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展望“十二五”中國經濟 >

解讀十二五規劃:“農民工市民化將有大突破”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0日 11: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全會公報: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要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遲福林:民生問題也是公報很重要的一個亮點,其中多次提到民生問題,提出了更明確的改革方向。公報對社會關注的許多民生問題都作出了回答。比如收入分配問題、勞動就業問題,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問題。

  如何“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既涉及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問題,也涉及政府轉型問題,如果政府的精力仍集中在經濟建設上,那對公共産品的供給肯定會有問題,政府應該在基本公共産品的提供上扮演主導角色,然後才有一個財力保障的問題。所以這次也提出了財稅體制改革這樣的問題。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再次被提出,這在“十二五”期間會呈現加快解決的趨勢。現在教育和醫療改革方案已經出臺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大的格局正在確立,公共基本服務的底線也正在逐步提高。大家所關注的農民工市民化的問題就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問題,其實很多省份已在做了,我想“十二五”期間這個問題應該會有重大突破的。

  經濟學家常修澤:民生其實涉及經濟和社會兩個領域,比如分配既是社會問題又是經濟問題,從更深層次看,民生還與政治有關,民生的需求怎麼得到滿足需要好的體制支撐。

  從非常重視經濟發展到強調民生,這實際就是如何看待未來的中國經濟問題。經濟仍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基礎,但不能走污染的道路,要走綠色道路;不能走粗放的道路,要走創新之路;不能走失衡的道路,走協調的道路,所以經濟本身也要有新的發展模式,而不是讓原來的模式慣性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