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知識産權成果展 >

《經濟日報》:知識産權海關保護的"義烏樣本"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7日 16: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天下午2點,在浙江省義烏市雪峰路至國際商貿城所在的商城大道上,排滿了各式各樣的集裝箱貨車。這些貨物在被運出義烏之前,必須經過義烏海關監管場所的加封和抽檢。其中,有沒有侵犯知識産權的行為,是海關查驗的一個重點。
  
  義烏海關的辦公地點與義烏小商品城近在咫尺,義烏海關的大量工作都是圍繞著小商品城而開展的。
  
  數據顯示,82個國家和地區的2614家境外企業在義烏設立代表處;2009年由義烏直接報關出口的集裝箱達46萬標準集裝箱,每個集裝箱都像是一個裝滿小商品的“小型超市”,任何一種商品都值得關注,因為都存在被侵權的風險。
  
  如此大量的業務,既要管得住,又要通得快。這對義烏海關來説無疑是個艱巨的任務,充滿挑戰。“我們在監管實踐中總結出了一整套包括前中後在內的知識産權保護舉措。”義烏海關知識産權科駱旭紅科長介紹説。
  
  駱科長口中的“前中後”,指的是知識産權保護的三個階段。前期,海關實施企業分類管理和動態積分管理,加大對報關行、貨代行業的規範和約束。中期,加大風險分析力度,總結梳理侵權高發因素,讓查驗“有的放矢”。後期,召開行業培訓班和宣講會,引導企業備案保護自己的品牌,維護好自身權益。
  
  由於小商品數量龐大,體積較小,拼箱是貨運最常見的現象。如何快速辨別侵權貨物,讓正常貨物能快速通關?向高科技要效率。義烏海關為查驗關員配備手持終端,查驗的貨物信息通過這一終端與後臺信息庫直接聯網,瞬時就能將所查驗貨物的品牌標識與相關正品進行比對,提高了通關效率,增加了對涉嫌侵權貨物判定的準確率。
  
  “對於知識産權保護,僅靠有形監管肯定是‘堵’不住的。”義烏海關關長張軍説:“必須運用‘無形監管’手段將監管視角‘前伸後移’,推動信息數據共享,實現小商品出口情況源頭可溯、風險可查、責任可究。”
  
  目前,義烏市政府對小商品市場上的商戶進行信息聯網,對貨物信息、商戶信息以及供貨方信息建立相應的數據庫。海關一旦查驗到某一貨物涉嫌侵權,可以通過這一信息平臺數據庫直接追尋到商戶。商戶的貨物質量、誠信度等便可與此緊密相連,建立相應的信用評價標準。
  
  在距離義烏海關監管場所不遠的地方,義烏海關建設了一個“知識産權保護展示廳”,展示著近年義烏海關所查獲的侵權商品的重要“代表”。透過這個“展示廳”進進出出的參觀者,海關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打擊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對於知識産權保護,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的引導和規範,提高公眾的知識産權保護意識。(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