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知識産權成果展 >

《知識産權報》:我國出版業反盜版取得長足進步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7日 16: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家知識産權局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全世界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網絡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網絡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經常被指責為盜版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一定意義上甚至是盜版的幫兇。日前,由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發佈的一份報告,再次將矛頭指向互聯網,認為網絡仍是盜版的滋生地,而盜版造成了出版業面臨的困境。報告認為,在我國知識産權保護水平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出版業順利完成了從傳統出版到現代出版的轉型。然而,出版業仍然面臨侵權盜版的困擾。

  出版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這份由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完成的《知識産權白皮書出版業》顯示,當前我國的出版業正處於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相互結合、相互交叉和相互促進的轉型期。近幾年來,在以圖書、報紙、期刊出版等為代表的傳統出版産業保持一定高度的增長之外,新興的數字出版産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其勢頭超過傳統産業。

  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的出版業仍保持了平穩增長的良好勢頭,出版數量與質量均有所提高。大多數的傳統出版企業完成了轉企改制、兼併聯合,一些較有實力的出版企業甚至走出國門,將影響力投射到國外。

  以2009年為例,全國共出版圖書30.1719萬種,總印數70多億冊;出版期刊9851種,總印數31億多冊;出版報紙1937種,總印數439多億冊;出版錄像製品1.3萬多種,發行數量1.22億盒(張);出版電子出版物1.07萬種。與上年同期相比,品種增加了10.7%,數量增長了45.3%。

  總體來看,我國的出版業正處在一個轉型的加速期,數字出版等新型出版業態進入高速發展期。數字化技術在傳統出版産業的運用與發展中,帶來了出版業生産方式、運營模式和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變化,加速了傳統出版業的升級,數字出版規模必將很快超越傳統出版。

  我國的版權保護體制日趨完善

  《知識産權白皮書出版業》認為,我國出版業取得的成就得益於我國知識産權制度的逐步完善。我國已加入包括《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等世界上絕大多數與版權保護相關的公約、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于1990年9月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以來,至今已經經歷二次修正。特別是1994年起我國開始將侵犯著作權納入刑法制裁範疇,使我國的版權保護力度得到空前提升。此後,我國又先後制訂並頒布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的出臺,保證了我國的版權保護有法可依。

  我國的版權保護工作受到多部門的聯合監管,針對可能存在的侵權行為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查處。2010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專項行動要求以保護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和植物新品種權等為重點內容,以新聞出版産業、文化娛樂業、高新技術羔、農業為重點領域,以産品製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高發地為重點地區,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侵權、假冒、盜版的大案要案。

  正是因為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國的版權保護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也為出版業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網絡仍是盜版重災區

  《知識産權白皮書出版業》分析認為,雖然我國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版權保護制度,版權保護工作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侵權行為時有發生。以2011年第一季度全國查辦的侵權盜版數字為例:2011年4月底,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舉行2011年一季度侵權盜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銷毀活動。全國共收繳各類侵權盜版及非法出版物1623萬件,其中侵權盜版出版物1412萬件,查辦侵權盜版出版物案件4004起。

  與幾年前相比,侵權盜版案件有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那就是隨著數字出版的高速發展,紙質圖書盜版已不再是唯一的主要問題了,網絡數字化盜版問題越來越突出,網絡盜版侵權案件佔全部版權案件的比重越來越大。我國出版業侵權已進入傳統盜版與網絡數字化盜版並重的階段,且網絡數字化盜版暴露出來的治理難題更為棘手。

  由於網絡本身的虛擬性、範圍無限性,網絡侵權案件的難點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數字和網絡環境下的侵權行為更加複雜,侵權行為的認定也更加困難;其次,版權所有人取證更難,成本更高;另外,侵權範圍分佈廣泛,侵權者往往數量眾多;最後,侵權損害更大,但損害賠償計算困難。

  樹立全民保護意識至關重要

  《知識産權白皮書出版業》認為,知識産權保護的關鍵在於意識。提高全體國民的知識産權意識,建立創新型文化和社會大環境,既有利於尊重他人知識産權,也有利於保護自己的知識産權。

  政府在旗幟鮮明地履行監管職責的同時,還要加大宣傳力度,讓企業和更多的人認識到知識産權的重要性,提升他們的知識産權競爭意識。此外,還應採取多種形式和渠道,營造深厚的保護知識産權的社會氛圍,盡可能多地讓普通群眾形成知識産權意識,竭力提高全社會的保護觀念。

  出版行業一直實行較為嚴格的資格準入制度和産品準入制度,但在互聯網環境下,原有只針對具體物理或數字格式等傳統出版形態所建立起來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無法完全適應以抽象內容為表現形式的數字化網絡作品的管理需要。因此,必須對監管方式進行創新,通過技術手段和標準制定來防止網絡侵權,形成以司法、行政、技術和標準相結合的網絡版權保護體系。(知識産權報 記者 祝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