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生活文娛教育圖片評論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牢記總書記囑託 橫坎頭村3代村幹部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年08月13日 08:4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浙江寧波市梁弄鎮橫坎頭村是革命老區。2003年1月2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橫坎頭村考察調研時強調,只有老區人民富裕了,才談得上浙江人民的共同富裕,只有老區人民實現了小康,才談得上浙江真正實現全面小康。17年過去了,3代村幹部牢記囑託,一代接著一代幹,最終實現了讓鄉親們生活越過越紅火的美好願望。

2003年1月29日,在橫坎頭村的這間會議室裏,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和村幹部們一起仔細分析革命老區橫坎頭村的實際情況,因為交通閉塞,當時橫坎頭村沒有産業,村集體經濟已經負債45萬元,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 

橫坎頭村原村委會主任 黃水夫(總書記)教育我們黨員要艱苦奮鬥,第二個要帶領群眾致富。

橫坎頭村的地理位置特殊,在四明山水庫上遊,不能發展養殖業和製造業。但是,這裡有中共浙東區黨委、浙東行政公署等舊址,有著濃濃的紅色傳統。

2003年,74歲的黃志堯和其他27戶老百姓還生活在這個舊址裏。這裡曾經是浙東抗日軍政幹校,木制結構的房屋,一旦失火,後果不堪設想。

橫坎頭村原村民小組組長 黃志堯總書記也説這裡是革命的寶貴財富,要把舊址群保護好,建設好。所以這個話(總書記)説了以後,對我也有很大的啟發,所以晚上睡覺的時候我一直回憶總書記教誨。

總書記的囑託讓黃志堯徹夜難眠。幾天后,他找到了上級部門余姚市委市政府,提出將居住在舊址的住戶全部搬遷,這個想法和當地政府的方案不謀而合。黃志堯&&第一個在搬遷協議上簽了字。 發展紅色旅遊就要改變村容村貌。首先要修路,為了省下人工錢,買更多的材料,黨員幹部&&做義務修路工。

橫坎頭村原黨委書記 張志燦當時我們村裏沒錢,號召村民黨員做義務工,這樣結合起來的。 

全體村民們下定決心,因地制宜發揮當地優勢,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利用綠色資源,壯大特色農業。 

橫坎頭村原黨委書記 張志燦最後我們決定了發展櫻桃種植産業,我們鼓勵村民種,村民呢不敢種,為什麼呢?村民説,一個櫻桃很難種,種好了怎麼賣得出去?我們村裏就集體種,這個風險我們村裏自己來擔。

2005年,橫坎頭村集體種下的櫻桃樹,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老百姓嘗到了甜頭。很快,橫坎頭村家家都有了櫻桃園,每畝年經濟效益超過1萬元。到了2006年,橫坎頭村就全部脫貧。 

紅色旅遊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綠色生態環境、天然農産品留住遊客的同時,也讓百姓的腰包由2003年的人均收入不到2700元,增長到2019年的36248元。村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已經超過了700多萬元。

農家樂老闆 黃玲玲現在開農家樂帶動農戶效益真的是很大很大的,兩夫妻,一年賺個十多萬是很容易的,以前就是賣不出去嘛,現在只要你有貨,你就去賣,什麼貨都賣得掉的。

橫坎頭村村民 呂水園比過去好過,我們擺擺攤,開心開心嘛。

橫坎頭村村民 黃金軍每家每戶很乾淨的,馬路上也挺乾淨,挺幸福的感覺。

17年以來,三任村幹部帶領大家,用足政策,修公路、裝路燈、建公園,一代接著一代幹,把橫坎頭村努力建成了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

橫坎頭村原村委會主任 黃水夫村裏的變化,要靠一代人一代人做下去,要一年一年搞,一下子搞不好的,老百姓的工作是最好做,怎麼最好做呢?你耳朵聽,眼睛看,老百姓有什麼困難,給他們什麼事情都解決好,那不就好做了嘛。

村民們想著讓習近平總書記也能夠知道橫坎頭村的幸福生活。2018年2月初,橫坎頭村全體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給橫坎頭村,勉勵黨員幹部再接再厲、苦幹實幹,讓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橫坎頭村原村民小組組長 黃志堯我們現在是真正的小康村、富裕村,我們這個村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嚴格遵照著總書記給我們指引的方向,越做越好、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真與總書記回信當中説的一樣,我們鄉親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總臺央視記者 張萍 鄭怡哲 郝亮)

(編輯 王法)

新聞首頁
分享到: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