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65

往期查看

德國如何在危機中“堅挺”

德國在歐債危機中的角色:受益者?拯救者?還是“原罪”?

    近來,歐洲債務危機令人“談虎色變”,雖然日耳曼人似乎對債務危機有些咬牙切齒,但柏林方面的消息顯示它其實並沒遭受任何沉重損失。事實上,德國的出口正迅速發展,而且2011年的整體經濟增長幾乎使所有歐洲國家乃至美國都黯然失色。德國作為歐洲中流砥柱的地位更加凸顯。為什麼在債務危機頻發的歐洲,德國卻能夠獨善其身甚至成為拯救者?

德國:歐洲的拯救者德國:歐洲的拯救者

標普: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的3A評級將依賴德國

標普: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的3A評級將依賴德國

    在宣佈下調包括法國及奧地利在內的9個歐元區成員國信用評級後,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表示,現在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能否保住AAA評級,將取決於德國是否願意提供額外支持。[詳細]

德國外長稱歐洲將與希臘共進退 助其解決債務問題

德國外長稱歐洲將與希臘共進退 助其解決債務問題

    韋斯特韋勒在希臘雅典訪問結束與希臘外長季馬斯的會談後表示,他希通過此次訪問,傳達一項訊息給希臘人民,那就是德國願與希臘共同解決問題。[詳細]

蒙蒂請求德國幫助意大利降低舉債成本

蒙蒂請求德國幫助意大利降低舉債成本

    意大利總理馬裏奧蒙蒂請求德國和其他債權國採取更多行動,幫助他的國家降低舉債成本,他警告,否則可能在困境中的歐元區外圍國家激起選民的“強烈反彈”。[詳細]

德意志為何能在歐債危機中“一枝獨秀”德意志為何能在歐債危機中“一枝獨秀”

強大的製造業基礎直接推動就業和拉動出口

    據分析,美國和歐洲主要債務國深陷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其製造業的轉移和流失,由此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不斷攀升,最後陷入經濟的衰退。與此相比,德國之所以能夠挺過債務危機,重要原因在於其在世界産業分工體系中的工業地位。製造業在德國財富比例中佔有重要位置,可以直接推動就業和拉動出口,積累社會財富。

    德國是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傳統高端製造業的代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歐洲頭號經濟體,其工業製造業佔GDP的29%,成為經濟的“脊梁”,帶動了相關産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德國的精密機械、制藥、工程機械、汽車製造、環保産業聞名於世,産品以質量可靠著稱。正是依靠製造業的發達,德國自2003年開始即成為世界頭號出口大國,直到2009年才被新崛起的“世界工廠”中國推到第二的位子。

持續的社會經濟改革解決了“歐洲病人”的後遺症

    目前德國的狀況令歐洲各國羨慕不已。然而,十幾年前的德國還是一個“歐洲病人”,與希臘當前的狀況頗為相似。受到長久奉行的高福利制度以及兩德統一後遺症的影響,上世紀90年代德國經濟增長低迷,失業率升高和高福利導致德國企業成本居高不下,大批製造業企業遷出德國,收支失衡也給政府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  

    正是深刻認識到高福利體制的缺陷,德國時任總理施羅德1998年上臺不久就制定了“2010年議程”,改革計劃幾乎涵蓋了社會經濟各個方面:通過降低稅率增加個人和企業的收入,刺激消費和投資;改革失業保險和救濟制度,逐年削減失業者的救濟金並加強再就業培訓;推遲甚至暫時凍結退休者養老金的增加等。過去十年中,德國在勞動力市場、東西德平衡、人口問題、移民制度等方面大刀闊斧地改革,已經成為歐洲各國未來社會經濟改革的模範。

審慎財政與堅挺貨幣政策是德國的鎮國之寶

    從宏觀經濟政策看,審慎財政與堅挺貨幣政策長期以來是德國的鎮國之寶,無論哪個政黨在位,都對此持有不可動搖的共識。無論在經濟週期的哪個階段,包括1973年的中東石油危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德國都基本上奉行了這兩項原則。德國對於美國自2008年來所倡導的全球大規模刺激政策不以為然,並感到憂慮,認為低儲蓄高消費是導致金融危機的根源,而通過赤字財政刺激需求只會導致未來新的不平衡不穩定。儘管在財政刺激上非常謹慎,德國仍是全球經濟復蘇最早和最強勁的國家之一。

歐元給德國外向型經濟帶來寬鬆環境

    德國是歐元的最大受益國,統一市場的建立、貿易壁壘的消除,成就了德國外向型經濟的騰飛。歐元區是德國出口的核心市場,德國每年40%的出口産品銷往歐元區其他成員國。統一貨幣的出現避免了出口貿易中因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也使得各國通過本國貨幣貶值進行貿易戰的問題不復存在。

    德國銀行界分析,歐元流通10多年來,德國奔馳、寶馬、大眾等主要汽車生産企業因貨幣壁壘消除每年節省了3億歐元(約合3.9億美元)至5億歐元(約合6.5億美元)出口交易成本。加上如丹麥克朗、拉脫維亞拉特等非歐元區國家貨幣與歐元挂鉤,因此也等於向德國開放了本國市場。

    德國《商報》日前發佈的一項統計調查顯示,目前德國國內約有440萬個工作崗位與歐元區出口挂鉤。美國麥肯錫管理研究基金會認為,德國過去10年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二得益於歐元。

<font color=red size=5>觀察:</font>德國是歐債危機的原罪嗎觀察:德國是歐債危機的原罪嗎

德國自視甚高不可避免地引發國內外非議和擔憂

    德國《明鏡》週刊近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德國政府在應對危機時的態度過於傲慢,似乎認為歐洲其他國家都需要德國開出的靈丹妙藥。其他歐洲國家自然知道德國關於強化財政紀律等的提議是緩解債務危機的良方,真正讓歐洲夥伴們不快的不是德國提案的內容,而是德國政府咄咄逼人的態度。

德國在持續支撐著歐元區各國的信心

    德國是歐元區最具責任心的經濟體。在歐債危機持續近兩年的時間裏,默克爾一直在“敦促債務國壓縮支出”和“維持歐元區穩定”之間,竭力地進行平衡。這種平衡極具藝術性,如果讓歐元區債務國過於容易得到解救,則會令債務國“好了傷疤忘了痛”,無法徹底扭轉其透支式增長的慣性;而如果對債務國持續惡化的危機過於冷漠,則會引發歐元區整體崩潰的危險——這就是為何默克爾在2010年12月還對擴大歐元區金融救助規模持反對態度,卻在1個月之後表態支持的原因;這同樣可以理解,為何德國寧願同意將其承擔的EFSF貸款擔保份額從1230億歐元增至2110億歐元,但仍反對出臺歐元區債券。

歐債危機加深 德國“一枝獨秀”恐難持久

    歐債危機久拖不決和持續惡化正對德國經濟構成越來越大的下行壓力。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歐元區整體經濟衰退加重,德國主要生産企業保持銷售增長的難度將會越來越大,當前全球市場萎縮的跡象已經顯現,德國出口將面臨挑戰。

    德國知名汽車零部件商舍弗勒集團11月22日宣佈,由於歐洲市場對機器零部件需求的減弱,其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將無法完成預期目標,該集團目前正密切關注歐債危機對其經營業務的影響。

    前歐洲中央銀行經濟學家克裏斯蒂舒爾茨表示,如果歐債危機能夠儘快得到妥善解決,其對德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可以被忽視,但如果歐元區救助計劃失敗,或危機遲遲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的話,德國將難以獨善其身。

德國有牌可打 歐元區崩潰言之尚早

    德國是歐盟最大的出資國,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歐元消亡。德國手頭上仍有牌可打,譬如一旦建立了財政聯盟,德國或許就可考慮發行歐元債券,或增加歐元拯救基金的數額。只要德國願意,憑藉其良好的信譽和經濟實力,完全可以為歐元拯救機制籌措到足夠的資金。只是德國目前認為時機未到。

結語

    雖然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都遭遇了二戰之後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但是德國經濟去年仍呈現出兩大亮點。一是失業率降至5.7%,為1991年來的最低點。就業人口達到4150萬,為歷史最高點。二是去年的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只有1%,而2010年這一比重為4.3%。

    有政客提出英國選擇孤立於歐盟外給德國掌握歐洲話語權製造了絕佳機會,歐債危機今日的局面是德國一手導演的結果,目的在於權力回收。但不可否認的是,歐債危機愈演愈烈,若不能及時遏制其繼續蔓延的趨勢,影響將波及全球,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所以歐盟領導人需要做的不是互相指責,而是實際行動。  

歐債危機中的德國

    2011年12月2日 德國總理默克爾12月2日歐債危機已經導致歐元區面臨解體的威脅,也令全球經濟面臨重新陷入衰退的風險。她緊急呼籲歐盟各國採取政治行動修復歐債危機根源,並提議迅速修改歐盟公約等。

    2011年11月16日 為控制日益惡化的歐元區國家債務危機,德國計劃提議修改歐盟憲章。對此,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此舉主要是為了加強歐盟權力,嚴格預算規則。

    2011年10月12日 德國總理默克爾稱,德國經濟狀況強勁,有能力應對動蕩局面,但歐元區危機的解決將需要付出較大代價,並花費很長時間。默克爾並稱,不希望歐盟成為一個債務聯盟,而應成為一個強有力的聯盟。她強調,歐元目前以及未來都將是一種強勢貨幣。

    2011年9月15日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有責任和義務為確保歐元的未來及歐洲的強大作貢獻,德國將竭盡一切可能實現上述目標。

    2011年7月11日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與意大利總理貝魯斯科尼的電話通話中表示,德國和歐洲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衛歐元。默克爾稱,意大利必鬚髮出關於預算改革的緊急信號。他還稱,希臘需要儘快得到救助機制。

    2011年6月10日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 olfgangSchaeuble)向歐元區各國財長表示,德國政府的目標為希臘債務的“軟重組”,可能包括將債券到期期限延長7年。歐洲央行可能迫於壓力選擇妥協,希臘選擇性債務重組極有可能成為現實。

    2011年6月7日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在致信歐盟同事稱,德國政府希望希臘將未到期債務展期七年,以此作為柏林增加金融援助的前提條件。

    2011年3月26日 在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的要求下,歐盟各國領導人降低了未來歐元區應急援助機制的啟動資金,此舉重新引發了市場對歐盟控制主權債務危機措施的擔憂情緒。歐盟各國領導人對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的號召作出響應,將歐元區應急援助機制在2013年的實收資本降低至160億歐元,低於各國領導人在3月21日預估的400億歐元。

    2011年2月25日 德國聯邦統計局宣佈,德國2月歐盟調和CPI年率上升2.2%,快於1月份的2%,為2008年10月以來的最快增長速度。在能源價格大幅上揚之後,德國通貨膨脹2月份的增長速度超過經濟學預期,創下兩年多以來的最快增長。

領導者

格哈德�施羅德:如果他是泰坦尼克號 那麼沉沒的將是冰山

    施羅德是當代西方第三條道路理論的支持者和實踐者,在吸收其他西方各國第三條道路思想和主張的基礎上,施羅德逐步形成自己的第三條道路主張。其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強調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施羅德認為,戰後社會民主黨的理論和時間模式正面臨嚴重違紀,不重新考慮記得的社會福利,就不能能推行現代化的社會政策。對社會保障體制進行結構改革尤為重要。他認為退休制度和老齡化問題已經嚴重威脅著先行一再分配為主要特徵的養老金制度,提出採用資本化的養老金制度取代先行在分配性的養老金制度。

    強調社會保障制度中的的個人責任。施羅德指出,目前正是社會民主黨制定一個“社會方案”的時候,我們要解決這些問題,在未來如何實現公正、參與、互助和創新;如何塑造一個值得人們在其中生活的社會,不排斥任何人並且使所有的人最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現代公民社會的核心在於實現更多的以公益為目標的自我負責。

    強調社會公正。施羅德進一步闡述了社會公正在當代社會的地位。他指出,正因為是新和維護全面的社會功能更正始終實現民主黨政策的最高目的,因此我們再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分配的公正上,在在知識和信息社會裏決定作用的,首先是實現機會公正。

德國在歐債危機中的表現    
1.你如何看待德國經濟的逆勢增長
非常看好 不愧為老牌製造業國家
不看好 因為覆巢之下難有完卵
如果還是施羅德當政 可能會繼續
不關注
2.你覺得德國對待歐盟各國態度如何
很傲慢 不是很積極
有自己的算盤 做事目的性強
等待時機出手 為歐洲德國化做準備
不關注
3.你認為專題中提到的德國“一枝獨秀”的原因充分嗎
不充分 需要繼續研究
充分 大體是這個樣子
不關注
4.你認為德國是歐債危機的原罪嗎
不是 德國是個有責任心的經濟體
是 這一些都是德國的陰謀
不關注

版權聲明

中國網絡電視臺原創策劃,歡迎轉載或報道,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梁霄

聯絡我們

如果您有線索,請發送至
郵 箱:jingji@staff.cntv.cn
官方微博:http://t.cntv.cn/jingji

微博

 往期回顧

留言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