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展望“十二五”中國經濟 >

充滿信心迎接新一輪發展浪潮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0日 1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備受世界矚目,“十二五”規劃包括結構調整、政治改革、社會建設、文化發展和生態保護五大方面,是一次全方位發展模式的轉型,可以將之稱為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社會制度轉型”和始於1978年的“經濟體制轉型”之後的第三波“歷史性轉型”。我們認為“十二五”不止決定了未來5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更決定了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我們同樣可以充滿自信地説,我們偉大祖國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浪潮。

  “十二五”規劃建議的一個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強調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謀劃“十二五”發展,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使我國經濟發展更加符合經濟規律、科學規律、自然規律,把我國建設成政治文明、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園。

  在“十二五”期間,我們面臨著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就是經濟發展由出口投資拉動為主轉向以內需拉動為主。未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要保持穩定,經濟增長重心需要轉向內需。全球經濟在今後兩三年內都不可能走出衰退,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中國不能轉向開發內需的話,將必然喪失經濟增長動力。加快城市化進程無疑是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在未來的20年,中國將有4億農民工及其家屬會轉變成城市居民,而在這個過程中,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國家會有巨大的資金投入。

  民生問題無疑是“十二五”規劃最受期盼的亮點。經歷了三十年的改革,中國正在從生産大國向著消費大國轉型,而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也從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總量向著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轉變,歸根結底,比之GDP的增長速度,人們更關心的是普通老百姓如何才能公平地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紅利。而啟動以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改革,意義就在於此。改革需要創新思維,集中破解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存在、且長期困擾我們的民生難題,從而為提高國民福祉和消費能力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然會給中國民營企業等草根經濟帶來新的機會。要做到在發展的過程中重民生、保民生,就必然要重視和保障草根經濟的生命力、創造力和保障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要真正實現包容性增長,其實就是擴大民企的生存空間,讓這支具有無限生機的經濟隊伍為增長注入永無窮盡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