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儘量降低對被記錄者的侵擾和傷害
湖北紀錄片
不要迷失文化方向
長江商報:評價一下湖北的紀錄片。
張以慶:湖北的紀錄片在全國發展已經很不錯了,湖北是有這個優秀傳統的,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有地位。在全國範圍內,地方檯基本上都取消紀錄片,都以收視率為主。而湖北還有 “湖北紀錄片室” 這個建制,去年也出了作品的。
其實,從各種資源優勢看,也就紀錄片這一塊,地方檯算是和中央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我也希望紀錄片這塊在今天的混亂中不要迷失方向,不要斷了脈。留一些火種,等到真正需要文化大啟蒙時,再隨時將它啟動起來。
長江商報:在湖北誰比較有潛力?什麼樣的人,最適合拍紀錄片?
張以慶:這個不好説。但要拍紀錄片的話,要有文化追求和文化修養,要有激情,有獨立思考能力。
長江商報:一些影評指出,我們的紀錄片更多的是注重形式而非內容,這是除“文化隔閡”外,不能在世界上獲得整體推崇的重要原因?
張以慶:其實,我們就是一個紀錄片的資源大國,只是很多題材我們沒有挖掘到。而且,趨向就是我們都在追求經濟價值,而忽略了文化價值。這不是形式和內容等手法的問題,也不是製作問題。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就不是紀錄片這個文化類的方向。
前段時間我擔任四川電視臺國際紀錄片評委,當時中國拿出了300多部片子,其中200多部都是少數民族題材的,一下子讓“少數”成了“多數”。而且,大多製作比較粗糙,沒有對現實地思考。感覺整體是在下降的,總體上是滑坡的,是逃避現實的。紀錄片現在在各個電視臺都處於邊緣化,而且都很強調市場化走向。
實際上,它的屬性問題需要重新探討,到底是商業更重要還是文化更重要。現在很多年輕人做片子,都不大用功,不會深層次的投入和犧牲。
本報記者 王巧愛
張以慶
1954年生,湖北電視臺紀錄片獨立製片人、高級記者、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理事。
主要代表作有紀錄片《舟舟的世界》(1997年)、《英和白》(1999年)、《幼兒園》等,分別被譯成英、法、德、日、荷蘭語等,進入歐美主流媒體。近年來,在電視專題片、紀錄片方面共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個、國家級政府一等獎3個、中國電視“金鷹獎”2個、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最高獎2個、國際大獎4個、國際大賽提名獎8個。
曾獲“湖北省勞動模範”、“湖北省新聞名人”、“全國廣播電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第五屆范長江新聞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