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生活文娛教育圖片評論

95歲老人隱藏身份60多年,信息採集時才意外發現他是戰鬥英雄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9年02月16日 17:1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信息採集發現戰鬥英雄

今夜面孔,來認識湖北來鳳縣一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就是大屏幕上的這位,他叫張富清,今年已經95歲了。

去年年底之前,在身邊人的眼裏,張富清就是一位普通的離休幹部。去年底,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進行信息採集,就是這次常規的信息採集,牽出了張富清老人極不平凡的一段往事。

2018年11月,張富清的兒子帶著老人的資料到湖北省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進行信息採集。

湖北省來鳳縣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專班工作人員 聶海波:當時他是用一個紅布包一個軍功章,然後軍功章上面寫著一個“人民功臣”,然後當時我們一看到這個軍功章之後,我一下就愣住了,像這種“人民功臣”獎章,不是一般的人能夠拿到的,這種榮譽可能是在某種大型的戰役上面,能夠説作為一個戰局的扭轉方式才能産生的這種功績,一般的是不可能得到的。

泛黃的軍功表彰書,1張報功書,3枚獎章,分量之重,讓負責信息採集的工作人員感到吃驚。然而,即使是張富清的兒女,也只知道自己的父親是一位退役老兵,並不知曉他是一名戰鬥英雄。除了自己的老伴,六十多年來,張富清從未向身邊人提起過自己曾經立下的戰功。

張富清老伴 孫玉蘭:他一般都不講什麼,他一般都硬是不講的。

張富清: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很多戰友,都為黨為人民獻出了自己寶貴生命,他們為黨為人民的功勞都比我高。我有什麼資格來標榜自己啊,我有什麼資格到處炫耀自己啊。

張富清老兩口一直住在一間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兩居室裏,屋子裏放著不少老人不捨得扔掉的老舊物件。在別人眼裏,他們過著再普通不過的生活。因為我們的到來,老人第一次完整地拿出了他最寶貴的“珍藏”。

張富清老伴 孫玉蘭:給同志們看一下。

記者:爺爺(這些東西)之前拿出過多少次來給別人看?

張富清老伴 孫玉蘭:沒有給哪個人看過,就是這一次,平時沒有拿出來過。

老人年輕時的影像資料並不多,在他的《轉業軍人證明書》上,有一張佩戴了獎章的照片,依稀可見這位戰鬥英雄當年的風采。

張富清老伴 孫玉蘭:就是我家的人也只曉得他當過兵。

軍功章上的時光印記,都是張富清埋藏在心底的光輝歲月。時隔六十餘年,老人再次佩戴起了他這輩子最寶貴的東西。

置生死於度外 攻碉堡立奇功

用現在的話來説,張富清老人可以説是深藏功與名。他謙遜地表示,他從不對外人講這些往事,是因為比起逝去的戰友,自己還能活著就已經知足了,實在不能居功自傲。

張富清老人是在1948年參加了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在解放戰爭中,多次充當突擊隊員,當前鋒,打頭陣。經歷九死一生,立下了赫赫戰功。隨著自己的往事因為一次信息採集而被大家知曉,張富清老人也不再隱藏自己過往的戰鬥經歷。下面,我們就在老人的講述中,感受他那一段不平凡的崢嶸歲月。

張富清的這本“立功證書”裏,有一張“立功登記表”,上面清楚地記錄了他在解放戰爭時期立下的三次一等功和一次二等功。這其中,除了團級和師級的軍功,張富清立下一次軍級一等功,被授予“戰鬥英雄”稱號。

張富清:當時軍功獎章是王震給我戴的。

雖然老人已經年過九旬,但對自己的軍旅生涯,至今依然記得很清晰。

張富清:我是1948年3月參加部隊的,參加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359旅718團2營6連。

1950年,西北軍政委員會為了表彰在解放大西北中做出貢獻的人民解放軍官兵,決定頒發“人民功臣”獎章。張富清的盒子裏就有這樣一枚獎章。而在眾多獎章和軍功書裏,張富清尤為看重的,是這張特等功“報功書”。

這張“報功書”上詳細記錄了張富清當年在永豐戰役中,擔任副排長,奮勇戰鬥的經歷。

張富清:讓我記得最深刻的還是永豐戰役。

為配合“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西北野戰軍在1948年11月中旬發起了冬季攻勢,張富清所在的部隊在陜西省蒲城縣以東25公里處的永豐鎮發起了進攻。雖然已經過去了超過70年,但談起這場戰鬥,張富清老人仍記憶猶新。

張富清:當時的六連3人組成的突擊組,因為這個人比較少,3個人,敵人不容易發現。

夜裏,突擊組先行攀上永豐城墻,張富清是第一個跳下城墻的,跳下城墻後就和守衛的敵人進行了激烈的戰鬥。

張富清:在搏鬥戰時猛然地覺得,頭上好像有人重重地砸了我一下,我當時不覺得很疼,只覺得頭有點暈,頭暈木麻。

感覺血流到臉上,張富清用手摸了下頭頂,一塊頭皮都翻了起來,他才意識到這是一顆子彈擦著頭皮飛過,在頭頂留下的一道淺溝。

張富清:炸毀了兩個碉堡以後才曉得疼,那時候看到滿身是血了,那才知道疼了。

這場戰鬥一直打到天亮,張富清炸毀了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彈藥四箱。戰鬥結束,他死裏逃生,但突擊組的另兩名戰友卻再也沒有見到。

張富清:我一去找找不到,再沒見過他們的面,從此再沒有見過這兩個人。

後來,時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的彭德懷還親自接見了張富清。

張富清:戰役後,我幾次見過彭德懷司令員的面,見了他以後他就拉著我的手講:“你在永豐戰役中表現突出,給你立了一大功啊!”當時我就知道,黨給了我的光榮。

戰鬥留給張富清的除了光榮,還有一身傷痕,在他看來,這些傷痕,是另一種獎章。

張富清:作為一個共産黨員,革命軍人,入黨時就宣誓了要永聽黨的話,黨指到哪,我就堅決地打到哪。

截肢後再次站起 不改軍人本色

從部隊轉業後,張富清來到了湖北省恩施來鳳縣,先後在縣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縣建行工作,1985年在縣建行副行長崗位上離休。

7年前,已經88歲的老人因病截去了左腿,家人都以為老人手術後會一直坐在輪椅上。但是老人並沒有放棄,他憑藉自己突擊隊員的勇氣和意志又重新站了起來。

做完截肢手術出院後,老兩口的臥室裏多了一把輪椅,但是張富清卻很少用它,軍人本色不改的他,想依靠靠自己,重新站起來。

張富清:我要發揚保持突擊隊員的精神。我要站起來。

張富清老伴 孫玉蘭:他就扶著桌子,慢慢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扶著床就這麼這麼走。他有時候走得不好了,他就把自己弄傷了,這都是血跡。

記者:這裡以前是有血跡是嗎?

孫玉蘭:嗯嗯。

張富清:自己摸索經驗,時間一久,慢慢地就習慣了,也熟悉了。

如今,老兩口依然過著普通的生活,上街買菜,讀書看報。在記者的鏡頭前,張富清的臉上總是挂著笑容,老人説,不論是當年在戰場上戰鬥,還是如今在截肢後重新站起來,依靠的都是心裏那股子堅定不移的信念。

張富清:有了對共産黨的信念,在戰場上沒有任何畏懼,一心就想為黨為人民作戰。

深藏功與名 亮出精氣神

很慶倖讓我們通過短片認識到老人。我們了解到,國家博物館有意向收藏老人的“報功書”和獎章等物品。老人也表示將在身後捐出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

這收藏的不僅是一種軍功,更是一種精神。某種程度上也正是這種精神成就了這段歷史。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收藏這份在解放戰爭中立下的軍功和精神,正當其時,也讓我們再次看到歷史的邏輯。

張富清老人藏得住功與名,藏不住精氣神。老人之所以能藏得住,關鍵是他選定的坐標,他始終在和犧牲的戰友們比。而精氣神又藏不住,因為他始終拿自己跟戰場上那個堅毅奮勇的張富清在比,一條腿也能站起來!

要藏住如此富於傳奇的顯赫戰功,得有一顆多麼清朗的心。要在88歲高齡靠自己站起來,得憑著一股怎樣的信念。今天,所有在追夢路上的奮鬥者,都該這樣深藏功與名,亮出精氣神。


湖北省來鳳縣一位95歲的老人

一張“立功登記表”

四項赫赫戰功

三次一等功 一次二等功

四座敵人碉堡

他是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的離休幹部

深藏功名60余載

他更是功勳卓著的戰鬥英雄

(95歲的張富清老人)

隻身攻碉堡 64載深藏功與名

去年11月,湖北省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一位名叫張富清的95歲老人向工作人員出示了一張泛黃的《立功登記表》。上面赫然記錄著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榮立的4項功勳,讓家人和工作人員都很震驚,原來眼前這位老人曾多次充當突擊隊員在戰火中九死一生。

(張富清的《立功登記表》)

這張泛黃的登記表上記錄了張富清在西北野戰軍4次立功的經過:

一、1948年6月,他作為十四團六連戰士,在壺梯山戰役中任突擊組長,攻下敵人碉堡一個、殲敵兩名、繳獲機槍一挺,並鞏固了陣地,使後邊部隊順利前進,獲師一等功;

二、1948年7月,他作為十四團六連戰士,帶領突擊組6人,在東馬村消滅外圍守敵,佔領敵人一個碉堡,給後續部隊打開缺口,自己負傷不下火線,繼續戰鬥,獲團一等功;

三、1948年9月,他作為十四團六連班長,在臨皋執行搜索任務,發現敵人後即刻佔領外圍制高點,壓制了敵人封鎖火力,完成了截擊敵人任務,迅速消滅了敵人,獲師二等功;

四、1948年10月,他作為十四團六連班長,在永豐戰役中帶突擊組,夜間上城,奪取了敵人碉堡兩個,繳機槍兩挺,打退敵人數次反撲,堅持到天明,獲軍一等功。

(張富清當年英姿)

據張富清老人的檔案顯示,他1924年出生於陜西漢中洋縣,1948年參加解放軍西北野戰軍,1955年轉業到恩施來鳳縣,先後在縣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縣建行工作,1985年在縣建行副行長崗位上離休。

(老人保存的“報功書”)

除了《立功登記表》,老人還帶來了一張報功書和幾枚徽章。老人的兒子看到父親收藏的這些歷史資料,也感到非常驚奇,幾十年來,他只知道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卻從未聽他説起過這些赫赫戰功。

這些老物件裏的時光印記,都是張富清老人埋藏在心底的光輝歲月。

子彈擦頭皮 “一衝上陣地,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張富清老人和84歲的老伴孫玉蘭,兩個人住在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一間簡陋兩居室裏。在老人的箱底放著一個盒子,裏面是一些1948年至1951年間的原始資料,有立功證書、報功書和軍人登記證,當時西北野戰軍的司令員兼政委是彭德懷。

(張富清的徽章)

張富清聽力不佳,聊天需要靠老伴轉述。他回憶,自己是1948年3月參加解放軍的,當時不分白天黑夜戰火正猛,他記不清打了多少仗,但記憶最深的是永豐城那一仗。

張富清:一跳進去,我就和他們對打,他在我腦殼上打了一下,(頭上)就受傷了。受傷了以後接著,我帶著衝鋒槍和手榴彈,我這個衝鋒槍先打著他,他也過來,子彈也過來,我的子彈也過去,打死了他(敵方)的四五個人,一槍過去打死四五個人。 

那天拂曉,他和另兩名戰友組成突擊組,率先攀上永豐城墻。他第一個跳下城墻,衝進敵群中展開近身混戰,也不知道戰友去哪了。他端著衝鋒槍朝敵群猛掃,突然感到頭頂仿佛被人重重錘了一下,他緩過神來繼續戰鬥。後來又感覺血流到臉上,用手一摸頭頂,一塊頭皮都翻了起來,他才意識到一顆子彈擦著頭皮飛過,在頭頂留下一道淺溝。

張富清: 一打就把腦殼打破了,打了也只知道悶,不知道疼, 昏啊悶啊,不知道疼,我看到血留下來以後才知道,我手一摸,頭皮掉了一塊,不曉得疼了。

擊退外圍敵人後,張富清衝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個土坑,將捆在一起的8顆手榴彈和一個炸藥包碼在一起,拉下手榴彈的拉環,將碉堡炸毀。

這場戰鬥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毀了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戰鬥結束,他死裏逃生,而突擊組的另兩名戰友卻再也沒有見到。

張富清:我就靠自己這個勇敢和信念,腦子裏(記住信念),就用這個衝鋒槍,嘩嘩嘩,一下子打死了七八個(敵)人。

張富清老人多次參加突擊組打頭陣,但當年他的身體其實很瘦弱,他打仗的秘訣是不怕死。他總説:“一衝上陣地,滿腦子是怎麼消滅敵人,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張富清的立功證書)

永豐戰役後,彭德懷握著他的手説:“你在永豐戰役表現突出、立下了大功。”還親手給他授功。因為打仗勇猛,彭德懷到連隊視察鼓勁的時候,多次接見張富清和突擊組戰士。

轉業本色不改 “他們為黨和人民獻出了生命,從沒提過要求”

1955年,張富清轉業到來鳳縣。

曾與張富清在來鳳縣卯洞公社共事4年多的田洪立,今年已經68歲了。他還記得當年公社班子成員分配工作片區,張老搶先選了最偏遠的高洞片區,那裏不通路、不通電,是全公社最困難的片區,但從未聽張老講過去打仗的經歷。

後來,張富清來到建行來鳳支行裏工作,但大家都沒聽説過他的英雄事跡。

6年前,老人左腿因病截肢,後一直借助支架行走。去年11月,老人要去武漢做白內障手術,需要植入人工晶體。據建行來鳳支行33歲的年輕行長李甘霖回憶,老人在知道醫藥費可以全部報銷的情況下,還是只選了一個最便宜的晶體。

張富清雖然從未向同事講過自己在戰爭年代中當突擊隊員的經歷,但他在行動上一直是奉行著一名突擊隊員的標準。

“我90多歲了,不能再為國家做貢獻了。”張富清説,“我聽到同病房的一名農民只選了3000多元的,我也選了跟他一樣的,為國家節約一點是一點。”

張富清:我就看到了,每次回想到了,次次戰鬥中間,有好多的同志,都犧牲了,他們這個是為黨為人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從沒有向黨和人民提過什麼要求。我現在人還在,我現在生活享受比他們高了好多倍,我自己滿足了。

當被問起為何六十多年來從不提及當年勇時,老人眼眶泛紅,他回想起當年在戰場上灑下熱血犧牲的戰友,他覺得人生在世,自己已經得到太多。“這些往事,組織上已經給了我證書和勳章,我沒必要再拿出來到處顯擺。”他回答説。

他深藏功名數十載連子女都沒講,也是因為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兒子張健全才知道父親戰鬥英雄的身份。最近一次,他陪父親看病並詢問一些戰場經歷,老人才向他出示了兩處傷口,一處是右邊腋下被燃燒彈灼傷的傷痕,另一處是頭頂的子彈擦傷。

張富清:作為一個共産黨員,要聽黨的話,黨指到哪,堅決地要打到哪。

張富清欣慰地説,他一家四代人,如今有6名黨員,後輩們都兢兢業業地工作著,子孝孫賢,是他最滿足的事。

“作為一個共産黨員,一定要聽黨的話,黨指到哪,就堅決打到哪。”這是一位95歲老人常挂在嘴邊的話,64載深藏功與名,一朝戎馬灑熱血,一生信念記心間。

(央視記者 王涵 龔琬茹 向林 來鳳臺 楚天都市報 胡成 劉俊華 湖北日報 張歐亞)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