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發達國家現"滯縮脹":實體經濟通縮 資産價格通脹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新網8月1日電 香港《大公報》1日刊文稱,目前國際經濟環境中出現了十分複雜怪異的通縮與通脹並存現象:實體經濟通縮而資産價格通脹,發達國家“滯縮脹”難以消除。

  香港《大公報》1日發表文章指出,發達國由借貸過度造成的經濟榮景泡沫爆破,要進入漫長的去杠桿化調整期,過程中要處理三大問題:銀行體系不穩,債務過重和經濟缺乏競爭力。情況如何演化複雜難料,更須防有意外發展及突變出現。

  文章稱,公私債務過重的情況已是眾所周知。以西班牙為例,中央的國債之外還有地方債,而私債負擔更甚。意大利則國債負擔較重而私債相對較輕,但同樣有地方債的問題,如西西島的財務情況尤堪關注。總之各國均債臺高築,只是債務結構有別。去杠桿化的路徑亦有所不同,歐洲現時正進行公私債同時去杠桿化,美國這幾年來卻是私債降而公債升,出現了債負轉移。

  其它兩大問題亦與債務過重相關。銀行不穩的主因是濫貸造成大量壞帳和資産過度膨脹。經濟欠競爭力則有勞工市場、投資機制及企業行為等多種原因,但最關鍵者是在濫貸造成的榮景中,並無必要進行調整以提升競爭力,故引致工資、福利和利潤全面過高。濫貸不單帶來了金融及資産市場的泡沫,也同樣帶來了實體經濟的泡沫。愛爾蘭、西班牙以至美國的樓市泡沫都十分嚴重,到最終爆泡時,金融及實體泡沫便每同時出事,並會互相加強。

  去杠桿化的最主要影響是給宏觀經濟帶來通縮效應,令物價、工資、利率、租金及地價等全要下調。但同時還有另一項發展:歐美日等為抵銷潛在的通縮效應,紛紛推行了量寬等的超級擴張貨幣政策,並由此做成了流動性過剩熱錢流竄,從而帶來了巨大的潛在通脹壓力。但從目前情況看,這些流動性未有很多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和由創造過多需求而推高通脹,反多走入資産市場,催生或深化了資産泡沫。當前泡沫最大的,應是有安全島特性的債市(如美債、德債等)和一些證券産品(如企業高收益債券),反而樓市仍然偏冷。

  文章指出,目前國際經濟環境中出現了十分複雜怪異的通縮與通脹並存現象:實體經濟通縮而資産價格通脹,前者令消費、投資、就業、工資及利潤等下滑,後者令資産漲價投機風盛。這將做成兩大弊端:(一)實體與虛擬經濟脫節令泡沫化更甚,風險更高。(二)實體收入(工資及經營利潤等)停滯甚至下滑,而投機炒作收入增高,令資本與勞力收入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社會及政治矛盾隨之更趨尖銳化。

  此外還會出現滯脹傾向,主要來自由各種原因引發的國際商品大漲價,例如天氣不佳打擊農業,地緣政爭激化推高油價等。這種亂局確是前所未見亦難以消除,當中夾雜了通縮、通脹及滯脹等問題,無以名之故稱為“滯縮脹”。

熱詞:

  • 通縮
  • 實體經濟
  • 杠桿化
  • 資産價格
  • 流動性過剩
  • 資産泡沫
  • 通脹壓力
  • 大公報
  • 樓市泡沫
  • 私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