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全球航空旅客年均數量接近30億人次。航空業維繫著5700萬個工作崗位和高達2.2萬億美元的經濟活動。到2030年,航空出行人數將翻一番,達到59億人次,航空業將增加2600萬個工作崗位,為全球GDP貢獻6.9萬億美元。
航空業實現增長的保障以及提供就業機會,是建立在安全、安保和可持續發展上的。我們所做的努力將以這三方面為基準。
航空旅行已經變得越來越安全。2011年,每270萬次飛行才發生一次事故,航空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運營。與2002年相比,提高了61%。航空業良好的安全表現有數據為證,數據也在推動進步。為了加強數據收集,航空業與政府合作建立了全球安全信息交換系統。
安保持續發展以適應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挑戰。未來機場安檢站將基於風險和數據開展工作。技術和旅客信息的結合,將今日的機場安保與過去的事件關聯在一起。航空貨運安全亦是如此。“安全貨運計劃”目前已在馬來西亞完成測試,下一步就是去實施。
航空業對氣候改變有自己的承諾——到2050年,在交通需求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凈排放量減至3.2億噸,相當於2005年排放量的一半。政府的支持是此舉成功的關鍵所在。我們希望政府支持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的政策措施,增加風險投資並降低成本。我們相信政府將通過國際民航組織在利用經濟杠桿調節上找到全球性的解決方案。
這些努力將使航空業增長更加有把握,但我們不能單純依靠這些手段,因為這並不能保證航空業的發展潛力不被影響。
第一,過度徵稅將損害航空業增長潛力。一個例子就是北愛爾蘭航空旅客負稅過重,加重交通成本,拖累當地的就業和經濟增長。
第二,誤導性的調節將會産生意想不到的破壞作用。例如,在全球普遍接受的80:20不用即作廢的規則下,主要樞紐的利用率超過了95%。歐洲計劃將之改為85:15。航空公司為了保住起降時段,可能會選擇空機飛行。若是這樣,必將産生不必要的噪音和排放,而運力的挑戰並未解決。
第三,阻礙現代基礎設施建設也將抑制航空業未來的增長。歐洲單一天空計劃的執行緩慢限制了歐洲航空業的增長。全世界還有超過160個機場需要改進,他們沒有足夠的運力滿足客運需求,由於缺少作為交通樞紐應具備的運力,倫敦、孟買以及聖保羅機場的增長能力就受到了限制。
中國將發展航空業作為國家發展計劃的重要部分,與航空業的連接也支持著中國經濟的優越表現。預計到2015年,每七名航空旅客中就有一名與中國航線相關,與這些旅客一同而來的將是就業機會和經濟的增長。
(作者係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