨?近日,記者走訪了保定和邢臺臨城、內丘等李保國曾經生活、工作過的地方,詳細探訪這位被人們稱為“太行新愚公”的大學教授30多年來紮根太行山區的感人事跡。
35年帶動10萬農民脫貧致富
“我是農民的兒子,看不得農民受窮。”這是李保國生前曾經説過的話。
李保國,1958年出生,河北武邑縣人,1981年畢業于河北林業專科學校,一直從事山區林業技術開發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李保國大學畢業後留校當了老師。
上世紀八十年代,河北林學院、河北農大等一批農林院校的教師和科研人員開始走出校門,走向山區,建立産學研三結合基地,李保國的命運也從此時開始與太行山緊緊地聯絡在一起。
當年的太行山,水旱災頻繁,交通不便,三分之二的地區人均收入不足50元。李保國跟課題組的同事們選擇了極度貧困的邢臺市前南峪村作為開發試點,跟石頭山“較起了勁兒”。前南峪村的山體現了太行山的普遍特點:土層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機質少,再加上乾旱少雨,基本上年年種樹不見樹,年年造林不見林。為了摸清當地山區的“脾氣秉性”,解決種樹難題,李保國起早貪黑,跑遍了山上的溝溝坎坎,晚上挑燈夜讀,分析數據,尋求破解之道。
1981年,前南峪村在李保國的指導下開始爆破整地嘗試,1986年,整套爆破整地技術基本形成。又過了4年,整套石質山地爆破整地技術體系歷經近十年孕育,終於破殼而出。李保國提出“聚集土壤,聚集徑流”,這讓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樹木栽植成活率從原來的10%一躍達到了90%。經過十幾年的開發治理,前南峪的溝溝壑壑改變了模樣,山頂洋槐帶帽、山中果樹纏腰、山底梯田抱腳,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之一。
改造完山區又改造丘陵。從1999年開始,在最難開發的太行山乾旱丘陵崗地,李保國和課題組成員選取臨城縣的鳳凰嶺,確立了“聚土集水”的開發策略,選種薄皮核桃,用10年時間形成了配套的優質薄皮核桃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體系。過去草都長不好的荒崗禿嶺成了“花果山”,長出了全國馳名的可以像吃花生一樣捏著吃的“綠嶺”薄皮核桃。
紮根太行35年,他每年在山裏“務農”的時間超過200天,先後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多個全國知名品牌,示範推廣總面積達到了1080萬畝,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累計增加農業産值35.3億元,實現山區農民增收28.5億元,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農民和博士都能成為他的學生
“把自己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自己”,這是李保國生前經常挂在嘴邊的話。
4月12日,李保國教授的遺體告別儀式在保定殯儀館舉行。李老師帶過的69名碩士生、博士生幾乎全部到場,學生們一起跪下,送別恩師。
張雪梅是李保國教授的博士生,也是他的科研助手,兩人相識已經17年了。張雪梅説:“李老師既是工作中的楷模,也是生活中的父輩。他工作上非常嚴厲,但在生活中對我們非常關心。”有一次,李保國帶著學生在邢臺縣崗底村進行果樹的春季環剝,張雪梅在剝樹時不小心被環剝刀劃傷了手腕,鮮血直流。李保國看到後非常著急,捂住張雪梅的傷口就去找村裏的醫生。
而在學生陳利英的眼裏,李保國愛護果樹勝過愛護他自己。陳利英回憶,2003年夏天,李保國在臨城縣進行人工干預實驗時,天降大雨。李保國立刻為核桃新苗打起了傘,而自己卻淋在大雨中。“李老師要求我們上樹剪枝必須穿軟底鞋,他怕傷著果樹。”陳利英説。
孫萌是一名80後在讀博士,也是李保國教授生前帶的最後一名博士生。她對記者説:“李老師身體一直不太好,今年過完年,情況就變得更糟糕了,每天只吃鹹菜和饅頭,沾一點葷腥就想吐,我們都勸李老師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可是他總説工作忙,沒時間。”
除了在教室裏教過的這些學生,太行山千千萬萬的果農也是李保國的學生。30多年來,李保國推廣了36項標準化林業技術,舉辦了培訓班800余次,培訓人員9萬餘人(次)。
內丘縣崗底村村民韓振江就是李保國的農民學生中的一位。韓振江説:“李老師每次來村裏指導技術,都是在果園裏手把手地教,教一次不會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從來沒有不耐煩過,我們能過上現在的日子都得感謝李老師。” 現在韓振江一家人種植了700多棵蘋果樹,去年純收入20余萬元。
李保國教授不僅是太行山上的科技財神,他還手把手為山區培養了一批“財神”!因為有了李教授手把手的“傳、幫、帶”,目前,崗底村已有191名果農獲得農業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初、中級果樹工證書。
妻子郭素萍:我們將繼續他未完成的事業
李保國的妻子郭素萍也從事林業課題研究,她與丈夫已經在太行山區並肩奮鬥了30餘年。
郭素萍説,李保國是從農村出來的,深知農民生活的艱辛,他希望把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為農民增收,改變農民的生活條件。他這麼多年主要工作都是在山裏進行的,從事的課題研究也都是圍繞著如何讓山區農民脫貧致富來開展。“我覺得讓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就是他的理想,他也為了完成這個理想奮鬥了一生。”郭素萍説。
其實,早在2007年李保國就被查出患有心臟病,醫生建議他進行搭橋手術。但是果樹一直在生長,李保國根本放不下手頭的工作,一直以吃藥的方式進行保守治療。郭素萍説:“他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所以他一直想著多幹一點,讓更多的農民富起來,過上好日子。”
郭素萍表示,雖然李保國教授走了,但是他沒有幹完的事業,課題組將繼續下去,以前安排的任務該怎麼完成就怎麼完成,盡全力把這些事做好,讓他走得安心,讓太行山區變得更美,讓太行山人民變得更富裕。
在李保國教授家裏的書櫃上,一個壓膜封存的葉子標本已經放了很多年,在標本旁可以清晰地看到兩行字——拼將一死酬知己,裁紅剪綠任由之。
點擊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