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打造中華民族的“相冊” 專訪《甲子》製片人陳曉卿

陳曉卿紀錄片名人工作坊 良友 2011年10月14日 15:11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採訪對象:陳曉卿

  1986年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主修攝影,同年被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攝影美學,1989年畢業後進入中央電視臺,現任《見證o影像志》欄目製片人。代表作有:《龍脊》、《遠在北京的家》《劉少奇》《朱德》《森林之歌》等。

  記者:姚雪青、李英

  採訪時間:2009年4月16日下午三點

  採訪地點:翠微路21號院《見證o影像志》欄目組

  記者:您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説:2003年由於非典的原因,外出拍攝受影響,所以想到做《甲子》,這是你們做《甲子》唯一的緣由嗎?

  陳曉卿:兩個方面:客觀上,外出拍攝,2003年特別困難,2003年的年底,我們就策劃了《甲子》,2004年初開始播。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積攢了比較多的社會史和民生史的圖像、影像資料,之前也用過,像《百年中國》《一個時代的側影》等,都用過。《一個時代的側影》為《甲子》開了一個好頭。當初就覺得這個方式比較好。我們很想實現一種新史學的範式,即海登o懷特提出來的"歷史就是敘述"。我們想實現這麼一個概念,尤其在影像史方面,這是非常可行的。

  至於為什麼要叫"甲子",這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一種紀年方式,它以十二年作為一輪來紀年。電視媒體一般比較重視逢五逢十的紀年方式,比如説今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紀念,去年是改革開放三十週年等等。但是這種逢五逢十的紀年方式,也給電視表達帶來了一種框框,這些框框,説白了就是一到了這些年的逢五逢十的紀念,在宣傳口徑上,對這種紀念會有比較細緻的要求。這種仔細,一方面是個宣傳平臺,可能會對我們有一個斧正的作用,同時它也可能會對你有一定的限制。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如果我用天干地支這種中國式的紀年方法,就避開了很多敏感的年份,誰也不會説紀念某某二十四週年或者三十六週年的,非常少。這就給我們的敘述帶來了更加寬闊的可能。這是我們做《甲子》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尤其是遇到一些非常敏感的年份,比如説前年,2007年,它可以是抗日戰爭爆發七十週年,它也可以是反右鬥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所以它是一個比較巧妙的規避,也會讓我們的敘述更加豐富。

  記者:是不是在你們做第1期(2004年《申年記憶》)的時候,就已經策劃好了要從2004年做到2015年(12期),做完一個甲子系列的六十個年份?

  陳曉卿:對,是這樣的,從2004年即第1期開始,我們就策劃好了後面的整個系列。

  記者:既然《甲子》是做1944年到2003年這六十個年份,那麼,2004年到2015年這十二個年份不就沒法做了?是什麼原因讓你們捨棄這段年份不做呢?

  陳曉卿: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這種歷史類的紀錄片欄目,還是比較多的。我們開始經營這個歷史類紀錄片欄目的時候,也存在著一種盲目地堆砌歷史史料的做法,但是後來很快發現,我們必須要有一種歷史學的史觀和研究的方法。對於《見證·影像志》這個欄目來説,大家都非常贊同法國年鑒學派的做法。

  在年鑒學派的研究方法裏,十五年或者説十年是一個觀察期。直白點説,如果沒有十二年這樣的歷史跨度來觀察一件事的話,可能不容易看清事情本相。比如説,如果今年我們做去年,它的歷史積澱還沒形成,我們在看這一年的時候,還有"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那種迷惑。我們認為過了十幾年之後,再回頭看從前的影像,它就會重新煥發出一種生命力。

  記者:這也是黃仁宇先生所説的"大歷史觀"。

  陳曉卿:對,一樣的。這其實都是新史學的一些比較交叉的觀點,很多做歷史的電視欄目,他們在復述歷史的同時,往往缺少一種學術上的支撐,我們找到的這種學術上的支撐就是年鑒學派或者説新史學的一些研究方法。

  記者:素材是哪來的呢?我們看片子時,其中有很多以前從未見過的畫面,你們當時有沒有找到一些獨家的資料呢?

  陳曉卿:獨家資料肯定有,但是很多資料您之所以沒有看到過,是過去我們很少用它,或者很少用這種方式來讀解它。剛才不是説"歷史是一種敘述",其實看歷史是一個讀解的過程。過去可能是同樣的畫面,只是我們已經非常習慣了它是在一個非常毋庸置疑的、一種全知全能的宏大敘述之中。

  電視的畫面語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指向不是那麼明確。你把它刨出來重新看一遍,能夠讀出來其他的意思。在這同一影像裏面,親歷者往往給我們一種個體角度的敘述,也包括他個人的回憶錄、日記、口述等,往往能給我們帶來觀察歷史的新的角度。比方説:毛主席去西苑機場檢閱部隊,和民主人士見面,這個畫面其實大家看過很多次,但是,具體和民主黨派人士如郭沫若、張瀾等怎麼照相,你如果仔細看,反復看這段畫面,你會發現,毛主席很謙讓,想讓自己排到後面去,因為他個子高,後來大家還是讓毛主席站到了中間。這種敘述就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在那個時候,毛澤東在全黨的威望、威信是處在一個最高點。那麼您重新讀解它,就會有新的意義。而且不同的親歷者,都會努力給你提供新的讀解的通道。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