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今日觀察]期待“十二五”(四) 民生總動員(2010.10.19)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9日 23: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今日觀察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今日觀察]>>


    期待“十二五”(四)

    民生總動員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二五”繪就新藍圖,《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王小丫):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歡迎各位的收看。“十二五”規劃建議審議通過,為未來五年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定下了基調、指明了方向,其中就提出,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成了民眾關注的重中之重。那麼在未來的五年當中,人們的收入和生活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經濟社會的發展的瓶頸將如何來突破?今天我們將就此展開評論。

    兩位評論員一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袁鋼明先生,歡迎您,另外一位是我們的評論員馬光遠先生。那麼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可以通過我們屏幕下方的方式來參與我們的討論。

    首先我們要來看一看“十二五”規劃中,關於改善民生是怎樣來描述的。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昨天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2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併發表了全會公報。全會提出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特別是必須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此同時,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

    人們注意到,在4700多字的公報中,一共五次提到改善民生,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唐鈞認為,參與和共享的發展才有意義,應該使人民群眾有充分的發言權,讓他們享有行使民主權利的廣闊空間,以求在各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之間重建關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共同認知,使每一個個體都能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之中。

    主持人:很多觀眾朋友都非常關心其中的一點,就是“十二五”規劃建議當中就要提出要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首先要問兩位評論員怎麼來解讀?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為,如果説這個“十二五”規劃建議它進行實施了,那麼也就意味著無論是城市裏的人,還是鄉村裏的人的錢包都會鼓起來,都會增加?

    袁鋼明:應該是這樣,剛才這個電視片,我剛才看到一個非常好的鏡頭,就是有一個人在點鈔,厚厚的一大疊人民幣,我覺得將來我們的勞動者拿到收入的時候就是這樣厚厚一沓人民幣,這才是現實的。就是説不僅是城市職工的收入,就是工資要提到,農民的工資,還要考慮到農民的收入,比如説賣農産品,或者他打工的收入,也能收穫到厚厚的一大疊人民幣,這才是我們説的民生改善的最現實最直接的一個表現,就是收入的提高,錢包要鼓,而且花錢起來要痛快,很寬裕,很舒暢,這樣一種狀態,就是指的收入普遍增長,不僅是城市居民,而且是農村的農民。

    主持人:也就是説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首先這個錢包會鼓起來。

    袁鋼明:對。

    馬光遠:對,所以我們看到在收入分配改革裏面,今年一個最大最大的亮點叫普遍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處處體現了一個科學發展觀,在收入的增長方面,我們原先講有城鄉,有差距,但為了彌合這個差距,既要國與民之間的分配,要同時勞動收入要體現一個在整個初次分配中的地位,同時城與鄉之間,這個不僅僅通過改革要使它彌合這個差距,同時要在做蛋糕的過程中,也就是説,如果説之前,改革開放30年,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做蛋糕,那麼下一步不僅僅還要繼續做大蛋糕,讓城鄉居民收入有一個很好的分配的物質基礎,同時要把蛋糕分好,所以我覺得就這個而言的話,我們不僅僅説我們的工資收入增加了,而且可能意味著我們的分配更加公平了,我們的整個的收入的結構更加和諧了。所以我覺得總體上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但是這個概唸有一個最好的前提,就是説我們以前講要鼓勵一部分,少數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最後實現共同富裕,那麼到“十二五”的時候,共同富裕的這一步,已經作為一個重點,而不是説再鼓勵少部分人,而是説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體現的就是城鄉居民收入都較快增長。

    主持人:那麼也就是説這個錢包鼓起來可能是一個感性的一個描述,真正的背後的意義是在於收入分配的結構更加合理。

    袁鋼明:對。

    主持人:我們再來看一下,今天我注意到有很多朋友都在參與討論,其中一位是通過視頻跟我們連線的,我們來問一下他,喂,您好這位朋友,我想問你是在哪?是城市還是鄉村?

    網友:你好,小丫,我來自湖北鄂州,現在在城裏。

    主持人:在城裏,你對於未來五年的收入的提高有怎樣的期待呢?

    網友:我希望未來五年工資能增長一倍。

    主持人:增長一倍是吧,可以告訴我,你們現在你的月收入有多少嗎?

    網友:我現在月收入1400元。

    馬光遠:這個倍增我覺得還是完全可以達到的,五年達到倍增我認為沒問題的。

    主持人:兩位評論員一致肯定,五年達到倍增肯定沒有問題,你有信心嗎?

    網友:我期待“十二五”真的能有這樣的效果。

    主持人:同樣除了工資漲一倍,你覺得你希望你的生活還有哪些比較直接的,或者説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些變化呢?

    網友:我希望我的生活,比如工作方面吧,真的能實現體面勞動,就是説把養老、醫療這些體制跟上去,不光是增加工資,待遇方面。

    主持人:希望更安全,更有保障的來掙這個錢。剛才這位朋友他就説是比較希望在工資翻倍的情況下,還能夠保障他能夠休息,相對的一些福利也能夠落實,好的,謝謝你的參與,謝謝。

    剛才我注意到,袁先生您説了是老百姓錢包鼓起來了,鼓起來之後你還得大把的花錢。

    袁鋼明:對。

    主持人:那大把的花錢其實有前提的,如果説我的養老保險呢,醫療保險都不靠譜的話,我是不敢花錢的,錢包再鼓也不敢用錢,那麼在未來的五年當中,對於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袁鋼明:而且我還要再給你補充一下,不僅是社會保障,而且還有一些耐久的大的資産,比如説我們現在所關心的房地産,其實以前關心的是家電,汽車,那麼它也要花很多的錢,如果你要準備購買這些東西的話,你要壓縮當前的開支了,所以你不敢花錢,所以我們説,現在錢多了還要滿足,不能僅僅滿足當前的一些消費,還要滿足未來的一些大筆的消費,大筆的開支和社會保障,包括剛才您説的教育,退休以後,甚至生病的時候一些,孩子、子女的教育,這些社會保障,所以我們增加居民收入包含著加強社會保障,包含著對於主要的耐久消費大額的資産的供給的充分和價格的合理。

    主持人:那麼也就是説對於社會保障體系大家是非常看中的,這一點會和現在相比,五年的發展過程當中會有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馬光遠:事實上我覺得如果用一個比喻來講的話,就是説,在改革開放前30年裏邊,我們所做的,我們解決了一個短缺問題,就是物質産品的短缺,我們在吃、喝這方面,穿方面,我們解決了一切的基本的需求,這方面我們不再短缺了,告別了這方面的短缺,但是在基本的公共服務方面,我們仍然面臨著一個短缺,如果説“十二五”我們要解決短缺的話,解決的就是基本公共服務的短缺,包括在醫療,包括在教育,包括在養老方面,等等,這方面,我們仍然面臨很大的缺口,比如説看病難、看病貴,這個問題能不能在“十二五”解決,養老的問題,巨大的缺口,或者一個基本的養老體系能不能解決。因為在我們規劃裏面看到,他提了這麼一個目標,就是説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特別我注意到一個是覆蓋城鄉,我們原先的養老體系,應該是分成兩邊的,城、鄉兩邊都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