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當中國某些人偏激地認為,傳統産業沒希望,需要結構調整的時候,傳統製造業卻悄悄開始在美國南部聚集。
據媒體報道,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市市長正像中國地方政府官員一樣,拼命地吸引投資。目前,已吸引米其林、寶馬等250家外資企業落戶該市。而這僅僅是一個擁有5.85萬人口、平均年齡36.6歲的城市。在這個城市,人均年收入只有2.6萬美元。
格林維爾只是美國製造業現狀的一個縮影。美銀美林公司今年3月發佈題為“美國製造業復興”的研究報告指出:2010年美國製造業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由2009年的11.2%輕微上升至11.7%。儘管這個數據遠遠低於1953年高峰期的28.3%,但顯然已觸底回升。未來數年越來越多的製造商將考慮把生産基地搬回美國,或是在美製造商擴建工廠提高産量,這主要由於新興市場國家勞工成本以及國際物流成本上升。而美元的貶值、低於國際市場的能源價格以及較好勞工教育系統,將縮小美國製造業與新興市場國家的成本差距。
如今有68家跨國製造商集團已經採取較大的行動。今年1月,寶馬宣佈未來三年將追加投資9億美元擴建在格林維爾附近的廠房,將在該地的總投資金額推升至近60億美元的水平,而且年內將新招聘300名員工;相隔不到3個月,北美總部設在格林維爾的米其林宣佈,將追加投資7.5億美元擴大其推土機輪胎産量,預期新增就業500人。
據了解,全球重要的汽車零配件供應商——採埃孚公司也在去年初決定投資4.3億美元在格林維爾建廠,預計明年1月起開工,至2014年底雇用1200名員工。
在美國南部,工人每小時工資接近20美元,而中國只有3.1美元。這樣的勞動力價格差距是不是會阻止製造業企業從中國回流美國?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的研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該機構去年11月發表報告稱:隨著中國工廠工資成本每年升幅達15%至20%,中美兩國的製造業人工成本差距將由目前55%水平下降至39%。再加上運輸成本及供應鏈風險等因素,部分産品在中國生産成本未來5年將與美國持平,甚至美國更便宜。
波士頓諮詢集團今年3月的報告稱:交通用品、電器、傢具及電腦等7類産品製造商將部分回流至美國生産,目前這7類産品美國從中國進口額度達200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前,10%至30%的這些産品製造將回到美國,將創造200億至550億美元的産值,使美國新增200萬至300萬就業人口,降低失業率1.5至2個百分點。
美國的情況對應到中國,當然是資本的外逃或流入大幅減緩。這是現實,且正在形成趨勢。但中國是否承認這樣的現實與趨勢?是否意識到它可能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危害?原材料價格大起小落,勞動力價格上漲過快,加工業遷往中西部所帶來的物流成本和風險,人民幣不斷地升值,這些不是製造業環境的惡化?簡單地否定毫無道理。
我們必須學會面對現實,中國的經濟基礎是製造業,製造業滑坡是對中國經濟最大的威脅。我們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需要調整經濟結構,但絕不能把産業分成優劣,而我們往往把人類生存必需的中低端消費品産生視為落後,這是大錯特錯。離開了中低端消費品,中國的産業幾乎沒有優勢可言。
倒掉洗澡水,但不要把洗澡的孩子也一起倒掉。
更多鈕文新專欄文章詳見經濟網
www.ceweekly.cn/special/niuwe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