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國防行】零下40度不懈巡邏 他們在中俄邊境守住祖國“北大門”

軍事新聞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8年09月26日 20:3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官兵在界江進行徒步巡邏。供圖

  【網絡媒體國防行】零下40度不懈巡邏 他們在中俄邊境守住祖國“北大門”

  中新網客戶端黑河9月26日電(袁秀月)很多人都曾夢見過自己掉進冰河裏,光做夢就會惴惴不安。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掉進冰河裏了,那該怎麼辦?

  這是個大難題,即使是對於生在東北、入伍11年、有著強健體魄的黑河邊防官兵姜玉芳來説,也不能輕鬆應對。

  黑河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國有名的高寒區,封凍期達165天,最低氣溫達零下40℃。

  就是在這樣的高寒天氣裏,在一次巡邏中,姜玉芳不慎掉進了江中。巡邏時,他們都會全副武裝,光穿禦寒的衣服就至少要花費20分鐘。然而,再多禦寒的衣物在寒冷中都會“失效”,只要下到冰面上,人一下子就凍透了,就更別説掉進零下幾十度的江水中了。

  姜玉芳説,幸虧自己體力好,冰層也很厚,他硬生生用手扒著冰面爬了上來。

  爬上來還不算,他疾跑了三公里回到連隊。戰友見到他時,他全身都凍僵了,衣服也都凍得硬邦邦,脫都脫不下來。常用的驅寒措施也都沒用,他只能坐在暖氣旁邊,讓衣服慢慢融化。

  連隊官兵乘摩托雪橇在界江巡邏。供圖

  這樣的事,在“黑河好八連”並不是沒有發生過,戰士們出去在江面上巡邏,會遇見很多意外情況,這就是其中一種。

  “黑河好八連”是一個在全軍都聞名的邊防連隊,它駐紮在黑河,執行戰備執勤任務。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八連為加強邊境管控,每年冬季在界江主航道中方一側設置執勤板房,最多時達12座,官兵每人每晝夜需要在零下40多度的江面上站崗執勤近10個小時。

  那時候,官兵住的是地窨子,吃的是高梁米,取暖靠的是地火龍。“通信基本靠吼、觀察主要靠瞅、守邊離不開狗、巡邏主要靠走”是工作的常態。

  官兵沿界江巡邏。袁秀月 攝

  幾十年過去,八連執勤的方式發生了大變化,從肉眼看、拿嘴吼到實現信息化建設。八連及時引入新設備,創新了“視頻監控全域覆蓋、防阻設施全線封控、報警器材全面預警、重點地段全時把守、執勤車輛全程機動、劃區聯段全員定責”的信息化立體交叉執勤模式。

  執勤的環境也大為改觀。執勤有了板房,巡邏的雪橇變成了摩托雪橇,取暖也從煤爐到電暖風,實現電取暖。雖然外面溫度很低,但是哨位內卻可以保持恒溫。

  不過,硬體條件好了,並不意味著執勤的任務就會變輕鬆,技術進步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很多事機器卻無法代替。

  官兵在江上巡邏。袁秀月 攝

  張揚來“好八連”四年了,他説,雖然板房裏有暖氣,但是戰士們卻很少進去,因為裏面溫度高,一進去就會犯困。為了保持警惕性,一般大家只在凍得不行的時候,才會進去休息一下。

  白天一班,晚上一班,一個哨位只有一個人,冬天執勤的時候,除了寒冷,要克服的還有寂寞。張揚説,在工作之外,他有時會用腳踢冰塊,踢著踢著也不覺得無聊了。

  來自河南的張玲根入伍一年,剛來就趕上了黑河最冷的時候,他説,有那種“凍得難以呼吸”的感覺。不過,時間長了,他也慢慢適應了這裡的環境。

  官兵牽著軍犬巡邏。袁秀月 攝

  儘管辛苦,他們自己卻樂在其中。張揚説,以後還想繼續在連隊待下去。張玲根從小就想當兵,他説,父親年輕時因為身體原因沒能當成兵,所以他來這兒,父親一直很支持。

  來自貴州的張廣靈,因為父母在外打工,他從小跟外公外婆一起長大。每次打電話,外公問他冷嗎?他都會説:“挺熱的,我都把衣服脫了。”

  他説,外公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怕他擔心,所以也不會説太多。而且,外公從小就叫他當兵,他也想爭口氣。

  “不畏艱苦、愛國奉獻、嚴守國門、一塵不染”,這是“黑河好八連精神”的內核,它承載著好八連過往的厚重歷史,同樣也傳遞著新的未來。(完)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