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銀行股賣出白菜價
原以為A股裏只有鋼鐵股最衰,沒想到被視為最賺錢板塊的銀行股也要“力爭下游”。
實際上,交行“金身”在半個月前就已“搖搖欲墜”,5月16日交行收盤報4.68元,距離凈資産4.65元僅差3分錢。而半個月後的昨天,除息後的交行以4.67元開盤,僅8分鐘後便下探4.64元。到了下午,大賣單蜂擁而出將股價最低打至4.60元,最後僅以4.61元報收。或許是對破凈早有預料,交行在半個月前推出的定增價竟只有4.55元,等於是凈資産打折甩賣。
除交行外,其他15隻銀行股也好不到哪去,如華夏銀行市凈率1.02倍,浦發1.04倍,稍有不慎,這兩家銀行就可能搶了交行的“風頭”。財匯數據顯示,兩市16隻銀行股平均市凈率只有1.19倍,其中最高的寧波銀行也只有1.47倍。
而更讓人扼腕的是,即便是2008年的大熊市最底部,銀行股當時也沒出現破凈股,按2008年11月7日股價和凈資産計算,當時上市的14隻銀行平均市凈率達1.79倍,而彼時的交行市凈率為1.69倍。
中資忿忿不平欲回購股票
讓投資者鬧心的是,若論賺錢能力,銀行股是首屈一指,可是要論股價表現,銀行股今年以來卻是甘居下游。
財匯數據顯示,16隻銀行股今年前5個月漲幅竟然只有2.47%,而同期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漲幅分別為7.86%和13.71%,銀行股的表現實在讓人“汗顏”。
而與股價的“可憐相”不匹配的是,“四大行”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今年首季凈利潤同比增長14.03%、27.55%、9.94%、9.17%,而交通銀行也交出了凈利潤133.11億元,同比增長26.87%的好成績。強烈的對比讓投資者有種“穿越”的感覺。
銀行股的“拙劣”表現不但讓投資者愛恨交加,也讓銀行管理層忿忿不平。在5月30日的股東大會上,招行董事長傅育寧就表示未來可能回購公司股票。
傅育寧表示,招行目前還沒有富裕資本,但不排除在合適的時機和發展階段,在資本充足的情況下,會採取回購股票的做法。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這僅是高管在釋放股價已經很低的信號,因為回購股票的做法短期內難以實現。
外資態度曖昧唱多卻做空
對於銀行股,外資機構的態度也極其曖昧,一方面他們今年以來不斷拋售中資銀行股,另一方面卻又在公開場合表示看好,實在不知他們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據外媒報道,高盛兩位分析師昨天表示,目前中國銀行股逼近低點,相信這是對近期宏觀經濟下行風險的過度反應,預計隨著宏觀經濟步入復蘇週期,銀行股也將隨之反彈。
可實際上,就在一個半月前,高盛就套現了價值25億美元的工行股票,其H股持有比例從9.4%降至4.99%。自從工行于2006年上市後,高盛先後四次減持工行股份,其持股比例已經從4.9%降到了1.2%,並從中獲得了豐厚利潤。
建設銀行也在去年頻遭戰略投資者減持。2011年11月14日美國銀行出售其所持約104億股建設銀行H股,獲稅後利潤18億美元補充資本金。
另外,花旗集團在今年3月份一次性清空了所持浦發銀行(微博)(8.78,0.01,0.11%)股份,套現了42億元人民幣,此舉被視為外資戰略投資者對中資銀行再度掀起了減持潮。“外資投行善於先唱多再拋售。”一位資深投資者郭先生表示。