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首份《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預測
中國人民大學上週六在京首次發佈《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報告首創了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預計10年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國際化將水到渠成,而目前最大挑戰來自中國實體經濟。
報告指出,從2011年底的數據來看,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從2010年初的0.02迅速增長到0.45,反映了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結算、國際債券發行以及充當外匯儲備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然而,與高達54.18的美元國際化指數相比,人民幣國際化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報告預計,2030年到2040年間,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將上升到不低於20,從而推動國際化貨幣體系從現在的美元為主,轉化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元制衡”的新格局。
“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長期挑戰來自中國實體經濟”,報告指出,如果不能改變嚴重依賴外需、依賴低端收入的經濟模式,中國就無法成長為貿易強國,就不能在貿易計價結算貨幣談判中擁有足夠的話語權,人民幣的升值空間也將受到嚴重制約。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著名經濟學家陳雨露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標誌著中國經濟的全球化發展進入到從實體經濟跨越到貨幣經濟的新階段。要保持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冷靜頭腦,資本賬戶的開放尤其應該謹慎,不可操之過急。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和程序設置把握時機開放,將投機性熱錢流動控制在經濟金融安全運行的承受範圍內。
>>解讀
人民幣國際化是把雙刃劍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羅伯特 蒙代爾上週六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頒獎典禮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是機遇與風險並存,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是大勢所趨,並是最重要一步。
蒙代爾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最終能否成功取決於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的需求,也取決於人民幣本身的供給,需求和供給最終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資本項目的可自由轉換,可以提升人民幣流動性,並改善人民幣需求和條件,有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蒙代爾也提醒,人民幣國際化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貨幣國際化會有巨大的利益,可以提供相對無限流動性,貨幣政策可以變得非常自主。但另外一方面也會帶來潛在的負擔和風險,比如有國際收支的逆差,有非常高的債務,這個成本潛在的風險是必須要考量的。(記者 馬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