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專家看博鰲】中國動力領航亞洲新未來

中國新聞法制網 2016年03月25日 19:3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3月24日,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開幕式在海南博鰲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開幕式併發表題為“共繪充滿活力的亞洲新願景”的主旨演講。李克強總理的講話立足中國、輻射亞洲、放眼世界,用中國理念、信心和方案為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前,在世界經濟復蘇步伐放緩的背景下,亞洲的經濟增速也有所放緩,但亞洲仍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區。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亞洲的經濟增速依然高於全球,經濟總量佔世界的比重仍在提升,貿易規模佔世界貿易的份額已升至1/3左右。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在推動亞洲經濟未來發展的進程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經濟總量達到67.7萬億元,超過10萬億美元,佔亞洲經濟總量的四成以上。可以説,亞洲經濟能否獲得持久動力,主要看中國這一引擎的推動力。對此,李克強總理的講話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首先,中國經濟擁有多種動力源,增長潛力巨大。目前來看,中國經濟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動力源:一是改革開放。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全面深化改革作為驅動力、凝聚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歷史經驗證明,只要改革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就會持續前行。隨著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以及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的繼續推進,將營造更加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從而激發億萬人的創造力。二是調整結構。結構調整是經濟轉型的關鍵。通過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改造和提升傳統動能,中國經濟將形成發展的“雙引擎”。三是改善民生。民生改善帶來的就業增加也會促進消費,有效拉動經濟增長。

  其次,中國經濟的升級發展為亞洲經濟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中國經濟的升級發展,不僅是自身的發展與提高,也給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創造了新的機遇。作為亞洲國家中的一員,中國市場的開放將首先面向亞洲國家,中國的發展將首先惠及亞洲國家。2016年是中國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由此中國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未來5年,中國經濟將保持6.5%以上的增速,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6000億美元,並將實施數百項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中國還實施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培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促進以拉薩為中心、以喀什為中心的城市圈發展,實現城市群一體化高效發展。中國的發展過程是開放的、共享的,中國歡迎亞洲各國搭乘中國經濟的“快車”、“便車”。

  最後,中國引領的區域經濟合作為亞洲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2015年3月,中國政府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並將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2015年,“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佔中國對外貿易份額達到四分之一;中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較上年增長18.2%;中國承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78.3億美元,執行金額121.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2.6%和23.4%。截至2015年底,中國投資建設了50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承包工程項目突破3000個。“一帶一路”已成為區域合作的綜合平臺,將為亞洲經濟發展帶來持久動力。與此同時,中國還倡議建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推動“清邁倡議”多邊化。這些新的區域合作平臺都將成為亞洲經濟穩定續航的保障力量。

  總之,中國總體上仍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內需有空間,發展有韌性,創新有手段,中國經濟長期看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仍擁有推動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並將繼續引領亞洲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副主任 法制網特約評論員 徐秀軍)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