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90後村官幫村民吆喝賣山貨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1月13日 10:0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小英)2015年冬天,甘肅成縣的大山裏,劉蓓站在村委會門口,望著村口的百年老樹。陽光下,高高挂在枝頭的柿子,像小燈籠點綴著藍天,格外鮮艷。

 

  一個冬天過去了,劉蓓眼見枝頭的柿子慢慢掉落,心想,為何外面人心心唸唸想吃到的,在這裡就這麼浪費了。村裏的老人告訴他,原本在村裏很難見到挂在枝頭的柿子,因為家家都會做柿餅,只是後來不做了。這提醒了劉蓓:為什麼不開個淘寶店,幫村民賣山貨呢?

 

  於是,在做好一名大學生村官的同時,劉蓓還成為了一名淘寶店主,幫村民出售農産品。經過一年的努力,如今她所在的村子已經成為縣上的電商扶貧示範點。望著村口的柿子樹,劉蓓説,明年讓村民再多做點,能多賺點肯定更好。

 

 

  不會賣特産的助理不是好村官

 

  在湖南上大學時,劉蓓見過同學幫老家出售土特産,她很羨慕,“就覺得南方物産豐富,不像自己西北的老家。”

 

  2014年大學畢業,2015年8月劉蓓成為甘肅省成縣鐔河鄉土蒿坪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第一次入戶調查,就讓劉蓓很意外。

 

  這裡地處深山,位置偏遠,村民還保留著傳統的趕集習慣,很多人家裏都有核桃等土特産,但卻賣不上好價錢。

 

  “隴南有不少人都在弄農村電商,我也想試試,看看能不能幫他們賣出去”,從此入戶調查的時候劉蓓留了個心眼,全村199戶農戶家中,哪些人家有什麼土特産,她也摸清了。

  

土蒿坪村幾乎家家都有柿子樹,但因為賣不上好價錢,冬季很多柿子還挂在枝頭。

土蒿坪村幾乎家家都有柿子樹,但因為賣不上好價錢,冬季很多柿子還挂在枝頭。

  2015年11月,她的店舖“成縣土生土長土特産店”開張了,主要出售核桃、木耳、蜂蜜等。

 

  “名字是有點土,不過土到底就不土了,質樸嘛”,每次介紹店名,這個90後女孩總會捂嘴笑一下,利用大學學設計的優勢,她細心排版處理,店舖看起來卻一點兒都不土。

 

 

  不幫忙吆喝的家屬不是好家屬

 

  一陣鼓搗,店舖倒是開張了,但怎麼把東西賣出去,卻是個難題。

 

  店舖開了好幾天,無人光顧。劉蓓急了,本來説好的農戶擔心出問題,將核桃等出售給前來收購的人。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劉蓓只得自掏腰包,以高於收購價的價格先將産品收購了,隨後自己網購包裝盒等,給同學、朋友寄過去,讓他們先試吃,幫她推廣。

 

劉蓓現場向村民演示淘寶網店,解釋怎麼通過網絡把東西賣出去。

劉蓓現場向村民演示淘寶網店,解釋怎麼通過網絡把東西賣出去。

  因為土蒿坪村距離縣城太遠,發快遞不方便,劉蓓甚至將收購來的産品先帶回老家成縣小川鎮,讓家裏人幫忙代發快遞。

 

  同學、朋友、老鄉外,正在讀研的男朋友小段更是成了店舖的代言人,“我寄過去一些土特産,讓他周圍的同學、老師都嘗嘗,如果不錯就幫忙推廣一下”。

 

  “那會兒真的是把能聯絡的朋友都聯絡了,希望他們先嘗嘗,給個評價”,劉蓓感嘆,估計不耐煩的朋友都想把她拉黑了。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同學、朋友、老鄉的幫助下,陸續有顧客前來光顧小店,不少人也成了常客。

 

  此後,每次店舖準備上新的産品,劉蓓就會給老顧客寄試吃樣品,“辦法是笨了點,但有用”。

 

  一番折騰,開店半年多時間內,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店舖沒賺錢甚至有點虧本,“我媽勸我説,別折騰了,每次回家都大包小包,全家都忙活這個店舖了”,但劉蓓覺得挺值的,“能夠幫助村民把農産品賣出去,多增加點收入,我挺自豪的”。

 

  2016年雙十一,當天共有一百多個訂單,對劉蓓來説在,這已經不少了,“小店運營時間不久嘛,農村電商比較多,覺得已經可以了”。

 

  跟所有淘寶店主一樣,劉蓓最喜歡的便是看到好評。

 

  成縣電商中心主任王潤雪説,在成縣諸多農村電商中,劉蓓開電商時間晚,錯過了前幾年最紅火的時候,但小姑娘認真負責,比較踏實,不浮躁。

 

 

  不會尋找好物的村官不是好店主

 

  店舖慢慢熱鬧起來了,但初次嘗試,一路也是跌跌撞撞。

 

  最先遇到的難題便是包裝。“最初覺得玻璃瓶好看,特地買了玻璃瓶裝蜂蜜”,結果可想而知,到客戶手裏瓶子早碎了。

 

  顧客留言説,“在玻璃碴中沾著吃了點,挺甜的,碎了太可惜”。

 

  劉蓓趕緊給對方道歉、補發,好在顧客能理解,前期購買的玻璃瓶就這麼閒置下來了。

 

  顧客留言,第一次買的蜂蜜沖水不起泡,第二次買的蜂蜜會起泡,劉蓓慌了,趕緊請教有經驗的喬叔,才知道是蜂蜜釀造季節不同造成的。

 

  ……

 

  跟農戶預定的蜂蜜已經賣完了,但有顧客還在下單,聽説距離土蒿坪村50公里外的另一個村子,有養蜂人。為此,她利用休息日,翻山越嶺跑到那邊跟農戶溝通了解,得知因為地方偏僻,對方的蜂蜜都賣不上好價錢。於是一拍即合,在當地人幫助下,她將蜂蜜背回了土蒿坪村。

 

劉蓓準備將村民于亭家的手工掛麵也拿到網上賣。

劉蓓準備將村民于亭家的手工掛麵也拿到網上賣。

  隨著網店出售的東西,如何分辨出好的木耳、核桃、蜂蜜,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駐村幹部喬耀軍過去長期在農村生活,遇到難題劉蓓總來請教“喬叔”,跟她推薦周圍哪有好東西可以出售。

 

  最近她聽説村民于亭家的手工掛麵非常出名,有時都供不應求,她準備了解一下,放到網上賣。

 

  同事、領導知道她平時需要將貨運到鄉鎮或者縣城,每次看到總會問她,是否需要搬東西,“有時候鄉上的領導要去縣城,就問是否需要搭便車,把貨運到縣城去”。

 

 

  不能扶貧的電商不算好電商

 

  做電商,最初是想把山裏的好東西賣出去,如果能幫到村民就更好了。

 

  後來,劉蓓覺得如果能夠扶貧,就更是意外之喜了。

 

  看到好好的柿子沒人加工,她找到村民雷奇星和劉克玉。“雷奇星家是2015年的脫貧戶,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平時就在家附近打零工,做柿餅至少能賺點錢吧”,劉蓓説,幾次上門溝通,對方答應閒的時候會做點。

 

  40多歲的劉克玉一直一個人生活,收入全靠打臨工,是村裏的貧困戶,“剛開始都不敢跟對方打招呼,怕説話不合適”,來了幾次後,劉蓓和其他駐村幹部一起幫他打掃屋子等,熟悉後才跟對方建議,如果冬天沒活幹,就在家做點柿餅,她幫忙賣出去。

 

  初步估算,2016年雷奇星家做了50多斤,劉克玉家做了60多斤甚至更多,“我準備按照一斤8塊錢的價格收購”,劉蓓説,在網上按照13.5元來出售,“主要是包裝和物流成本太高”,等這些降下來後,收購價格就可以更高一點。

 

  “今年主推柿餅,他們也不敢做太多,怕賣不上好價錢”,劉蓓説,如果效果好,明年計劃讓他們多做點。

 

村民劉克玉説,小丫頭很執著,想著法兒讓他增加收入。

 

劉克玉向劉蓓展示剛挂完霜的柿餅。

劉克玉向劉蓓展示剛挂完霜的柿餅。

  網店開辦一年多,這裡已成為成縣電商扶貧的示範點了,劉蓓平時也主要去脫貧戶、貧困戶家中尋找好東西,幫他們增加收入。

 

  “得慢慢來,有些人態度不是很好,就得多溝通”,劉蓓説,如果通過電商,能夠把村民的農産品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再讓村民以更便宜的價格網購生活用品,能省不少錢呢。

 

  主推柿餅後,她有空就去雷奇星和劉克玉家,有時拍拍照片,有時問問進展。她寄過去的試吃樣品已經有了反饋,記者採訪她的當天上午,已經有兩人下單了。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