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陜西延安 遊客:你看毛主席辦公的這些場景,真的是非常艱苦,辦公環境非常簡單,像我們現在的辦公環境都比他們的好。
陜西延安 遊客:在當時這麼困難的情況下,能打下天下,不簡單。
退休職工 曾義:我的孫子我每年帶他來一次,(等他)懂事的時候,我要給他講紅軍長征的歷史,這個不能斷代的,這個一定要作為我們遵義人的傳承的事情讓它傳下去。
河北醫生 范佔民:這次我們從河北過來,別的地方都沒看,一路上看的都是這個烈士紀念館,很感慨,老一輩這麼努力地打下天下,把個人利益放一邊,革命事業為重,國家利益為重。
海軍退休軍人 盧江:我就覺得紅軍精神是一個不怕死的精神,不怕苦的精神,就是革命傳承的一個精神,它是為了一個信念、一個目標,很多人前赴後繼,要達到為後人造福的一種精神。
記者:説起來長征,您最先想到的會是什麼呢?
話劇演員 于同雲:《金色的魚鉤》裏的老班長,一直記憶深刻,是因為他們有一種信念,要讓革命成功,那必然是有付出和犧牲的,就是為了成全更多、更大的革命力量。這種犧牲其實是那個時代,我覺得是最珍貴的東西。
共青團中央宣傳部 林檬:長征的那一群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士兵的平均年齡不到20歲,就是比我們還小的一群人,完成了這麼偉大的一個長征。80年以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們會覺得真的很多東西,離我們開始有些遠了,我們需要去重新去回顧它,讓這個長征精神重新回到我們身邊,然後融入到我們這個民族的血脈來。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測控站副總工程師 屈明:航天測控事業,就像長征精神,長征的那邊,很多老同志,他為這個事業做出很多奉獻。可是他最後,也許連姓名也沒有留下 就像我們站原來在洋大曼的時候,有一句話説得非常好,叫做來了幹,死了算,忠骨留在洋大曼。我們老一輩留給我們的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是一代一代在傳承,在感染著我們。
記者:提起長征 您會最先想到什麼?
參觀者:你説當時他們拋棄了那麼多東西,身上只有一桿槍、幾顆子彈,然後就出發了。有了信仰應該説就能産生力量,長征這種精神,無論是什麼年代都是需要的,怎麼克服這些困難,怎麼克服生活上的困難、工作上的困難、企業走出低谷等等,大家怎麼利用這種精神來鼓舞士氣真正造福於民,這才是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