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什麼樣的人能稱之為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梁?應該是那些鑄就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人,是那些捍衛了英勇不屈的民族尊嚴的人。從今天起,《新聞聯播》推出《民族脊梁》專欄,展現中國共産黨95年的歷史中一批優秀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今天為你介紹的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
這個端午節,河北樂亭縣李大釗紀念館,來了近5000名緬懷的遊客,大家來,是因為這裡紀念著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也紀念著中國共産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
1889年出生在河北樂亭的李大釗,經歷了戰亂動蕩,這讓他從小就有了憂國憂民情懷。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在日本留學的李大釗積極鬥爭,他起草的通電《警告全國父老書》傳遍全國。
1916年,李大釗從日本回國,先後創辦和編輯《晨鐘報》、《甲寅日刊》、《新青年》、《每週評論》等進步報刊,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李大釗接受並傳播馬克思主義。
1920年,李大釗與陳獨秀相約,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活動,籌建新黨。“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話。
李大釗紀念館講解員王丹丹:“1920年李大釗和陳獨秀開始醞釀建立無産階級政黨,陳獨秀在上海當時拿不定黨的名稱是叫社會黨還是共産黨,寫信詢問李大釗,李大釗明確指出就叫中國共産黨,所以説我們黨的名稱是由李大釗最早確定下來的。”
中國共産黨成立後,李大釗負責黨在北方的全面工作,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釗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産黨與孫中山會談,為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嘔心瀝血。1926年,李大釗領導並參與反帝反軍閥鬥爭,遭到北洋軍閥的仇視,1927年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
講解員王丹丹:“在殺人的刑場上,李大釗第一個從容的走上了絞刑臺,當時反動軍閥為了折磨李大釗竟絞了他三次。”
臨刑前,李大釗慷慨激昂:“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産主義,共産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他高呼“共産黨萬歲!”英勇就義,時年3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