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頻頻“臨時改口”檢驗部門公信何在?
7月11日,有媒體曝出經三門峽市疾控中心檢測今麥郎三款方便麵酸價超標,15天后,三門峽疾控又走到了聚光燈下,自稱“檢測資質認證不全”,收回此前對今麥郎方便麵的三份檢測報告,並對今麥郎道歉。像玩過山車似的一來一回確實讓消費者一頭霧水,而近期,檢驗部門的“臨時改口”也並不是頭一次。
7月初,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發佈檢測報告稱,惠氏、雅培、美讚臣三大洋奶粉品牌的嬰幼兒一段奶粉中含有國家明令禁止的香蘭素。事件曝光後不到一天,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又發佈致歉聲明,因相關檢測人員失誤,誤判色譜分析圖譜,相關樣品未檢測出香蘭素……人們不禁感嘆,最該嚴謹的機構咋老道歉呢?
在食品安全受到廣泛關注的今天,檢驗部門發佈的不合格産品名單成為消費者的消費指南,能買,不能買;能吃,不能吃,這張單子成了至關重要的依據。同時,這份名單也是企業的生死名單,一次登黑榜就可能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甚至滅頂之災。然而就是發佈這張重要名單的質檢機構卻屢發“烏龍球”。
“資質認證不全”也好,“檢測人員失誤”也罷,一句道歉絕對換不回消費者的信任、企業的損失,更丟了原有的權威性。(邵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