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中國入世十週年 >

中國將成全球貿易新坐標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5日 15: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沙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紡織企業生産車間。隨著入世帶來的巨大機遇,目前中國紡織品的産量已佔到全球的三成。

  入世10年是中國經濟不斷走向開放的10年,開放帶來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下一個10年,中國會更輝煌,但遇到的困難和壓力也會更多,這需要定位全球貿易的中國坐標,在未來的大市場、大格局中佔據主導地位。

  入世10年中國正站在新一輪對外開放的起點上,在對外貿易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對外貿易結構優化升級也將進一步推進。在國內需求不斷增加、進口支持政策力度加大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進口增長有望繼續快於出口,貿易平衡狀況將進一步改善。隨著世界經濟復蘇態勢漸趨強化,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國際市場環境將逐步改善,發展前景看好。

  競爭

  補足參與國際競爭短板

  站在中國入世10週年的節點,入世時任對外經貿部部長助理的魏建國認為,下一個10年,中國會更輝煌,但遇到的困難和壓力也會更多。

  之所以這麼認為,因為當時歐美經濟十分強大,到現在仍是他們説了算。例如,在現實中,不少發達國家在自己比較優勢的領域強力推進貿易自由化,而在自己相對弱的領域,比如農業、紡織業就推行貿易保護,利用鉅額補貼、高關稅、進口配額、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手段,達到保護其弱勢産業的目的。

  魏建國認為,現在的情況“越發嚴重”。最典型的是,美國是歷史上自由貿易的倡導者,曾大力推行全球化,但其在高新技術方面實行控制,對相關技術的出口實行出口管制,在相對弱勢的農業等領域又加大補貼。中國未來要應對其他成員國的貿易保護措施,補足參與國際競爭的短板。

  貿易

  要提升相關話語權

  中國當前在國際貿易中的總量地位是相當高的,但在國際貿易受益分配格局中得到的份額還不是很理想。談判地位和話語權的提升,並不能一蹴而就,要經歷比較長的時間。同時,在不同貿易領域的談判地位和話語權受不同因素的影響,有的受産業結構和産業組織結構的影響,有的受經濟週期影響。例如,如果出口加工企業從事的是産業鏈上低附加值的生産環節,那麼在收益分配格局中,得到的份額就比較低。産業組織結構方面,我們的一些産業集中度太低,和壟斷競爭的巨頭相比,我們的談判地位肯定比人家低很多。

  招商引資相當於領孩子,領別人家養大的、有出息的孩子。但如果從上到下都熱衷於領孩子,誰也不願意養孩子,那這個國家還有未來嗎?一方面有太多的外匯,另一方面還在不惜代價招商引資,這就形成了一個發展方式的矛盾。未來我們要轉變發展方式,而不是變出口為進口。

  創新

  加強核心技術創造力

  如果單以規模來衡量,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産國和消費國,但“量”的趕超並沒有帶來“質”的飛躍,我國汽車産業核心技術缺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品牌附加值低等問題依然突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創新的基礎研究支撐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産業化能力較弱,如果不加大投入,理順相關體制機制,則仍有可能喪失跨越式發展的機會。此外,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拓展國際汽車市場,也將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未來10年,我國汽車市場將由高速增長轉入穩定增長階段,市場競爭更趨激烈,除價格競爭外,産品質量、創新能力、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將成為競爭焦點。下一個十年,隨著産業的兼併重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和産業集群的發展,中外企業要實現“從強調自身實力”向“正確認識對方優勢”的轉變,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實現從“博弈”到“尊重、包容”的轉變,著眼于未來,放棄片面追求“控制權”,達成合作的持久;實現自主技術與引進技術更好地融合,實現國際慣例與中國社會背景更好地融合,以滿足中國市場需要和中國消費者需要作為合作的基礎,實現共同發展。

  金融

  銀行業仍需“突圍”

  “加入WTO給我國銀行業帶來了眾多的發展機遇。從長期來看,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整體素質的提高、對銀行業産權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都將産生積極作用,可以為我國銀行業提供難得的參照體系和競爭對象,起到示範、激勵和交流的作用。它將進一步促使和加強我國銀行業與國外銀行的聯絡和合作,通過市場互補,共同繁榮我國的金融市場。”談起中國銀行業入世後的得與失,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這樣説道。

  郭田勇表示,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銀行業要調整粗放型經營思路,進行經營理念創新,進一步實現銀行産權多元化,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同時,要進行監管創新,全面提高銀行業監管水平,而我國銀行也要處理好和外資銀行的關係,既競爭又合作,在競爭與合作中達到共贏。

  他同時提到了協調我國銀行業“引進來”與“走出去”之間關係的問題,強調要穩健“走出去”的步伐。

  數字

  30.3870萬億美元 2001年國際貿易總量為12.6534萬億美元,2010年為30.3870萬億美元,十年增長逾140%。

  3萬億美元 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從5098億美元增至近3萬億美元,增長4.8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

  3624億美元 服務貿易方面,中國進出口規模從719億美元增至3624億美元,增長4倍。

  40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從2001年的11萬億元人民幣增至2010年的近40萬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超過10%。

  4000多美元 中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由2000年的800多美元增至2010年的4000多美元。

  7500億美元 10年來,中國每年平均進口7500億美元商品,相當於為貿易夥伴創造1400多萬個就業崗位。

  2617億美元 在華外商投資企業10年累計匯出利潤2617億美元,年均增長30%。

  100億美元 中國對外投資企業聘用當地員工接近80萬人,每年在當地納稅超過100億美元。此外,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為國外消費者帶來了巨大實惠。

  2300多件 10年來,中央政府共清理各種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規19萬多件,使國內涉外經濟法律法規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相一致。

  510起 入世以來我國共遭受國外貿易救濟調查692起,其中,反傾銷調查510起,反補貼調查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

熱詞:

  • 貿易保護措施
  • 貿易夥伴
  • 新時期
  • 貿易自由化
  • 新形勢
  • 全球貿易
  • 中國紡織品
  • 我國銀行業
  • 中國對外貿易
  • 控制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