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長征勝利八十週年來臨之際,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組織百名將校軍官和紅軍連隊的官兵代表,來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瑞金、于都等地,開展“感悟長征魂、矢志強軍夢”主題教育,通過理論授課、瞻仰紅軍革命舊址、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重走長征路等形式,探尋革命勝利的力量之源,引導官兵緬懷紅軍壯舉,賡續紅色基因,走好強軍新長征。
“最後一斗米,送去當軍糧;最後一尺布,拿去做軍裝;最後一床被,蓋在擔架上;最後親骨肉,送去上戰場……”在中革軍委舊址群八子參軍雕塑現場,瑞金幹部學院現場教學的老師為大家唱誦《八子參軍》歌,並講解了八子參軍的詳細內容,官兵們被楊顯榮老漢送子上前線,八個兒子英勇犧牲的故事深深感動,當年中央蘇區兒女踴躍擴紅支紅、參軍參戰的動人情景又浮現在大家眼前。
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直工處長 文曉鳴: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80多年前在這片紅土地上,幾乎每天都上演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道上戰場的感人場景。可以説我軍的每一次勝利、長征的每一步,都撒滿了蘇區軍民、紅軍將士的鮮血甚至是生命,作為紅軍的傳人,當代革命軍人,我想我們還是要一如既往的發揚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
在瑞金葉坪革命舊址,官兵們一大早就來到了紅軍烈士紀念塔前,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表達對紅軍先輩的無比崇敬和懷念之情。炮彈形的塔身佈滿一粒粒小石塊,象徵著無數革命烈士,官兵們駐足瞻仰,仿佛感受到那風雨飄搖的歲月裏,紅軍先烈們捨生忘死、前仆後繼的戰鬥身影。
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某部戰士 胡錄林:很難想像、也很敬佩,當年的革命先輩和我一樣都是一群年青人,他們在那樣艱苦的環境裏,為了信仰舍命追求真理。作為一名90後軍人,今天我站在烈士紀念塔下,終於明白只有牢記歷史不忘初心,精武強能矢志前行,才能真正當好他們的傳人。
瞻仰革命舊址,感悟長征精神。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舊址裏,面對一張張珍貴的圖片史料,一組組逼真的雕塑,官兵們紛紛拍照、記錄,格外認真。這裡不僅是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的誕生地,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毛主席”這個稱呼也從這裡喊響,正是有了毛主席的正確領導,紅軍才孕育出偉大的長征精神。
在沙洲壩革命舊址群,官兵們走進毛主席舊居,近距離感受前輩們艱苦卓絕的革命環境,感悟紅軍的崢嶸歲月。屹立在舊址裏的百年樟樹枝繁葉茂,見證了紅軍當年的戰鬥情景,官兵們穿行其中,感受著先輩們不懼艱難、永不言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的紅井旁,官兵們紛紛喝上一口紅井水,感受當年紅軍與當地百姓軍民一家親的團結精神。
據當地老人介紹,這裡是紅軍長征的第一渡口,82年前的今天,中央紅軍就是從這裡夜渡于都河,邁開了長征的第一步。82年後的今天,做為紅軍傳人的官兵們也兩地來到了這裡,實地感受革命先輩的偉大壯舉。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的“長征渡口”標誌石旁,官兵們遠眺于都河,猶如看到了決然西進的紅軍留下的匆匆背影;高達19.34米的紀念碑正前方,官兵們紛紛低頭觀看刻在石板上的長征路線圖,仿佛置身於那段曲折艱辛、烽火連天的歲月當中。于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裏,官兵們圍坐在一起,聽記南昌陸軍學院教授講解長征歷史,並通過現場提問、啟發引導等方式展開互動交流、暢談感受,紀念館裏的一件件遺物無不寫滿歲月印記,鐫刻了長征歷史,官兵們不時記錄、拍攝,留下珍貴記憶。
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紅四連”副連長 張士鵬:站在長征第一渡出發地,一下子就被紅軍先輩那種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勇於戰鬥、無堅不摧的強大精神力量所感染。作為紅軍連隊的帶兵人,革命先輩的紅色基因如何傳承發揚,這不僅是我們的責任擔當,更是激勵我們鍛造鐵一般信念、作風永葆、精武強能、團結勝戰的尖刀連隊的強大精神力量。
“一送(裏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風(裏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伴隨著耳畔響起《十送紅軍》的悠揚歌聲,官兵們沿著紅軍當年足跡,跨過渡江大橋,感悟當年紅軍將士的苦難與輝煌。(央視記者 汪飛龍 梅良倣 胡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