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十城記:北京 >

“入世紅利”:一個丹麥人的中歐貿易經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6日 12: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即便是現在,對於歐洲市場而言,我們銷售的仍然是來自中國的便宜的勞動力”;同樣在過去的三年內,Jens已經給他的程序員們加薪4000到6000元不等

  “我其實還沒有從大學畢業呢。”34歲的丹麥人Jens Henne Hansen毫不掩飾他的學歷問題:“我在丹麥奧胡斯(Aarhus)大學學了不到一年就來中國了,之後每半年一次回去考試。”

  “那你拿到了學位後才來到中國?”

  “恩……其實並沒有。”他吐了吐舌頭,傘邊的雨珠低落在鼻尖,又瞬間滑落在衣領處,“雖然最近這裡天氣糟糕,但是我覺得呆在中國的選擇並沒有錯。”

  對於這個頭腦中永遠充滿著激情和有趣點子的大男孩兒來説,這只是他簡歷中最不起眼的一筆。

  放棄了在丹麥繼續成為一個IT工程師的機會,他來到中國,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開始了屬於自己真正的事業。

  和2005年初來乍到什麼都不懂的“愣頭青”相比,如今的Jens,已經擁有了兩家公司。一家是專職做家庭報警系統的貿易公司,另一家是他投入大量心血的網站外包設計製作公司。

  6年時間,斗轉星移。Jens涉獵的領域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做的買賣不算很大,但已經足夠讓他帶領近40個人的團隊繼續開拓貿易之外的市場。

  他心裏很清楚,無論是貨物貿易還是服務貿易,他的産品之所以能夠在歐洲市場上競爭,主要是因為中歐之間巨大的價差。

  “這是我們過去幾年最大的競爭優勢。”Jens並不避諱在中國人面前這樣宣稱,“即便是現在,對於歐洲市場而言,我們銷售的仍然是來自中國的便宜的勞動力。”

  他願意毫無保留地宣稱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競爭優勢,並非出於大男孩兒般的天真,而是對自己未來的商業規劃成竹在胸。

  “但是我很了解,事情不會永遠是這樣。”他頓了頓,意味深長地説,“所以,我也正在慢慢做出改變。”

  Jens最早來到中國,是在1984年。Jens的父親被總公司派駐到北京的一家奶製品公司工作,而Jens放暑假的時候,在他父親位於北京飯店的辦公室附近呆了近一個月。

  那個時候的中國,改革開放帶來迅速膨脹的生産熱潮。那時候來到中國的老外並不多,Jens連英語也不會説,更不用説是中文了。但是,中國在7歲Jens的眼中,是一個神秘、安靜而善意的國度。

  5年之後,Jens又一次跟著父親在北京住了一年半的時間。“那個時候,中國在各方面的技術都很薄弱,我父親以工程師的身份來到這裡輔助生産,很受中國方面的歡迎。”Jens回憶道。

  之後,Jens隨著父親的工作又在波蘭華沙呆過一段時日。那時,正值柏林墻被推倒後不久,工業生産的熱潮在Jens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機會太多了。”Jens回憶起曾經隨著父親在各國旅居的日子,不禁感嘆到。這或許是他源源不斷的創業熱情的最初動力。

  這也是Jens當時毅然決然地放棄自己在丹麥IT網絡維護工程師的工作的原因:“我覺得太厭倦一成不

  變的生活了,想要換一個工作環境,想要一些完全不同的東西。”

  他當時沒有想到的是,15年之後,他會又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

  在丹麥奧胡斯大學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化一年後,2005年,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獲得了到中國交流學習的獎學金。這是他與中國真正結緣的開始。

  2006年,一年的交換期到了。本應該回國繼續完成學業的Jens決定在這裡安頓下來,“如今,我在北京有一個女朋友,我們生活得很好。”他眨了眨眼睛説,“命運就是這麼奇妙。”

  一夕得失,焉知非福。已近而立之年的他,決定選擇一種和父親不一樣的、更加直接的做生意的方式。

  從貿易公司起家

  因為從小遊歷各國的經歷,Jens一直在心中琢磨著各種能夠做雙邊貿易的機會。

  彼時,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五年有餘,雙邊和多邊貿易領域不斷開放,來中國做貿易生意的老外越來越多。一開始,Jens找到了一個為一家外資企業做採購的工作。

  借著工作便利,他幾次來到深圳,和當地的許多生産廠家聯絡。他驚訝地發現,在深圳周邊的許多中小型工廠裏,每天生産出大量的質優價廉的産品,這些産品一旦銷往丹麥,市場潛力肯定不小。

  創業家的衝動讓他當機立斷,和一個中國人合夥,開了一家貿易公司。

  “最初,這家公司連個名字也沒有,因為我們幾乎什麼都做,從女士用包,到電腦硬體,再到嬰兒用的小風車等等。只要是中國這邊生産的價格便宜質量還不錯的産品,我們都以丹麥進口商的名義進口,然後轉賣給當地的分銷商。”Jens説。

  生意漸漸做大了。Jens的貨物貿易開始逐漸集中到某一個利潤更豐厚的領域:家庭警報系統。

  Jens説,這是一個在丹麥很有市場潛力的産品:將戶主的手機與家庭警報裝置聯絡在一起,一旦有入室盜竊等問題,戶主就會接收到警報電話或短信,鄰居家也將同時接到警報,而家庭警報裝置將根據不同類型的房屋設計而進行個性化的定制。

  2000年之後,北歐國家由於不斷涌入的移民而造成一些社會問題,住戶對於家庭安全尤為重視,這使得Jens從中國帶去的産品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最重要的是,儘管他轉手賣給丹麥渠道商的價格,刨去各種費用後,比從深圳小工廠裏進口的價格要高出4倍,但是這仍然是丹麥市場最具競爭力的低價。

  而Jens需要付出的,僅僅是在丹麥申請進口執照證書,同時支付産品價格1%-3%左右的關稅,以及海上運

  輸費用。“和我們的獲利相比,這些成本的付出完全是值得的。”他表示。

  Jens的貿易公司越做越大,他在瑞典和丹麥分別註冊了HomeAlarm公司,專門從事家庭警報系統的雙邊貿易。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貿易生意都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好做。中國的中小企業儘管有物美價廉的産品,卻鮮有國際戰略眼光,這讓Jens的公司一開始在産品的配套設計上,費了好大功夫與深圳這家工廠溝通。

  “他們的産品很不錯,但是使用手冊卻怎麼都沒法看,翻譯很糟糕。”Jens説,“一開始我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在重新翻譯使用手冊上,凡事都要事必躬親才行。”

  不過,隨著這家企業做國際貿易的經驗不斷豐富,其在配套細節上的改進也讓Jens真切感受到了中國企業這幾年的變化:“最近再看到他們提供的使用手冊,我覺得幾乎都完全不用改了。”

  由於一直和一家企業保持長期穩定的貿易合作,HomeAlarm公司逐漸在北歐打開了市場。即便在經濟危機發生後,HomeAlarm的營收還是翻了一番,去年整體收入在50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今年10月份這一個月,他們又一次打破了自己的銷售紀錄。

熱詞:

  • 入世
  • 人口紅利
  • 中歐貿易
  • 丹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