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中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破題 > 分析評論 >

張麗賓:提高工資標準是破解經濟結構失衡的關鍵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3日 11: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近十幾年來,我國政府和企業分配份額呈現雙增加態勢,而居民的分配份額則有所下降,社會收入分配差距也有擴大的趨勢。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成了全社會熱切關注的焦點。就此,人民網理論頻道將連續推出“如何分好蛋糕”系列報道,圍繞提高居民收入的緊迫性、勞動收入佔比下降的原因、提高勞動收入佔比的措施,以及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等問題進行探討,希望廣大網友讀者們參與討論。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在接受人民網理論頻道記者電話採訪時説,我國目前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肯定呈下降趨勢,這是目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提高工資標準有很大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意義,是破解經濟結構失衡的關鍵。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是提高勞動者報酬的一個方向,但在我國尚未成熟。參考借鑒國外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國的實際,真正要提高勞動佔比,就必須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社會保障水平。

  勞動佔比下降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勞動報酬總量是增加的

  記者:據人民日報報道,前些日子,全國總工會相關負責人“我國勞動者報酬佔比連續22年下降”的説法引發社會強烈關注,應該怎樣客觀認識“勞動報酬佔比下降”的問題?

  張麗賓:一方面,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肯定呈下降趨勢。單純考慮勞動佔比下降的問題,其實沒有很大的意義。因為我們國家在“十一五”時期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投資拉動的,就是靠資本、土地拉動,人力資本只是拉動經濟發展的其中一個要素。哪個要素貢獻大就拿得多,佔GDP的比例就高;相對貢獻小就拿得少,佔GDP的比例就低,這無可厚非。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就是這樣的,勞動收入佔比下降不是一個值得大驚小怪的問題。

  另一方面,但勞動報酬水平仍然是提高的,勞動報酬總量也是在增加的。勞動報酬佔比下降,只是表明勞動報酬的增長速度沒有GDP增長速度那麼快而已。在GDP增長裏,雖然別的要素對GDP貢獻率比大,而勞動力要素對GDP的貢獻率小,但是勞動生産率本身在提高,勞動力數量在增加,所以勞動報酬總量本身也在提高,這也是不能否認的事實。考慮勞動報酬佔比的問題不如考慮勞動收入分配結構的問題。

  提高工資標準有很大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意義,是破解經濟結構失衡的關鍵

  記者:各地普遍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在當前形勢下,提高職工工資、解決收入分配問題具有什麼樣的重要意義?

  張麗賓:普遍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主要是針對産業工人等低收入者的,這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最低工資標準是干預市場的政策、法規、制度,它的作用就是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實際上是保證低收入者的權益——倒不完全是低收入者拿的報酬低,而是説,相對於一定經濟發展水平下的生活成本來説,低收入者的收入比較低,不能很好地實現勞動力的再生産,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在當前形勢下,提高職工工資、解決收入分配問題意義是非常之大。從大的方面來説,要拉動內需,就必須擴大消費。而高收入者擴大內需的作用是有限的,因為他們往往是消費國外的産品,或到國外消費,國內絕大多數還是一般收入水平的群體,這就需要注意擴大廣大低收入者的消費能力。這樣,提高工資水平,特別是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資水平,是有利於擴大內需的。

  另外,我國發展到這個階段,收入差距比較大,所以我們要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資,擴大中等收入職工的比重,限制高收入者,形成一個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這樣有利於化解當前越來越激化的社會矛盾。所以,無論是從經濟、政治、社會方面來説,提高工資標準意義都非常大,是我們國家破解經濟結構失衡的一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