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翻看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電視紀錄片的獲獎名單,我們發現歷史題材佔了一大半。有專家甚至指出,紀錄片已經進入了寫史時代。因此,在當下的藝術創作環境中,歷史題材紀錄片如何發展,才能更好地觀照現實、啟示未來,引發了業界的思考。在這一背景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出品,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海軍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聯合承制,陳紅擔任總導演的大型歷史紀錄片《北洋海軍興亡史——甲午海戰120年祭》日前在中央電視臺首播。該片吸收了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從歷史啟示和現實交織的角度,全面翔實地記錄了北洋海軍建立、發展以及全軍覆沒的歷史,分析了甲午海戰中國失敗的原因,澄清了一些人們對那段歷史的錯誤認知,向世人呈現出北洋海軍的真實面貌,實現了北洋海軍和甲午海戰題材影視劇創作的新突破。為了總結該片的創作經驗和藝術特色,9月16日光明日報與人民海軍在京聯合主辦了作品研討會。
還原歷史真實面目
“真實是紀錄片的生命,因為真實,所以有力。”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高長力指出,《北洋海軍興亡史》之所以在眾多北洋海軍和甲午海戰題材的紀錄片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它摒棄虛構,拒絕道聽途説,以紮實的史料、求實的態度撥開歷史迷霧,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澄清了很多關於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以訛傳訛的不實傳聞,對“歷史真實”的還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在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李準看來,這部吸收最新歷史研究成果的紀錄片,更加自覺地站在海洋、海權、海軍、海戰與國家民族命運、世界格局變化關係的高度上去回望過去、揭秘歷史,實現了這類題材創作的新突破。影片從悲劇中寫崇高,從失敗中寫覺醒,通過對北洋海軍興亡史的真實再現,激情謳歌中華民族精神的不屈和民族文化的強大生命力,深刻揭示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革命是實現民族獨立和自強的必由之路。
《北洋海軍興亡史》不僅是一部全景展示甲午海戰過程的歷史資料片,更是一部深刻反思北洋海軍失敗原因的思想啟迪片,一部海魂激蕩、浪涌千帆、燭照古今的教育勵志片。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評價道,該片以專家訪談和史實講述為主體,輔以相關影像資料、實景拍攝、特技製作和情景再現等手段,刻畫了一大群自強不息、忠勇仁義的北洋海軍官兵形象,並將他們置於近代中國的時代風雲中,還原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讓歷史有血有肉、鮮活生動、警世醒人。
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會會長劉效禮認為,人民海軍《北洋海軍興亡史》的製作團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向世人完整準確地呈現出北洋海軍的真實全貌,並讓歷史與現實交織起來,深刻挖掘和全面分析甲午海戰失敗的根本原因和經驗教訓。作品對北洋海軍萌芽、誕生、發展、興盛、衰敗、覆沒六個特定歷史階段進行客觀公正的解讀,尤其是對戰敗原因的分析站在國際視角,鞭辟入裏,引人沉思,體現了紀錄片人的勇氣和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