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安徽:就業“快車”載上貧困農民摘窮帽

中國新聞來源:安徽網絡廣播電視臺 2016年06月15日 17:2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扶貧不扶懶,重在找出路。為了解決貧困農民的就業問題,安徽省正在實施就業脫貧工程,讓貧困農民在家門口打工,用勞動創造財富。

  銅陵市樅陽縣裕豐村的葡萄種植大棚裏現在是熱鬧非凡,再過一段時間,今年的第一季葡萄就要迎來豐收了,一直在這個基地裏務工的貧困農民汪保全滿是期待。老汪今年50多了,因為年紀大,幹不了體力活。加上還要和老伴照顧小孫子,以前只能在自家的兩畝地裏種種莊稼,全年的收入不過一、兩千塊錢。

  但從去年開始,因為村裏的扶貧産業項目葡萄種植基地建立起來了,村子裏的其他貧困戶在扶貧工作隊的安排下,不但流轉了土地,還優先在基地裏實現了就業。汪保全對記者説:“在門口做活能照顧家務,收入提高了,一年拿到萬把兩萬塊錢。”目前,村中的這片種植基地一共有300多畝,直接帶動了40多戶農民在家門口就業。

  為了幫助老汪這樣的有就業能力的和願望的貧困人口實現就業脫貧的目標。安徽省專門出臺文件實施就業脫貧工程。以大別山片區和皖北地區為主戰場,採取技能培訓、發展産業、就業促進等精準手段,不斷提高貧困農民的就業技能。除此之外,安徽省還在脫貧攻堅“1+20”的政策體系中,不斷創造開拓新的就業崗位,滿足貧困農民的就業願望。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省扶貧辦主任劉永春表示:“要發展産業,要促進就業,産業發展了,貧困人口才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安排就業了,也是增強貧困人口的收入。”

  桐城市大關鎮麒麟村80畝的新造山林裏,今年該村通過生態脫貧工程,鋪上了綠色的外衣。黃志修是這個村的貧困戶,因為妻子臥病在床,老黃不但要照顧愛人,又要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擔,從去年開始,在全省生態脫貧項目的支持下,麒麟村不斷增加森林面積,護林員的崗位一下多出了好幾個,老黃和其他的貧困戶就得到了優先照顧,稱心如意的在家門口務工了。

  黃志修對記者説:“每年的固定工資有8000塊錢左右,對我又很大的幫助,雖然講辛苦一點,但心裏感到寬慰得很。”

  為了緊扣産業,拓展就業脫貧空間,目前安徽正在圍繞貧困村“一村一品”産業推進行動,為貧困村發展一批懂技術、會經營,能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人,同時,加強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發揮它們的就業帶動作用,安徽將力爭到2020年,幫助40萬貧困勞動者通過就業創業實現脫貧。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