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最近,地産政策性放鬆之聲不絕於耳,地産股票也躍躍欲試。但是,每當涉及A股地産股的估值,一個讓人不安的問題總是揮之不去:為什麼在港交所上市的地産股這麼便宜。
從估值來看,截至6月初,在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ICS)的154個細分行業劃分下,A股地産行業下轄子行業的市盈率(PE)、市凈率(PB)、股息率中值分別為22.9倍、2.6倍、0.6%。而同樣擁有大批內地房企上市的香港市場,以上三個指標分別為5.1倍、0.7倍和5.4%,相對A股地産股是如此的便宜。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懸殊的情況?一個常見的解釋是,兩地投資者構成不同,興趣取向不同。但問題是,有些行業,如金融、交通運輸等在兩個市場的估值卻是相近的。
由於投資者是市場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因此投資者差異確實是造成地産股票估值差的重要原因。但問題是,這個解釋實在太過寬泛:我們需要知道投資者有什麼不同、他們為什麼會做出差異這樣大的選擇。我們認為,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來自於A股最近幾年流行的小公司泡沫。在A股近幾年的市場上,小公司比大公司溢價很多。這種現象在以前一段時間的A股並不明顯(如2007年),而在海外則幾乎絕跡:海外市場一般大公司對小公司有溢價。由於海外投資者的決策思維並未受到這個泡沫的干擾,同時地産板塊以小公司居多,這就導致港股的地産股更便宜。
第二個原因來自市場的長期記憶性。Mandelbrot在《市場的錯誤行為:風險、破産與收益的分形觀點》第9章“長期記憶性:從尼羅河到市場”中指出,傳統的金融理論認為,只有今天的信息和對明天的預期才會影響市場。而事實上,市場存在長期記憶性,即久遠以前發生的事件仍然在今天影響參與者的決策。
Mandelbrot舉例説,在1929年大崩盤之後,對風險的理解深深印在投資者的腦海中,以至於直到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已經退休的1987年,過了58年之後市場才又一次遭遇大跌。
A股投資者中的很大部分是內地的地産投資者,他們在這一生中還沒有親身經歷過地産泡沫的崩盤(海南和鄂爾多斯的不算)。因此,他們對地産行業有著美好的印象。而海外的投資者或是經歷過2008年次貸危機,或是經歷過香港1997年地産下跌,或是經歷過1990年日本地産泡沫破裂:他們對地産並沒有太多美好的回憶。這也就導致他們對內地的地産泡沫更加擔憂,自然也就給業務在內地的地産股以很低的估值。
究竟誰對誰錯?我們認為,最近的次貸危機給海外投資者帶來的記憶過於負面,導致他們很可能低估了內地地産市場的前景,但內地投資者又過於樂觀。把這兩類投資者的預期相加再除以二,或許更接近實際的情況。(作者單位:信達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